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
3页学前教育 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查阅资料、问卷法实验法自然实验: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实验教育实验统计法4.2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营教育学养学,钢琴,舞蹈,绘画美工,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遗传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关系密切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幼儿园见识、实习、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8周(六十天左右);在大三即第六学期末组织试讲,第七学期实习、考普通话证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此外,有部分地区因环境特殊,也有根据国家或地方政策安排在校学生去偏远地区进行支教(进行为期3--4个月即一学期的支教,包括实习)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4.3 发展历史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新教育”运动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和比利时教育家O.德克罗利,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德克罗利也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但他认为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
他的教育体系以 3个过程为基础:观察,联想,表现(通过活动,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和手工来表示)他还重视并亲自编订了一些教学游戏蒙台梭利和德克罗利等人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中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到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康有为、蔡元培都曾提出儿童公育的主张20世纪初,各地先后设置了少数幼儿园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的实施方面,先仿效日本,后学习欧美,受教会的影响较大当时还有一些教育家致力于研究和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其中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儿园,对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实验研究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著作同时,陶行知创办了农村和工厂幼儿园,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等著作张雪门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组织法》等著作这些著作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学迈出了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本国学前教育的经验,并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规律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 音乐、 美工、 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编写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这些都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4.4 政策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抓,切实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位置二是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各地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多措并举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三是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研究制定了加大财政投入的多种措施,加大了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力度四是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请参阅《中国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纲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