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体心理与行为.docx
12页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你第一节群体基本概念一 群体及其类型1 群体的定义:(1) ①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一张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中文版教材)② 群体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从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第一, 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第二, 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三, 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以达成共同的目标或者谋求共同的利益③ 群体是指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著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群体是个体有条件的特殊组合,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具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第二, 有持续的互动关系第三, 有共同规范第四, 有共同的目标导向(2)有学者认为,群体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中文版教材)① 各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② 各成员在行为上有互动关系,即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③ 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我们同属于一群的信念,具有共同个的心理需要和共同的目的注:群体意识——是群体成员作为该群体一个成员对这个群体的认识,也是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意识。
2 构成群体的要素:(1)中文版:①成员关系必须具备相互依赖性;② 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2) 陈春花版 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通过对群体的剖析,发现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要素,即活动、相互作用、感情群体通过一定的活动表明其现实的存在群体成员之间通过信息沟通使得彼此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群体内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思想情绪和情感反应,这种情绪和情感上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群体的活动和群体成员之间 的相互作用,所以三种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3 群体的特征:从想象上看,群体是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个体的组合,但并非任意集合起来的一些人都可以成为群体,群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有持续的互动关系群体成员之间彼此有经常的、人对人的相互接触和联系第二, 有一致点对点群体意识群体具有其成员应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第三, 有共同的行动能力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或工作,并对外界环境的挑战做出反应第四,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群体成员被认为具有相当于“证件”的成员资格4 群体的功能群体之所以产生和存在,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
只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群体的功能主要是完成组织上分配下来的任务和执行所 规定的职责,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群体对个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其心理的需要,而这也正体现了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其中包括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和认同的需要 以及完成任务的需要第三,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5群体的分类5-1 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规章,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2) 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①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a 自发性:友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b 成员具有交叉性c 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d 排他性和不稳定性e 信息沟通快②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A 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依赖或互补B 相互认同(尤其是在社会价值得不到承认时)C 性格、价值观、兴趣、个人经历、自我认识等相似D 工作与生活方式相似E 亲朋关系③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P156 表 6—2④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积极作用: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消极作用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利第三,✓T3 ,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⑤ 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第一, 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第二, 运用舆论导向引导第三,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5-2 按发展水平分:(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
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其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5-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若将群体分娄按三个维废划分,如下閤(D先进集体型(刀一般集体製 ⑶中间型(4) 一般反就会团伙却(5)黑社会团伙型.5-4 按群体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5-5 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1) 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2) 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5-6 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1) 假设性群体:又称为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 群体2) 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5-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1) 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 一般性群体5-8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分:(1) 开放群体: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自由人员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任务, 但经常输入“新鲜血液”、新思想、新人才,所以环境适应性较强具有发展眼光2) 封闭群体:成员稳定,成员等级关系严明,具有历史的眼光长期任务更有效5-9按工作性质分(陈春花版)(1)任务群体(2)友谊群体二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P159-160第一阶段:形成阶段第二阶段:震荡阶段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段第五阶段:结束阶段三群体行为1从众行为: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 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有:P161第一,对群体的信任度第二,对偏离的恐惧第三,群体的规模第四,群体的专长第五,个体的自信心第六,责任感第七,性别差异2 顺从行为:又称为依从,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 要求的行为① 顺从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一,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期待 第二,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第三,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② 顺从行为与从众行为的异同 相似点:两者都是由于外在的群体压力而产生的 区别 :行为者的内心是否处于自愿。
在群体压力下的作用下,放弃自己原先得到想法 去附和大家的意见,这是从众而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 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是顺从;与从众行为相比, 顺从行为是外在的:虽然个体的外部行为发生了改变,但内心的态度和看法并 没有改变3 暗示、模仿和感染(1) 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做出 行为反应的过程特点:①暗示是一种刺激,那些能够引起被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不能引起 被暗示者反应的刺激不能称之为暗示②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直接暗示:有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被暗示者; 间接暗示:暗示者额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为中介,被暗示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观念是有暗示形成的所以,间接暗示一般不会使被按时装周 产生心理抗拒或逆反心理2) 模仿:是有意无意得对某种刺激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如模仿他人的行为举 止、思维方式、态度等可分为自发模仿和自觉模仿 自发模仿:即无意识的模仿他人自觉模仿:有意识地模仿他人(3) 感染: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或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 意识的、不自主的屈服。
可分为个体间的感染、间接感染和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 染个体间的感染:发生在两个人或能直接接触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 间接感染: 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它的显著特点是“循环反应”,一个人的情绪会引起其 他人相对应的情绪的发生,而他人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了此人原有的情绪,反复 振荡,激起强烈的情绪爆发四中国当前群体心理发展变化的特征第一,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 第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第三,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第二节群体动力“群体动力”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提出群体动力的公式为:B二 f(P,E)B:behavior,指个人的行为P: person,指个人,包括遗传素质、情绪、能力、人格等内在因素E: environment,指现实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影响、群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压力、 领导作风等群体动力: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 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群体动力的三种模式见P167图6—2.群体规范:1定义①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②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确立的,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规范是对 人的行为的某种制约,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的 行为准则2 群体规范的类型:A 绩效方面的规范 C 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B 形象方面的规范 D 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3群体规范的一般特征:① 它是在暗示、模仿、顺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致性,规范不同于规章,更强调自律与默 契所以,它可以使成为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② 群体非凡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③ 并非所有的 规范都对所用的成员使用4 群体规范的作用:第一. 维系群体的作用 第三. 行为的矫正作用第二. 认知的标准化作用 第四. 惰性作用二 群体压力: 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这种力量就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的作用:第一, 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体的存在与发展第二, 群体一致的行为,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三 群体凝聚力:1 定义:①又称为群体凝聚性或内聚力它是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 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 性特征②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3群体凝聚力的计算公式:多伊奇(p171)4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P1715 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制约群体凝聚力大小的因素第一, 群体的规模第二, 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第三, 外部压力第四, 群体的领导方式第五, 群体内部的奖励第六, 促进信息的沟通、提高群体的地位、努力达到目标等也能够增强群体凝聚力。
有效的控制和利用这些因素,就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四、群体士气1 概念士气原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精神,现在也应用与企业中,表示群体的工作精神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