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聚合物表面改性实验报告.docx
5页低温等离子体射流聚合物表面改性实验姓名:_张会钦学科、专业:_学 号:一物理1004201021017指导教师:—任春生完成日期:2012-3-28大连理工大学—.摘要采用大气压下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聚合物(聚乙烯薄膜)进行表面处 理,以改善聚合物的表面能,提高其表面亲水能力与表面粘接强度二. 引言低温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第四态,当外加电压达到气 体的着火电压时,气体分子被击穿,产生包括大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 在内的混合体大气压等离子体的运行与操作都相对比较简单,运行成本也大大 降低,而且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运行,所以其利用范围与领域被极大拓宽,在 材料表面处理、臭氧产生、废气处理、污水处理、薄膜制备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 应用.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目前主要有电弧放电、电晕放电、火花放电、流光放 电等基本形式.产生方法主要有介质阻挡放电、尖端电晕放电、空心阴极放电以 及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等.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大气 压等离子体放电形式.由于其具有移动性比较好的特点,所以目前在材料表面处 理、薄膜制备、消毒灭菌以及水处理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三. 实验仪器中频放电功率源,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气瓶,气体流量计, 水接触角测试仪。
四. 实验原理1. 介质阻挡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又称无声放电,在外电场E1的作用下,气体中的电子被加速, 当E1达到某一值E年是就会产生电子雪崩气体被击穿,放电空间产生大量电 子和离子电子在电极表面的绝缘层沉积下来并建立一个内电场E2,该内电场 的方向与外电场的方向相反若忽略空间电荷场,则放电空间的总电场由(E1+E2) 决定随着放电的发展,电极上积累的电荷足够多时,总电场地道不能再是电子 加速到足够能量而产生碰撞电离则放电熄灭所以阻挡放电是一个不断产生熄 灭的交替过程,产生的等离子体是典型的非平衡态低温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 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又称介质阻挡电晕放电或无声放电介质阻挡放电能 够在高气压和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工作,通常的工作气压为10〜10000电源频 率可从50Hz至1MHz电极结构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在两个放电电极之间充 满某种工作气体,并将其中一个或两个电极用绝缘介质覆盖,也可以将介质直接悬 挂在放电空间或采用颗粒状的介质填充其中,当两电极间施加足够高的交流电压 时,电极间的气体会被击穿而产生放电,即产生了介质阻挡放电。
在实际应用中, 管线式的电极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器中,而平板式电极结构则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中的高分子和金属薄膜及板材的改性、接枝、表面张力的提高、 清洗和亲水改性中介质阻挡放电的结构示意图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示意图2. 大气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见上图,其基本放电形式是介质阻挡放 电,同时又有快速气流吹动,气流的存在刻意进一步抑制放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放电通道过于集中的问题,有利于产生一种稳定而均匀的放电形态;此外,气流 的吹动可以吧放电空间产生的一些活性成分激发态粒子甚至荷电粒子导出放电 空间区域,这样就可以视线放点区域与工作区域的分离,使这种放电等离子体发 生器有更大的实用性目前这种放电等离子体发生器被用于表面清洗,表面处理, 消毒灭菌,薄膜制备,废气废水处理等方面3.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聚合物表面处理由于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电子能量在1〜10eV这样能量的电子 可以打断大多数聚合物的化学键(2.0〜10eV),所以经过射流处理的聚合物表面 会长生大量的不饱和键,这些不饱和键在空气中被氧化形成大量的极性基团,如 -OH,-COO等,这些极性基团的存在提高了聚合物的表面能量。
使得极性水分子 聚合物表面的结合力增强从而导致水接触角的降低而等离子体改性只涉及聚 合物表面0.1um量级的范围,不会对聚合物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害此外低温等离 子体射流表面处理还具有速度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具有极高的处理效率 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表面处理技术五、 实验要求(1) 打开气路与气体流量计,确保气路不漏气并畅通,流量计工作正常2) 检查电源状态以及各连线,确保连线正确,接地保护正确连接3) 取出准备好的聚乙烯薄膜,放置在放电电极的接地点极端4) 打开高压气体流量值,调整减压阀,使气体流量达到合适量值并记录5) 打开电源,调整放电电压,使放电产生并稳定6) 记录放电电压(可调)和频率参数(固定)7) 经一段时间处理后,逐步降低电源的输出电压并回复到零,关闭电源 和气体减压阀8) 取出经处理的聚乙烯薄膜,用水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处理前后聚乙烯的 表面水接触角并记录六. 结果与讨论气体流速:0.1m3/h 放电电压:3500V 频率:36kHZ水接触角左右平均处理前98.21°100.68°99.44°处理后46.41°46.35 °46.38°处理后,水接触角明显减小,原因是低温等离子体射流,使聚乙烯薄膜表面产生 了一些亲水基团,改变了薄膜的表面的性质,使之亲水能力增强,从而导致水接 触角变小。
七.结论及设想用低温等离子射流对聚乙烯表面进行射流处理,提高了表面能,提高了其 表面亲水能力,而且其效率较高,10s左右就可以达到良好效果等离子体射流拥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其对于聚合物表面改性的能力可用于纺 织染色,材料处理,薄膜制备等八.参考文献1.徐学基,诸定昌气体放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李笃信,贾德民聚合物的表面接枝改性技术进展中国塑料,19983. 马力群难粘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化学与粘合,1999.4. 周其凤,胡汉杰高分子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