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十九期黄埔生吴道华生平事迹.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6792446
  • 上传时间:2017-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6M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九期黄埔生吴道华生平事迹● 吴如敏 编写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大门吴道华,男,苗族(苗名:常勇颂), 贵州凯里市人,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十九期一总队步兵科毕业1986 年离休, 县级干部待遇 贵 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兼黔东南州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组组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贵州省苗族研究会会员吴道华 1922 年 8 月生于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黄金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父亲吴炳福是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知识渊博,教学严谨受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认识到书是知识的源泉,有知识有学问就能干出大事业所以,他从小就 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小学期 间,勤 奋好学,12 岁在家 乡舟溪小学毕业考试成绩拿了第一名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无力再 读,只有回家砍柴放牛和干农活,但他并不就此安心当时国难 当头,民不聊生,家庭贫穷 ,他就萌发了走出家门,读书学习,参加革命,改变命运的思想1938 年春,庐山县(现凯里市)保警队成立,全 县每保(几村为一保)摊派一名壮丁(18-30 岁 男子)参加吴道华当时才 14 岁,但寻求出路心切,他 设法得到保长同意后,便到县政府报道由于年小被拒,他又向县长兼大队长李紫珊请求,力挺自己要参加革命,并出示小学毕业考试获第一名的证书。

      也许是虔诚之心感动了县长,也许蒋介石 1937 年 8 月中央国防会议中有“ 目前和平已到最后关头,抗日战争已暴发,从此,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卫国守土的责任”一说,吴道华终于被破格录取,当 场指定为传令兵他在大队部利用传送与登记来往文件之余看书学习,充实自己工作三个月后,航空委员会空军幼年学校在贵阳招生,吴道华非常高兴,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驾驶飞机,迎头痛击日本侵略者,报国雪耻他向县长要求赴贵 阳参加考试, 县长同意后 还送给他 10 元钱路费吴道华回家筹措尚缺的路费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当筹到 50 元钱再徒步 400 余里到达贵阳时,已经花掉半个多月的时间,招考 报名 时间已过,他懊 恼不已空军考试错过良机,但他却迈 出了人生旅途的第一步,迈出了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坎坷旅途的第一步他 义无反顾,决定在省城 寻 找发展机会由于交通、通讯不便,加上没有盘缠,吴道华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 系若干年来,家 乡父老乡亲和伙伴们只知道他去考空军学校去了,以后又去黄埔军校了,其它不得而知抗日最紧张时期,每当村头 上空一群群战机虐过,在河塘里玩耍的伙伴们就会指着其中一架,仰天呼喊着常勇颂(吴道华的苗名)的名字,吴道华就这样神秘而伟大地印在家乡人的脑海里,成 为家乡青年一代效仿学习的榜样。

      吴道华在贵阳流浪半个月后,他找到当时正在贵州省荣誉军人管理处工作的堂兄吴培兰,经堂兄介绍 被吸收到省荣誉军人管理处当传令兵兼处长勤务兵该处长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 见吴道华是个勤学上进的小伙子,料定将来会有出息,便有意培养他继续学习 文化知识吴道 华住进了 处长家,工作之余,便与 处长正读初中的儿子一起学习,充实立身之本在此期间,吴道华有幸接触了黄埔军校的有关信息,由此对黄埔军校有了感性认识: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帮助下创办的,是以孙中山“创建革命 军队,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 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学校 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等均是黄埔军校名人,能进入黄埔军校深造,成了吴道 华梦寐以求的人生大事1939 年春,黄埔军校在贵阳招生,招生 录取欢送大会在省政府大礼堂举行,荣誉军人管理处就在省府礼堂附近,吴道华到现场聆听了时任省长吴鼎昌的讲话,亲眼目睹了录取新生的傲然形象,其鼓舞之深,感触之深他融入其境,仿佛今天的黄埔新生,就是明天的自己会上,他进一步了解了黄埔军校这是孙中山先生多年革命迟迟没有成功而吸收苏联列宁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军校,军校采用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和先进的革命思想武装学员,毕业学员一旦登上历史舞台,便摧坚斩锐,所向披靡。

      平定广州商 团和陈炯明、 杨希闵、杨振寰反革命叛乱,统一广东,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黄埔健儿就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 中国立下了不朽功 勋……黄埔军校一跃与美国西点军校、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同享世界盛名当年日本侵略我国,土地被强占、国民被杀戮、 妇女同胞被奸淫,国家灭亡关头,正需要有一批军事技术过硬的军队来挽救国家危亡吴道华听了省长的报告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暗下决心,要争分夺秒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将来一定报考黄埔 军校,非考取黄埔 军校不可数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梦想扑面而至 1941 年黄埔军校在贵阳招生了几年有目标的卧薪苦学,吴道华胸有成竹,他毅然报名应试,结果如愿以偿,录取榜名靠前,多年的梦想成真了19 岁的他便与新生一道,从贵阳徒步出发,沿途城镇机关干部、学生和群众都夹道欢迎,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气氛磅礴20 多天后到达陪都(重庆), 军委副委员长冯玉祥前来看望,他勉励新生到军校后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还派有五辆卡车运送,新生到达成都市北较场,进入写有“升官发财 ,请走别路;贪生畏死,莫入斯门;革命者来”的黄埔军校彩门,再跨入黄埔军校大门,“陆军军官学校” 辉煌校牌( 谭延闿所书)庄严肃穆,左右联“研究崭新军 学,期为国家干城”遒劲志远。

      下车整队集合毕,军校教育处长刘伯龙接待讲话,新生转新都县(现新都区)宝光寺住宿,并在此进行预备教育半年后,军训部部长白崇禧由陪都重庆率领教官到成都对 新生甄别考试合格后,编成两个总队, 吴道华被编为黄埔军校第十九期一总 队步兵科,正式进入课程学习学校采 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爱 国精神与军事 本领,使 之成为既善于做思想政治工 作又精通指挥作战能力的军官 吴道华《第十九期一总队黄埔同学录》剪贴 经过三年的系 统学习和艰苦训练 1944年 10 月毕业毕业时他获校长蒋中正亲授佩剑一把校长亲授“ 中正剑”,这是黄埔毕业生所追求的荣誉,这是毕业成绩前 10 名的学生才能享受得到的(10 名后为赠送, 校方 统一发给)该剑铜制剑柄凸文隶书:“陆军军官学校十九期一总队毕业纪念,校长蒋中正授”,特 钢剑叶凹刻:“ 吴道华”“ 成功成仁”50 多年过去,佩剑文字清晰隽永,保存完好吴道华黄埔军校毕业后分发到抗日前线国民党 76 军担任排长,一个热血男儿的革命生涯就从这里起程他抱着“杀尽敌人方罢 手,完成革命始回头”的雄 心壮志,在湖北宜昌、荆门、沙市一带与日冠溶血奋 战,直 至日本投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能为祖国贡 献一份力量,追忆当年,他谈笑风生, 乐在其里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关系恶化, 一年多的和平谈判以破裂告终内战开 始,吴道华调到国民党 135 旅任中尉排 长,参加中原战役,1947 年 3 月 13 日 又奉命进攻中共陕甘宁边区延安19 日占领延安后,因生病被送回西安治 疗 吴道华(92 岁)手执珍藏的“中正剑” 4 月 14 日,135 旅进到羊马河附近时误入共军伏击圈,六个多小时交战后,135 旅全军覆没,吴道华因病躲过了一劫病愈后无部队可回,吴道华便回到成都本校,第五期黄埔同学徐幼常正奉命筹建黄埔军校驻北平第一军官训练班,吴道华被聘任为该班军械课上尉课长,赴北平训练华北“ 剿总” 傅作 义指挥下的连长以下军官当时国民党内部腐化,前途渺茫1947 年底,徐幼常率部到达北平,他与吴道 华 既是同乡又是黄埔同学,关系密切,亲如兄弟,徐幼常向吴道华透露了起义投共的打算,并密谋商讨具体工作1948 年北平军训班开学,徐幼常派其亲侄儿徐惠文赴解放区渤海军区沧州城市工作部找部长傅文坦,再找到渤海军区党委领导张国忠,张国忠派邢贵钦(共产党员)潜入北平,在徐幼常和军训班的掩护下秘密活动和吴道华、徐幼常一起组织策划北平地区国民党部队率部起义,为北平和平解放秘密工作。

      华北地区所有部队和平起义成功后,1948 年 2 月,吴道华所在徐幼常部曾经参加地下活动的人员 30 余人奉命到山东省惠民县,由惠民专区城工部部长愈伯平和金少书、袁超组织学习 两个月后,渤海军区联络 部部长张逸群安排新任务,学员南下策动蒋军起义,迎接解放军渡长江接管1949 年 4 月,吴道华奉命南下到达重庆后,他利用同乡和黄埔同学关系,秘密动员国民党空军第五军司令部汽车队队长金儒瑜(黄埔军校 19 期同学,麻江人)于 1949 年冬起义,向人民政府移交大小军车 56 辆,官兵 200 余人,卡 宾枪 10 余支之后,吴道华又潜回贵阳,他找到苗族民主人士梁聚五先生(雷山西江人,吴道华父亲的好友解放前任贵州省参议员,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在梁聚五的引荐下,吴道华 到伪贵州省第七专署任中校副官到任后,他组织成立“第七专署青年服务大队” ,任大队长青年服 务队表面隶属专员佘辉庭(匪首),目的是择机击毙佘辉庭和游击支队长石开及其它土匪吴道华征得佘辉庭同意后,就到家乡舟溪一带 招募苗族青年 80 余人,到 谢士钦(匪首)部和七专属骗得步枪 54 支,子弹 500 余发和部分被服等。

      当时炉山县人民政府已经成立,吴道 华派堂弟吴学新到炉山县找政委(县委书记)崔芳庭接洽起义事宜,崔政委指示:要权衡力量,可以 击毙个别匪首,率部起 义,力量不足就直接率队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 强功不利,吴道华不得不遵命率队于 11月 10 日在丹寨县南皋起义黄埔同学李鸿昌任国民党八十九军独立营营长,当时李鸿昌被解放军击溃后率残部及家乡兵 30 余人返回家乡,流窜在舟溪一带吴道华隐瞒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以同学名义多次拜 访李鸿昌,有意宣 传解放区的有关政策和分析国内外形势,说 服李鸿昌看清形势 ,顺应历史,倒戈投共徘徊观望数日后,李鸿昌便于1949 年 11 月 9 日率领余部 30 余人,携带卡宾枪、轻重机枪、步 枪等精良武器和战马向我炉山县人民政府起义投诚以此同时,在吴道华多次说服下,佘 辉庭也于 1950 年 3 月 13 日率贵州省第七专属官兵 34 人携带武器在凯里起义愿意留下来的起义人员由吴道华任队长带队到镇远军分区军政干校学习后安排工作吴道华利用同乡同学关系在策反工作中成绩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人民政府清匪反霸的障碍1949 年 12 月底,一些隐瞒下来的反动武装和土匪不甘心失败,意图东山再起,趁我大兵团另有任务,群众基础还未巩固之际,他 们欺骗和蒙蔽群众,卷土重来,策动暴乱。

      躲在雷公山深处的残余匪帮和土匪 经常出来骚扰我县 虽然我新建立的革命政府与群众联合抵抗,但由于敌人势力强大,家乡舟溪一带相继被土匪侵占为便于在家乡开展革命工作,1950 年 2 月,渤海 军区将吴道华工作档案转回炉山县,意 见后,将其工作档案转炉山县政委崔芳庭收到档案后,吴道 华的真实身份才向社会公开,他被正式任命为炉山县剿匪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凯里剿匪指挥部指挥长,打击雷公山谢 世钦残余匪帮和其它土匪,平叛反动武装势力, 发动群众,组织 民兵,维护凯里及周边乡镇安全因吴道华在北平率部队起义并争取余辉庭、李鸿昌等部队起义,现在又任剿匪指挥长, 敌人恨得咬牙切 齿 1950 年 4 月 23 日,匪首石开送来一封最后通牒,要凯里人民政府在三天内缴械投降并移交文件和粮库,否则格杀勿论……同时,匪首调集四个支队,一个独立大队约 7000 人向凯里突击,计划在天亮前占领凯里当时凯里只有刚成立的县大队 100 余人,区 镇干部 40 多人民兵未 经训练,纪律焕散,加上匪首李国良勾结民兵队长李正超长、副队长吕国富等在暗中煽动,大部分民兵被叛变的李正超、吕国富带走, 仅余下区分队 30 余人 敌我力量悬殊,凯里保卫战要取得胜利,困难重重。

      以此同 时,匪首石开到舟溪黄金寨去 协迫吴道华爷爷,叫其传信吴道华放下武器,里 应外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