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语教学及学习状况论析.doc
9页1韩国汉语教学及学习状况论析———以中韩建交以来为中心鞠玉华(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摘 要]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韩国的 汉语教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出现了持久的大范围的 “汉语热 ”,无论是学习群体的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十分“惊人 ”考察韩国 “汉语热 ”的历程,并对其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使韩国的汉语教学及汉语学习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关键词] 韩国 汉语 教学研究1992年中韩建交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交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 目前,韩国 142 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社会上 100 多所教授汉语的“中国语学院(培训班) ”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只有 4900 万人口的韩国,如今有 30 多万 较固定的长期汉语学习者, 100万左右不固定的短期汉语学习者 2006 年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韩国考生达 2.4 万人,居世界第一,占海外考试人数的 67%(1) 韩国的 汉语教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出现了持久的大范围的“汉语热 ”,无论是学习群体的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十分 “惊人 ”。
考察韩国 “汉语热 ”的历程,并对其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使韩国的汉语教学及汉语学习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一 .韩国 “汉语热 ”的现状1992年 ,韩国教育部进行了第 6 次教育课程改革和规划 ,明确提出外语教学应重点培养以运用为目的国家语言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汉语学习应使用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方案 ,废除繁体字和注音符号因此 1992年以来 ,韩国从中学到大学普遍加大了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力度 ,并开始聘请中国老师授课;所有汉语教材也遵守国家语言标准而使用简体字和汉语拼音 ,发音也以中国大陆的普通话为标准语音进行学习这次制定的教育课程改革和规划有力地促进了汉语学习热潮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中国语教育成绩显著2由于历史上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韩国知识界向来有很深的汉学研究传统特别是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 韩国大学所有汉语相关专业 ,由于适应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潮流发展最为迅猛,学习汉语的人数剧增,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中文或中国学专业甚至有的大学将汉语指定为全校学生的必修科目汉语教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韩国 4 年制大学学习汉语、日语学生统计表年份 汉语 日语 汉语和日语的比例1992年 24,394 10,369 2.35倍1999年 32,849 25,901 1.26倍2003年 40,403 11,824 3.41倍根据韩国 《 教育统计年报 》(1992-2003) 的数据统计。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 10多年来汉语在韩国普通本科大学的外语教学中稳居第二位(英语第一位) 2003年韩国国立汉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在学生选择专业时,选择汉语专业的人数超过了传统的热门学科 ——英文系和国语系这种动向充分反映了学生对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的认同以及对汉语学习的重视在本科汉语教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研究生汉语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学位点的设置,还是研究生的入学人数, 1992年至 2003年的 10年间都增加了 2 倍多韩国大学汉语相关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统计表年份 硕士点 人数 博士点 人数1992年 24 223 9 1141999年 38 453 12 1552003年 63 581 29 205根据韩国 《 教育统计年报 》(1992-2003) 的数据统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10年间硕士点增加较快 ,博士点稳步发展 韩国的很多年轻人选择去中国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特别是中国学和汉语语言学专业 ,受其专业特点影响 ,在韩国国内获得博士学位就不如去中国拿博士学位更有份量为了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特点, 90年代以来重视培养学生开阔的知识结3构和国际视野成为韩国大学的教育潮流。
在中文系和其它汉语相关专业的教学中,他们不局限于汉语语言的学习,而是想方设法将学生培养成 “中国通 ”和专业复合型人才他们采取的措施如下:( 1)以学部制取代学科制 90年代末以来,汉城大学、高丽大学等名校在教育体制上均采取了以学部制取代学科制的改革学生一年级时不设专业限制,给学生提供很宽的选课范围,二年级时自主选专业这就保证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自主意愿并为学生开阔知识结构打下了基础 2)实行双专业制、副专业制和双学位制学生除中文专业以外,还可选修其他外语或经贸、计算机、社会学等专业作为第二专业或副专业来学习有的大学还为学生提供在国外大学留学并取得第二学位的机会 3)积极发展与中国各大学的校际交流学校补助学费送学生集体留学,并承认学生在中国大学上课取得的学分通过为学生提供留学机会,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学生对中国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4)加强中国学的教学 1992年以来,中国学专业发展迅猛,传统的中文系和汉语系也认识到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汉语语言的学习,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国国情,汉语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因此,中文系和汉语系近年间开始增设中国学领域的课程,如中国文化、社会、民俗、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课程。
5)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开设 “英中语文系 ” 、 “中日学系 ” 、 “中文日本学系 ” 和 “俄中语文学系 ”(2001年新设 ),专业特点是汉语跟另外一门外语的双修或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国情学的双修 .(6) 专业化人才培养开设 “中国 •经济学部 ” 、 “中国贸易系 ” 、 “中国通商专业 ” 、 “汉语 •中国通商系 ” 、 “中国经济信息统计学部 ” 、 “中国文化专业 ” 、 “中国哲学专业 ” 、 “中国 •东方哲学专业 ” 和 “中国地域学专业 ”等,针对中国经贸、统计、文化、哲学、以及特定领域或地区进行专业化学习由于以上的措施得当,不仅学生数量大增、教学规模扩大,而且在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考取 “资格证书 ”人气旺盛据韩国尼克索思出版社提供的调查资料显示, 汉语水平考试( HSK) 自 1993年在韩国设立考点以来 ,在韩国的影响力 越来越大 1993-2001年每年只考两次( 5 月、 10月),由于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多, 2002-2003年增为每年考三次( 6 月、 9 月、 12月), 2004年又增为每年考四次( 4 月、 6 月、 9 月、 12月)特别是 2001、 2002、 2003年连续 3 年报考人数居世界第一 。
1993年首次在韩国国内举行 HSK考试时,应试总人数只有 487人, 2006年应试人数增至 24,000人,是 1993年的 49.3倍 ( 2) 4韩国还有一家民营的汉语能力考试( CPT,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由时事汉语文化院主管,中国语言研究所出题 1998年开始第一次考试,每年举办两次考试,为韩国考生提供了汉语能力认证的另一个选择 CPT仿照英语 TOEIC的出题方式 ,以测定生活语言的交际能力为其考试特色,较符合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外语实际沟通能力的要求此外,还有两个较有影响并可以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韩国文化观光部主管的导游汉语口译考试;韩国翻译家协会、国际翻译家联盟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韩办事处联合主管的汉语翻译能力认证考试由于韩国文化观光部主管的导游汉语口译考试通过后,可携证直接上岗担任导游,因此报考的人很多,民间影响力较大3.来华的韩国留学生激增在汉语学习浪潮的推动下,到中国留学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来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逐年递增韩国留学生和日本留学生统计表年份 韩国留学生 日本留学生 顺序1999年 11,731 12,784 日本第一位2000年 16,787 13,806 韩国第一位2003年 35,353 12,765 韩国留学生是日本留学生的 2.8倍根据 《 教育统计年报 》(1992-2003) 的数据统计。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 1999年韩国留学生为 11,731人 ,略少于日本 (12,784人 ),名列第二 ;然而 2000年就跃居第一,人数增至 16,787人 ,比日本多 2981人 此后 2001 、 2002至 2003年一直居于榜首 2003年韩国留学生为 35,353人,这个数字是位居第二的日本留学生( 12, 765人)的 2.8倍,占全体在华留学生的 45.5%据教育部 2005年 6 月 27日公布的数字显示, 2004年年底,中国共有外国留学生 110844人,来自 178个国家,其中韩国学生占 39.3%,达 43617人韩国留学生中,攻读学位的有 14365人,占各国攻读学位留学生总数( 31616人)的 45.4%( 3) 这是一个惊人的比重 ,从中可以看出韩国 “汉语热 ”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韩国留学中国的博士毕业生已达近六百人 (4) 由于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一些韩国家长甚至将孩子送到中国读中学或小学,进行早期留学教育4、 网络教学丰富多彩 90年代末以来,韩国开始成立网络大学,至 2003年已设立 16所 ( 4) 网络大学。
5其中 3 所网络大学设有汉语相关学科,即:开放网络大学的汉语系、汉城网络大学的中国通商系、庆熙网络大学的中国学系其中开放网络大学以韩国 14所优秀大学为背景而设立,创立时间较早( 1998年创立) , 发展得有声有色韩国网络业的高度发达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和大众化,汉语教学也借助网络手段变得更为便利此外,韩国还办有许许多多的汉语学习网站,学习形式活泼,常利用中国流行歌曲、电影、动漫等多媒体手段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此外,有关中国留学、旅游、文化、经贸以及综合信息的网站也很多5、教材和工具书出版繁荣根据大韩出版文化协会的调查数据 , 2001-2003年间汉语教材和工具书的出版种类增长很快, 2002年、 2003年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 72.4%和 27.4% 2003年出版教材和工具书种类达 270种 ,比日语 的 195种多 38.5%,排在英语之后,跃居第二 ( 6) 韩国汉语教材出版界有四大出版社:时事汉语出版社、多乐园出版社、尼克索思出版社、东洋文库出版社根据这四家出版社的书目统计, 1999-2003共新出版汉语教材及工具书 266种(时事汉语出版社 90种,多乐园出版社 50种,尼克索思出版社73种,东洋文库出版社 53种) 。
韩国所出教材的特点是;以初级口语教材为主 ,面向广大的初级汉语学习者,特别是 2000年以后教材日益丰富和细化 ,听说读写技能 ,语法、词汇、发音、简体字、翻译、应用文写作、学习方法 ,文化、贸易、新闻、旅游、网络 ,甚至儿童汉语、盲文汉语等领域都出版了教材 2001年以后伴随着 HSK的考试热潮 , HSK辅助教材猛增6、学术研究日趋活跃,学术会议增多 目前韩国约有 14个较活跃的中文学会这些学会每年都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学会活动和学刊出版也非常活跃 韩国中文学界主要以各大学中文系教授为研究力量,依托各学会或研究所进行学术活动 例如:韩国中国学会发行的学刊为 《 中国学报 》 ,刊登文史哲三个研究领域的论文;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员囊括全国所有高校的中文系) , 发行的学刊为 《 中语中文学 》 ,主要集中于中国文学和汉语语言两个研究领域这两个学会是韩国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学会 1999年韩国学术界、文化界、宗教界、政界、经济界、法律界 7, 035人发起成立 "全国汉字教育促进总联合会 ",并发行月刊 《 韩文 +汉字文化 》 (近几十年以来相关领域的学刊最高的出版频度是半年刊)具有标志性意义。
其他还有韩国汉文学会 (学刊为 《 韩国汉文学研究 》) 、东方汉文学会 (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