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玺印的艺术价值评判.docx
6页乾隆玺印的艺术价值评判 乾隆玺印的艺术价值评判学界对明清时期的篆刻史多偏重文人流派,对传统官印特别是皇帝玺印几乎视而不见有意思的是,近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清代皇帝玺印已成为新宠,价格一路走高,其中有两件乾隆帝所用玺印已进入亿元艺术品俱乐部但是,高价格能够代表篆刻艺术的高水平吗?应该说,这是明清篆刻史研究的一个盲点 这些在拍卖市场上受追捧的印章其艺术价值究竟几何,本文以乾隆玺印为个案探讨这类印章的艺术特色与价值,以期对业界有所启示 学界一般认为,清代皇帝中雍正的艺术水平是较高的,2011年台北故宫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时,雍正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认可此次为什么选择乾隆作为个案?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其在位时间长达60余年,用印数量多达1800余枚,清宫收藏的书画或古籍往往盖有其印章;第二,借助不少影视作品的传播,乾隆帝近年来在社会的知名度颇高,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其印章的拍卖价 历代玺印传统与乾隆玺印的特点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玺,王者印也虽然秦朝之前私人用印也可称玺,但在秦以后“玺”一般专指皇帝用印皇帝用印有公私之分,公章也称宝玺,始自秦始皇嬴政,凡是皇帝代表国家发布各种诏告时皆钤盖。
历代宝玺以玉料为主,仅有几方是金质和檀木秦制规定,皇帝设六玺,皆方寸,印文用小篆,以钮、绶排定等级,六玺用途各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汉高祖刘邦承秦制,形成了后来所谓的“秦汉八玺制”,该制度一直延续到隋代随着朝代的更替宝玺不断增多,体积也不断加大秦汉时方一寸二到四寸不等,唐朝方二寸到四寸不等,而到明清时则增加到方二寸九到五寸九不等,明朝建文帝的“凝命神宝”,印面竟达一尺六寸九分见方,堪称巨玺历代宝玺的印钮均为龙钮,只是形态各有不同,表明皇帝乃“真龙天子”,不可不信清代宝玺上有满汉两种文字,相当特别清代皇帝中乾隆帝的印章最多,几乎全是私章,主要用于书画鉴赏 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即乾隆帝,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当了3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雄图大略,颇有作为,当时的中国国力雄厚,社会安定富庶乾隆帝雅好丹青,精于书画鉴赏,喜作汉人诗歌,能写一手赵孟頫的变体书法 乾隆帝所用玺印,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材料精美,体量巨大印材质地多采用田黄、羊脂白玉、水晶等世间稀罕之物为之,而且形制规整,其他材料主要有铜、石、玛瑙、象牙、文竹、蜜蜡、澄泥等。
其中,玉材所占领比例偏多,包括碧玉、青白玉、青玉、墨玉、汉玉等品种不少玺印体量较大,有的大如手掌,因此可以看到他在内府所藏历代书画上钤印,特别是一些手卷、册页之类的小幅作品,仅盖上一枚“乾隆御赏之宝”的印章,就足以毁掉这些娇小的作品 其次,印文工整、笔画匀停印文在分朱布白上对比强烈,朱文印的边框很厚,文字线条也较粗,转折处多取小篆的圆润流转,刀法以切刀为主,用双刀和多刀刻制完成,如拉锯一样反复切出均匀圆润的线条,而非齐白石等人快意劲爽、单刀直入的冲刀技法 再次,数量众多,重复品多据考证,入关以前,太祖努尔哈赤有一方玺印,是明朝皇帝所赐的“满洲建州卫印”,而皇太极有两方满文金印其他的皇帝的数目大致是:顺治约20方、康熙约120方、雍正204方、嘉庆400多方、道光不到100方、咸丰30方、同治20多方、光绪70-80方、宣统约50方而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实物估计,乾隆一生所用玺印多达1800余方而同一内容的印文有时多达几十方,如“古稀天子”和“古稀天子之宝”共刻过42方,“犹日孜孜”24方,“八徵耄念”和“八徵耄念之宝”63方,“自强不息”45方,“十全老人”和“十全老人之宝”13方,“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之宝”20方,“乾隆宸翰”22方,“飨用五福”15方,“三希堂”13方,“奉三无私”11方,“惟精惟一”11方。
也许,在乾隆看来,唯其如此才能与其太平盛世的气象相匹配 乾隆玺印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应该说,乾隆玺印的社会价值并非完全由皇帝的名人效应所带来的,它自身确实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材料价值等 首先,文化价值众所周知,基于传统的华夷之辨思维,清代的统治者对汉民族而言无疑是异族,而清代统治者也深知要将打下来的江山长久维持,主动地融入汉文化、尊重汉民族的传统价值观是不二选择因此,可以看到清代统治者尊崇儒教、开博学宏词科、恢复科举、整理和修订古籍、奖掖书画名家等系列措施,确实也起到了缓解民族矛盾的作用乾隆帝不但是汉文化的超级粉丝,也是继承和发扬汉文化的身体力行者,据说他一生写有堪称冠绝古今的三万余首诗,全国各地多有其题词尽管其诗文书画的水平与艺术鉴赏眼光经常有意无意地遭到诟病,如把子明卷《富春山居图》当作黄公望的真迹、按照个人喜好真假不辨地编辑出版书画著录《石渠宝笈》等,但是他对汉文化的传承、整理和归纳是功不可没的这在他的玺印中也有所体现,不少印文出自古代典籍,特别是一些儒家经典、诗词佳句,或是自作诗,如出自《周易乾》的“自强不息”,出自宋代程颢诗的“四时佳兴与人同”,自作诗“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看书”等。
印文内容多祥瑞积极,给人感觉他是一位勤勉向上的好皇帝,内容要么是祈求天下太平的“九洲清晏”,要么是祈求自身长寿“八徵耄念”,还有就是自我感觉不错的“犹日孜孜”、“十全老人”诚然,乾隆的文化修养虽然不算很高,但是比起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那个疯丫头,抑或那些是胡编乱造清宫剧的人来说,算得上是学富五车的 其次,历史价值因乾隆帝在位时间长,所刻印章内容往往与时代大事或是当时心境有关,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记录功能,从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钟表鉴定专家,杂项专家郭福祥认为,乾隆玺印的记事纪盛功能明显,每遇重要的国事家事都要制玺纪念如乾隆四十五年,他圣寿七十,于是据杜甫诗句镌“古稀天子之宝”为纪念至乾隆五十五年八十圣寿时,又仿照此例刻“八徵耄念之宝”,并择取含有“福”、“寿”字样的诗文用寿山石、青田石、铜分别制成组玺,总量达660方,纪盛之意更为明显乾隆六十年,禅位于皇十五子顒琰,成为清代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于是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刻“太上皇帝之宝”用以彰显熙朝盛瑞又如为纪念其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的重大胜利,特镌“十全老人之宝”等如果把这些内容的印章按年代顺序排列,乾隆一朝重大的国事家事便可一目了然再次,材料价值。
乾隆帝的玺印用材精美,多采用田黄、羊脂白玉、水晶等世间珍稀之物,而且形制规整不惜工料,在珠宝玉器价格疯涨的当下,这些有着历史文化积淀的文物,自然会因为材料的高贵而被另眼相看,拍卖价格因此一路走高,这里无需赘述 但是,无论是其作为历史文物还是篆刻作品,其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内在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即作为篆刻作品的艺术含金量显然,乾隆印章即便是用料精美、历史价值很高,如果是如同当下流行的电脑刻章,将印文内容草草排列甚至是用楷书、行书排列,而且几分钟就被机器雕刻出来,这样的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不值一提的究竟乾隆玺印的艺术价值几何、该作何判断? 乾隆玺印作为篆刻作品,在笔者看来其艺术价值应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显然,这些印章的作者无考,但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其不是乾隆亲自操刀的,无论是谁设计和刻制,都一定要符合乾隆的审美眼光乾隆玺印给人精美工致、华贵典雅之感,加上中规中矩的边款和精致的印纽,具有现在不少人所喜欢显摆的“皇家气派”显然,乾隆用印的材制与印文设计,与其用途与皇帝身份是相符的当然,乾隆玺印的风格也是有其来源的,一是历代规整工致的官印和传国玉玺传统,印文设计与刻制都要体现国家政权的威严与庄重,不太可能如文人治印那般率性;二是汉印中的工细秀润风格的一路,如“皇后之玺”、“淮阳王玺”,其中前者为坚硬的玉印,不容易雕刻出刀法淋漓的视觉效果,而只能慢慢磨出秀润的线条。
但是,这类印章如果以文人治印的眼光来看,则类似规规矩矩的公章,也像是通过电脑设计并用机器刻制的印章,工致有余而变化不足,稍显机械和死板乾隆帝的印章,基本没有篆刻那种以刀凑石特殊的残崩之美,也没有清代渐成气候的金石学趣味,其艺术价值与学术探索的价值都值得怀疑清代宫廷推崇馆阁体书法,虽然规范、美观、整洁、大方,但拘谨刻板、千人一面,毫无意趣可言笔者怀疑乾隆玺印的风格与馆阁体书法关系密切,甚至认为乾隆玺印就是清代的馆阁体篆刻,当然,笔者并未做过严格考证,该观点不一定正确 也许有人会说:正如宫廷书画与文人书画、民间书画的显著不同相类似,体现的皇家审美的宫廷印风,而不能以文人印风去否定乾隆玺印的艺术价值当然,这也在理,美学上西谚有“趣味无可争辩”之说,即喜欢吃辣的人不能因此否定吃甜的人但是,乾隆的玺印多达1800多枚,多为收藏印、鉴赏印、即书画用印所谓的“闲章”,并非传国玉玺,因此无需如传国玉玺那样一定要工致规整和庄严大方 拍卖市场上的乾隆玺印价值评判 应该说,艺术品拍卖市场对乾隆玺印的追捧在近些年达到了高潮,不少作品屡创新高比如,2008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皇威万代”专场拍卖会,乾隆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以6338万港元成交;2010年6月3日,北京保利上拍的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以5656万人民币成交;2010年6月26日,乾隆青玉螭龙玉玺“乾隆御览之宝”在台北拍出1.018亿元天价。
目前,乾隆玺印的世界拍卖记录由“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保持2011年12月6日,北京保利在京举办秋拍古董珍玩夜场,清乾隆六十年的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的世界纪录据《乾隆宝薮》载,该玺是乾隆85岁(1796)被尊为太上皇时所制,是20多方“太上皇帝”御玺中唯一一枚圆形玺该玺用温润纯净的白玉刻制,其直径和高度同为4.7厘米,整体呈圆柱状,显得古朴凝重印面为篆体“太上皇帝”四字,上部土红色沁部位绘“双龙捧干卦”图案,四周阴刻乾隆“自题太上皇宝”御题诗此玺经常钤印于内府收藏的书画之上,如北京故宫所藏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晋代王献之的《中秋帖》,台北故宫所藏明代唐寅的《品茶图》等 在短短四年时间里经几次倒手后,“太上皇帝”白玉圆玺的身价整整上涨4倍还多但是,上亿的拍卖价能说明什么呢?而反观近现代篆刻史上吴昌硕、齐白石、方介堪等著名印人的作品, 十多年前的拍卖价顶多是数千元,近年艺术品市场火热,一些原石原刻的名印也不过数十万元而已,还不及乾隆帝玺印价格的零头 在笔者的印象中,各种版本的篆刻史以及篆刻技法书籍中,从商周古玺到现代印章,从青铜铸造到文人刻石,从历代官印到个人私印,从王冕到齐白石,从未提及乾隆帝所用玺印。
但是,在拍卖行的拍卖图录和收藏鉴赏类的书籍中,在艺术品拍卖的新闻报道和各类鱼龙混杂的艺术品网站上,关于乾隆玺印的信息却是相当多现在的收藏界,无论是瓷器、佛像、书画,还是龙袍、朝珠、圣旨、家具、宝刀、扳指等实用性的收藏杂项,只要沾上乾隆的大名,那就一个字——贵乾隆皇帝,也正在成就时下收藏界不断上演的“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神话 一枚小小的印章究竟能值多少钱,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就笔者的理解,印章的价值应包括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材质价值等几个方面乾隆用印显然是够年头的,加之皇帝不小的社会影响力,自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又因为是皇帝的关系,在选择印材方面可以不计成本,多采用金银牙玉等昂贵材料,印材是有一定价值的散布于世界乾隆的各种玺印高达1800枚,一些非博物馆收藏的印章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又因为作品数量不是太多,有一定的炒作空间在时下高涨的收藏热中,资本开始在艺术品市场寻租,传统有眼光且有财力的收藏家逐渐被财大气粗的投资家所取代在审美趣味上,投资家明显偏向社会影响力大而不是学术影响力大的印章,不少投资者根本不是冲着作品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去购买的,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