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划:水稻种植区划.ppt
42页水稻种植区划,水稻生长条件,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 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 -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 相对湿度5090为宜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1、水稻种植面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位置; 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 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 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前景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 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重要保障1、水稻种植面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位置,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以水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稻米的淀粉粒最小(3-10m)、小麦30-45m、玉米35m,蛋白质虽少(7.3),但是易被人吸收的蛋白质成份较多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稻米的淀粉粒,米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食品、医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碎米的利用:可制作米粉、米粉线、点心、饴糖、淀粉、发酵原料、纺织物加工用糊 胚芽利用:营养食品、VB1、VB6、VE制剂以及饲料 特种米的加工利用:黑米食品及饮料已不少,大胚米制作婴儿奶粉国内已生产出产品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前景,二、水稻生产概况,(一)世界水稻生产及其发展 全世界约有半数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亚洲稻谷消费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中国和印度水稻收获面积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一半,稻谷总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56.5% 世界各大洲均有水稻栽培,主要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美洲约占4%,非洲约占3%,欧洲和大洋洲各占1%以下。
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成就及稻作科学的发展,从1949年至今,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 是从1949年1961年,此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在大力开展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革,并推广了有关先进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个发展时期 是从1962年1979年,此时期的发展特点是:继续选育普及矮秆优良品种,并采用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在改革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了双季稻生产因提高单产而增产的比重占居了主导地位,说明良种配良法在发展水稻生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三个发展时期 是从1980年至今,此时期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配制了一系列高产组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与此同时,由过去只注重单一栽培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利用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规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创建了一些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对提高水稻单产起了重要的作用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及区划,我国稻区分布辽阔,南至海南岛(189N),北至黑龙江黑河地区(5229N),东至台湾,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至东南沿海潮田,高达2 600m以上的云贵高原,均有水稻种植。
我国稻作区划即以自然生态环境、品种类型、栽培制度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划分为6个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丁颖将全国水稻产区划分为六个稻作带: 1、华南双季稻作带 2、华中单双季稻作带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带 4、华北单季稻作带 5、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带 6、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北方稻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北三个稻作带中国水稻区划,本区位于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5省(区) 本区稻作面积居全国第2位,不包括台湾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22.5%(1993年,以下同),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有粳稻分布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南岭以北和秦岭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中南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除甘孜外)八省、市,以及陕西和河南两省的南 本区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61.1,其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等,历来都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 早稻品种多为籼稻,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2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清海、西藏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
本区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6.7% 该区10积温 2 9008 000,水稻垂直分布带差异明显,低海拔为籼稻,高海拔为粳稻,中间地带为籼粳交错分布区3西南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以东地区 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3.6%本区10积温4 0005 000,品种以粳稻为主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黑龙江以南和长城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下划分为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V1)和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V2) 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面积的5.6%本区10积温2 000 3 700,年降水量3501 100mm 稻作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或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品种为粳稻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西北部、内蒙西部和山西大部 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约0.5%本区10积温2 0004 500,无霜期100230天,年降水量50600mm,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光能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早熟籼稻。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北方具有发展优质稻的潜力 北方有大批有水源的盐碱荒地和低洼地,可以用来种水稻 北方日照较长,云量少,光合产物多,昼夜温差大,温、光、水资源分布与水稻生长发育基本同步水稻成熟期间秋高气爽,有利优质米形成 自然灾害较少,病虫害较轻北方稻生产特点,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水源不足 低温冷害频繁,使水稻产量高而不稳成熟率低是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与北方春季升温慢而秋季降温快有关,也与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有关 就品种而言,正常年份成熟率存在品种间差异,低温年这种差异尤为明显,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因此,抗寒性强、灌浆速度快和成熟率高是北方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寒冷稻区的重要育种目标水 稻 育 秧,抛秧育苗盘,插 秧,苗 期,苗 期,成 熟 期,收 割,收 割,稻 米,收 割 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