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强化训练题42.doc
7页高考语文第一轮强化训练题42一、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做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王八你不要灌迷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二、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形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种类(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2)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①我到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知识值多少钱一斤?3.比拟的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三、借代1.定义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2.种类(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事物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2)具体代抽象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4)专名代泛指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5)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6)以作者、产地代本体例如:何以解忧?惟有杜康3.借代的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2)所借代的事物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已了解事物的背景四、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3.夸张的作用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五、对偶1.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叫对偶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题蒲圻赤壁》)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①错批一人,误增三亿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六、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2.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七、设问1.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2.种类(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只问不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八、反问1.定义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2.种类(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但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九、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2.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好像失去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去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3.作用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