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4页人的视野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测量出人体视野范围2、寻找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实验背景】一、视野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 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 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 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 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 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 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 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 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实验设备及材料】一、视野 视野计,红色和绿视标,视野图纸,眼罩、铅笔自备二、盲点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实验方法】一、视野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 绕水平轴旋转360 度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 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 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 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2、 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 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3、 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 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 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测的度数4、 将弧架一次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 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 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二、盲点1、 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 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 “+ ”字记号。
令受试者注视“+”字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 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当受 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 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 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2、 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盲点距中央凹的距离=盲点投射区至“ + ”字距离X15/500(mm),盲点直径=盲点投射区 直径 X 15/500(mm)【观察项目】一、视野被试:刘事达 主试:王继洪 被测眼:左眼右眼红色视野相应经纬度的原始数据表格经度/度纬度/度070454890441354618047225382703431543二、盲点被试:刘事达 主试:王继洪 被测眼:右眼根据测量,盲点投射区至“+”字的距离=236m m,垂直径=60m m,横径=20mm【实验结果】一、视野视野图如下:二、盲点|> 韵硏塑縫毎2) 盲戟盤•諭(豳的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7.08m m,盲点横径=1.8m m,盲点垂直径=0.6mm, 实验结果与正常盲点值相比,不符合生理性盲点垂直径7.5cm±2cm,横径5.5cm±2cm的 规律。
结果分析与讨论】一、 视野1、 视野测定时,被试的眼睛没有一直盯着中央的小圆片,眼睛有所转动,使被试提前或者 延后看见亮片2、 仪器问题金属刻度感的角度不精确3、 被试有个心理期望,导致测量数据偏差很大4、 主试对是否看到红点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5、 在测量期间,被试反映由于没有中间的休息,眼睛过度疲劳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二、 盲点1、 实验者与“ + ”的距离不能始终保持在50cm2、 实验者对于看到与看不到“+”的界定是模糊的,主观判断不是很标准明确,所以测量 结果还是误差极大3、 移动白纸时,保持水平的移动4、 只测量了一次,如果多次测量,应该会相对提高准确性5、 实验操作时,没有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影响被试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