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华教师.pdf
8页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华从这一专题开始学习中国中国近现代史,先看分期问题:中国近现代史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止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共109年分两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 年—1919 年五四运动)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 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 (领导阶级不同)学习中国的近代史三条线索:①列强的侵华史②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③中国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日益近代化的发展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高考必备相关知识点】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国际: 18 世纪中后期,英法美已经确立资本主义 制度,相继开展 工业革命②国内:此时中国清政府统治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腐败 ,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外交上坚持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在与英国贸易中, 中国处于 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 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③导火线: 1840年,借口钦差大臣 林则徐 领导禁烟运动 ,在虎门海滩 销毁缴获鸦片,英国借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④根本目的:是为了开拓 海外市场 、掠夺生产资料 根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维护鸦片 走私(导火线):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939 年,虎门销烟是导火线2、经过: 1840 年 6 月,英国军舰在 广东海面 挑衅,战争爆发英军沿海北上,最后到达天津 白河口,威胁北京道光帝改派 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在议和时英军于 1841年初强占 香港岛 ,威逼广州,道光帝对英宣战清军满族将领海龄 在镇江战役中牺牲 1842 年 8 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中国战败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 内容: A、赔款: 2100 万银元; B、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C、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D、主权:中英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和租地4、影响:①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开端原因根本原因:英欲变华为其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英国维护鸦片 走私抗击三元里 人民自发抗英,关天培 在虎门壮烈牺牲结果中国战败 , 签定《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等, 涉及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内容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不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手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856 年,列强提出 修约要求遭拒绝,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战火再燃。
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过程:① 1856年,英军进攻 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②英法联军攻陷 广州,进逼 天津,于 1858 年与清政府签订《 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签订了《 北京条约 》内容:A、赔款:英法商人各 800万两白银, 英商 200 万两白银; B、割地:割九龙司给英国;C、通商:天津等11 处通商口岸; D、主权: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外国人可在内地通商、传教等④美俄 两国也趁火打劫, 特别是 俄国 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3、危害: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大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中外反动势力 公开勾结 ,镇压中国人民反抗③清政府 权力结构变化 ,推动 洋务运动兴起 原因英国为了扩大侵华权益 , 提出 修约 要求, 遭到拒绝暴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中国战败 , 签定《 天津条约》《北京 条约》等 , 涉及割地、赔款、开埠、公使驻京、贩卖华工等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与鸦片战争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有何表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割地香港岛九龙司 地方一区、东北 100 多 万平方公里赔款 2100 万元(银元) 1600 万两白银开埠5 处: 长江 以南沿海地区11 处:全沿海、两岛、深入长江中游传教沿海 5 处 通商口岸深入 内地通航外国舰船可到沿海 各口岸外国舰船可到长江 各口岸其它公使 驻京、贩卖华工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 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2、经过:① 1894年 7 月,日本舰队在朝鲜 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挑起战端;②清军在朝鲜平壤 陆战失利;③黄海大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 ,日军乘机控制 黄海制海权;④日军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 ;⑤1895 年初,日军攻占 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 1895 年 4 月,清政府( 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 》 ①割地②赔款③ 通商④建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记忆指导: 一开厂、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口4、影响:①大片领土割让,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 人民负担;③新开辟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 资本输出 的途径,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⑤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程度大大加深了 《南京条约》 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各阶层人民探索,列强在远东矛盾激化,划分势力范围 )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实行 对外扩张政策,乘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了战争暴行旅顺 大屠杀抗击邓世昌 与致远舰全体将士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结果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埠、允许设厂 、免收内地税等内容影响列强侵华开始以输出资本 为主, 并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表现:①赔 2亿, 超过两次鸦片战争②开 4埠, 已深入长江上游③许设厂 , 严重危害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背景:民间组织 义和团 发动反帝爱国运动,他们打着“扶清灭洋 ”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义和团“反洋教”风潮2、经过: 1900年 6月,英、美、法、俄、 德、日、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从天津向 北京进犯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 廊坊 、 天津和北京打击侵略者8 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 帅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罄竹难书遭到义和团狙击,后慈禧太后下令“痛剿义和团” ,派人求和3、结果: 1901 年 9 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 (主要内容:①赔款②反帝:严禁人民反帝运动;③驻兵: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使馆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派兵保护 ,国人禁住 )4、 危害:①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中国的 关税 受到了列强控制;②设立“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和侵华大本营;③允许外国驻兵京津至山海关 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④按列强旨意惩办官员和设外务部 ,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⑤《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简单地说):①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②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条约内容: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可以说明) 。
原因19C末中国兴起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暴行列强劫走紫禁城 、 颐和园 等皇家宫苑大量珍宝抗击义和团 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结果中国战败,签定《辛丑条约》,涉及赔款、拆毁炮台、驻军、设立“使馆界”、禁止 反帝 等影响清政府成为“洋人 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完全 形成记忆指导: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南京条约》1842 年鸦片战争同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近代史开端《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58 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 权力结构变化 推动 洋务运动兴起《马关条约》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列强在远东矛盾激化, 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各阶层人民探索《辛丑条约》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人民经济负担沉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高考相关概念阐述】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国家主权,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奴役,但仍保持着国家主权形式上的独立和自主的“外壳”形象,经济上受其掠夺和剥削。
半封建”是指封建社会开始或已经解体,但又未完全解体;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资产阶第甲午中八国联军列强侵华战争鸦片 战争二 次 鸦片战争日战争侵华战争开始加深大大加深完全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级和无产阶级,这是代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二.领事裁判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三.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的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称“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有些不平等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一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另一缔约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四.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五、美国提出 “ 门户开放 ” 政策(1)背景: ① 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多次参与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实力比英国等国弱, 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② 南北战争后, 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到 19 世纪 90 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较弱③1898 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 势力范围 ” 为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 门户开放 ” 政策2)目的:① 美国的 “ 门户开放 ” 政策,实质是要把中国的 “ 门户” 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 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使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利益 ② 通过“ 门户开放 ” ,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 势力范围 ” ,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 利益均沾” ③ 企图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的目的3)结果: ① 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下降同时, “ 门户开放 ” 政策并不损害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② 美国利用 “ 门户开放 ” 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③“门户开放 ” 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高考相关难点辨析】一、国门洞开的原因、过程与危害(一)原因1. 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二)经过1.1840—1842 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美、法等国也加入了侵华的行列2.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