
基于叙事技巧对王传宏中短篇小说的分析.docx
17页基于叙事技巧对王传宏中短篇小说的分析 刘禹彤 贺仲明内容提要:本文以热奈特叙事理论为核心,对王传宏中短篇小说的叙事技巧展开论述她的小说灵活运用时间倒错、第三人称内聚焦等手法刻画人物、深化主旨,重点描绘了小人物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生活困境与迷茫痛苦的心灵困境,形成冷峻、平实又不乏绚烂的叙事特色Key:时间倒错 叙事视角 第三人称内聚焦王传宏自1998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发表小说数十篇,累积80余万字,她的中短篇小说着重于对叙事技巧的探索,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巧妙地凸显小说主题其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以冷峻的笔调讲述平实的故事,又不乏戏剧性她尝试在叙事过程中打破故事顺序,将其重新排列,将社会中浮浮沉沉的普通人形象刻画得便譬如里她还创造性地将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以多种方式组合,既维持第三人称叙事的距离感,又恰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生存与心灵的双重困境王传宏的作品既包含对社会的观察,又不乏人文关怀,既注重叙事技巧的运用,又不忽视叙事逻辑,以其独特的叙事实验,形成精致的文体特征,直指隐藏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麻木,以及人与人之间无形的疏离本文以《醉酒》《困倦》《逃离》三篇中短篇小说为中心,探讨其小说的叙事实验。
一、时间倒错的双重效果王传宏中短篇小说大量运用了时间倒错的叙事手法,一方面使人物更圆满立体,有助于突出影响人物发展的重要事件,另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结构与层次,使小说结构更圆润精致以短篇小说《醉酒》为例,这篇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索至成的“入赘”生活索至成从农村到上海当兵,机缘巧合成为副部长的勤务兵为留在上海,索至成娶了副部长的侄女,入赘副部长家,转业后他成为“上海人”、读了大学,看似登上“人生巅峰”,但其内心深处缺乏身份认同,醉酒后失态,嚎啕大哭在叙述索至成的故事时,作者将故事时序重组,以发生在中时的故事——“结婚”为起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后,再通过“结婚”一事串联前后文,叙述索至成婚前与婚后生活通过时间倒错手法的运用,将“结婚”放置于索至成人生事件中至关重要的位置全文共涉及17个事件,按照作者的叙事时序排列为A-R:A索至成是二十三岁时与裘小莉结婚的那一年,裘小莉已经三十多岁了B那时候索至成已经当了两年半的兵,按照惯例,再过半年就该复员回老家了C索至成不想离开上海从来这里的第一天起,他便喜欢上了这座城市D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初从火车站刚出来时,面对满眼高楼大厦和拥挤的人流时那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E不久,索至成便被派到副部长家当勤务兵F小洋楼里除了住着副部长一家,还有副部长的侄女裘小莉G裘小莉也见过那个男人,自然不像索至成这么客气H索至成在傍晚的时候照例推着副部长到街心公园散步,副部长忽然对索至成说,你把在老家订的那门亲事退了吧I索至成与裘小莉的婚礼办得虽然简单,倒也十分体面J婚后不久,索至成便从部队转业了K每天下班时,他(索至成)总喜欢顺便弯到菜市场去,买些裘小莉爱吃的小菜带回去L索至成喜欢这条弄堂,喜欢弄堂里的这些女人M索至成突然想起,当年那个与他在老家定亲的女孩似乎也是很胖的N现在,他已成为这里的新主人,继续享用着副部长留下的一切O后来,索至成便与女同学恋爱了P然而,就在这时,女同学却忽然对他说,她不能再与他在一起了,两人必须分开Q索至成又想起了那些数不清的辛苦R现在,这个抱在索至成怀里的身体正在拼命地挣扎着,裂帛似的叫着......①如果按故事时序应该是:索至成想留在上海(C)即便被挖苦讽刺也喜欢这个城市(D)他调到小洋楼给副部长当勤务兵(E),遇到副部长的侄女裘小莉(F)裘小莉年岁渐长,却因身体原因迟迟未嫁,一日她与保姆因此事大吵,索至成向副部长复述了事情经过(G)之后不久,副部长劝索至成退掉老家的婚事(H),并为索至成和裘小莉举行婚礼(I)(A)。
婚后,索至成顺理成章地留在了上海(B),转业后(J),过上了“上海人”的生活(K-N)索至成婚后读了大学,在大学期间出轨女同学(O),但当他开始思考是否要为了女同学与裘小莉离婚时,女同学与他分开了(P)索至成醉酒后想起曾经数不清的辛苦(Q),突然抱住邻居家前来询问的小保姆号啕大哭(R)即:C1 D2 E3 F4 G5 H6 I7 A7 B8 J9 K10 L11 M12 N13 O14 P15 Q16 R17如果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两人结婚发生在17件事中的第7件,但作者沒有按照故事时序展开叙述,反而先以索至成与裘小莉结婚(A)作为开篇作者将这件事提前,对故事重新排列,使这一事件在情节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若按故事时序,叙事从索至成入城开始,到索至成抱住小保姆大哭结束,只是单纯地将索至成人生不同阶段经历的故事进行记录,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缺乏层次感作者创造性地将故事时序打乱,重新排列,加深读者对“结婚”的印象,将“婚姻”提升至关键位置,突出了婚姻在索至成人生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醉酒》中,倒叙构成的第二叙事对小说情节起到多层次的作用首先,第二叙事解答了读者在开头对两人婚姻不平衡感的疑惑,即:索至成是为了在上海站稳脚跟而与大他近十岁的裘小莉结婚的。
在解答了读者疑惑后,作者再次描写结婚这件事:“索至成与裘小莉的婚礼办得虽然简单,倒也十分体面”,此时以“婚礼”为主语,在语法上,索至成与裘小莉呈现并列关系,因两人年龄差而营造的失衡感到达了平衡但平衡是短暂的,作者很快再次打破平衡,将两人的位置彻底反转,即:两人婚礼全程由裘小莉家的家长副部长一手包办,索至成是“上门女婿”,入赘到小洋楼第二,第二叙事为索至成婚后生活不如意埋下了伏笔正是由于索至成的出身背景与裘小莉相去甚远,两人在婚姻中的地位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并且从未平等副部长看中的是索至成踏实能干、照顾全家的特质于副部长而言,比起侄女婿,索至成更重要的身份是称职的勤务兵,这再次揭示了索至成的婚姻与爱情无关第三,索至成婚前小心逢迎、处心积虑的生活是他醉酒崩溃的心理成因,即:他内心非常矛盾,一边将“低人一等”的认识埋在骨子里,一边尝试和渴求爱情,他始终缺乏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当他昙花一现的爱情消失了,他的情绪便被推向了顶峰,从而醉酒失态,将多年的委屈、隐忍全部爆发出来在小说结构上,时间倒错打破了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丰富了叙事层次感作者在开头主动引起读者疑问,为叙述索至成过往事件提供了动机,奠定了倒叙的逻辑基础。
同时,倒叙的内容是解答读者疑惑的关键,也是后续故事的伏笔,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环环相扣,丰富了叙事的层次感,使小说的整体结构上呈现出圆润精致的特征作者用时间倒叙将故事情节切割成前后对照的两个部分,使第二叙事与第一叙事形成比较将两部分叙事大致列为“索至成婚前生活”和“索至成婚后生活”,约等同于“索至成希望留在上海”和“索至成留在上海后”的生活,其分界线都是“与裘小莉结婚”这一事件索至成预期中的婚后生活,应该是他飞黄腾达,凭借副部长侄女婿的身份扶摇直上,与裘小莉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事实却与预期大相径庭根据索至成的生活、心理与和裘小莉关系三个方面对他的婚前婚后生活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作者有意地、精巧地将这些细节进行了前后对照描写婚姻是他改变命运的筹码一方面,索至成在婚后确实获得了一定社会地位,得到了不错的工作,与典型上海男人无异,甚至成为了小洋楼的主人但另一方面,索至成婚后的身份虽然已经改变,但在家庭分工中承担的仍然是勤务兵时的工作即便有了新的勤务兵来,他仍是“最适合照顾家里人”的人,家庭地位并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随之转变值得注意的是,索至成婚前一门心思要留在上海,即便被人瞧不起,他也不愿意回老家去,甚至处心积虑地求得了与裘小莉的婚姻,为此毫不犹豫地毁掉了在老家的婚约。
但在婚后,他的心理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他认为自己并不真正属于小洋楼,逼仄的弄堂更像他的“家”文中除裘小莉,与索至成有关的两个女人分别出现在婚前和婚后婚前,索至成为了社会位置主动放弃了老家的婚事;婚后,索至成被女同学玩弄感情后抛弃了通过一前一后与两个女人的经历,在索至成心里,已将他与裘小莉的婚姻当成枷锁,当他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心理需求便被放大了当他想起农村未婚妻时,认为“这样的生活说不上好,但肯定也说不上有什么不好……当初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呢?”③,在他出轨女同学时萌发了“爱情”,他开始思考离婚,女同学却将他对爱情的幻想砸碎在了地上,爱情的幻灭使索至成彻底看清了婚姻的现实此时,索至成对这段婚姻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婚姻这件事对他来说,从“模模糊糊地期待了很久”,变成“丢掉自尊、忍辱负重、小心逢迎,总算给自己找到了一片容身之地”,情绪堆叠到顶峰作者凭借时间倒错的运用,巧妙地强化了“结婚”的情节与结构意义,引导读者比较索至成婚前婚后的生活,引起思考,索至成的命运真的改变了吗?随后,作者以索至成醉酒失态回答了这个问题索至成的“醉”不仅是对爱情的幻灭,更是因为他精心布置得到的婚姻和凭借婚姻得到的一切都令他的心理陷入更加虚无的境地。
除了在整体结构上的巧妙布置,作者在细节也有颇多设计倒叙中描写副部长有意让索至成与裘小莉结婚时,作者巧妙地回避了副部长说的话,而是描写了一段索至成的心理活动:索至成没有吭声,心却忍不住咚咚咚地狂跳起来他知道,他的生活中将要发生一件重大的事这件事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早已经模模糊糊地期待很久了,他知道早晚會发生的④在小说前部分,这是索至成留在上海的契机,于是,当副部长终于向他跑出橄榄枝,索至成答应了这一结果是索至成精心准备了许久的因此,这段心理描写在结构上作用十分特别,它不仅揭示了索至成内心“模模糊糊地期待”与裘小莉结婚,以便于飞黄腾达,也将第二叙事内的各个故事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即:索至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向“留在上海”的目标推进的除此之外,它还解释了前文索至成对脾气恶劣的裘小莉百般忍让、讨好等一系列行为,都是为了留在上海从整体结构上看,相比单一线性叙事,时间倒错的运用使小说形成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叙事高潮,即索至成与裘小莉结婚,这一事件是人物经历的重要折点,在结构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第二次是故事高潮,即索至成情绪达到顶峰后的醉酒,小说情绪推进到结尾,人物情绪在这里爆发,也在这里结束整篇故事,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
倘若依照故事时序展开叙述,全篇小说形成“醉酒爆发”一个高潮,结婚与醉酒之间的关联被冲淡了,戏剧效果和叙事张力大打折扣,破坏了叙事背后隐藏的人物心理作者运用时间倒错的手法,冷冽地揭示了索至成试图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不切实际、城市之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小人物内心的迷茫与痛苦二、第三人称与内聚焦的结合除了时间倒错的运用外,作者在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上也匠心独具叙事视角包括全知视角、内视角与外视角三类,一般来说,叙事视角常与叙事人称相关联,如第一人称内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等但王传宏中短篇小说多以第三人称展开叙事,并以内聚焦为主,对于不定式、固定式和多重式的内聚焦方式她都运用娴熟,除此之外,她还擅长在多种聚焦方式之间进行切换,使小说更具韵味,使人物形象更全面立体通过上图可见,王传宏的中短篇小说中,第三人称内聚焦占很大比例通常来讲,在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时,最常见的聚焦方式是外聚焦或零聚焦,以全知视角放大第三人称叙事的距离感内聚焦则常与第一人称相结合,更好地挖掘人物内心,增强文本与读者的共鸣王传宏实验性地将当第三人称叙事与内聚焦相结合,使文本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能直观地揭示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更合理地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完整、精致。
中篇小说《困倦》讲述了女高中生越小谷因为减肥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又因对她暗恋的中年音乐老师失望,于是在某天夜里离家出走了的故事在离家之后,越小谷为了食物和住所与许多男人发生关系,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