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定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4001354
  • 上传时间:2021-1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2.5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定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刘丽霞 汪金辉摘 要: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一地语言中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查研究方言中的亲属称谓系统,不但可以了解该地亲属体系的构成情况,还便于考察这种方言系统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对于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关键词: 安定方言 亲属称谓 特点 文化观念亲属称谓是方言词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词汇,地域性、封闭性及文化色彩十分突出,是自古以来传承的一种体系,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和传承性所以,了解一地的方言亲属称谓,既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方言词汇面貌,又便于把握当地的人文社会情况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定西市所辖的一个区,安定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陇中片,该地地理位置偏僻,山大沟深,导致交通不便,人们思想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而且经济水平落后,对语言文化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主要以安定区各乡镇为调查点考察该方言点的亲属称谓一、安定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亲属称谓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社会变迁发生着变化,安定方言亲属称谓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有些沿用了古代亲属称谓,如“先后”,反映了传统文化观念有些称谓词仅为老一辈使用,如“大”,这类称谓在一段时间以后,也许就会随着一代人的逝去而逐渐消亡,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查和描写这类词,为方言的保存和研究做贡献。

      考虑到亲属称谓系统旁杂,很難详尽列出,本文参照《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各类亲属称谓表对安定方言里的亲属称谓做调查描写:二、安定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一)形式特点从音节来看,安定方言亲属称谓词以双音节为主,单音节和多音节较少普通话单音节的“爸”“妈”“哥”“姐”在安定方言里都是以双音节形式出现的,而且单音节在该方言点双音节化后具有亲昵意味,更能表达关系亲密从构词方式来看,本地方言以附加式和重叠式为主附加式包括附加前缀和附加后缀,附加前缀有表示排行的“大”“尕”“二”“三”“四”等,如“大爸”“二爸”“尕爸”等,有表示顺序的“老”,如:“老大”“老二”“老尕”等附加后缀有“子”,如“儿子”“女子”“孙子”“媳妇子”等,“子”在这里主要表示说话者是长辈的身份,同时指代说话者与所指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强调所属,表明所指都是自己的二)语用特点一是普通话里指代对象很明确的称谓,却在安定方言里没有区别,如“伯叔”,普通话里把比“父亲”大的叫“伯”,比父亲小的叫“叔”,可在安定方言里两者没有区别,都以“排行+爸”的形式称呼二是从他称谓在长辈和平辈之间被广泛使用,主要是“从子称”无论面称还是背称,都可以用这种称呼方式,但在称呼隔代长辈时,一般不用。

      另外,该地背称时称谓形式多元化,即称呼一个人时,既可以叫名字,又可以按亲属关系称呼,还可以用从他称,甚至还可以用说话人与指代人之间的关系来源称呼,如:当舅舅称呼外甥的媳妇时,既可以“直接叫名字”,又可以叫“外甥媳妇子”,还可以称呼为“他表嫂”,甚至可以称呼为“外甥名+媳妇”或者“他姑姑的媳妇子”这几种称呼可以随意任用,没有区别三、安定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一)文化观念转变据表中调查描写情况显示,首先,安定方言里已经基本看不到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导致男尊女卑的现象,大都是以“男女同尊,分工明确”的形式出现,如“爸爸”和“舅舅”“姑姑”和“姨姨”,他们都是对等的,只是称谓不同,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其次,安定方言里对亲属的称谓有着重内而不轻外的表现,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分类基于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观念,本身就带有重内轻外的区别意味,然而,安定方言却与此不同,有很多称谓对于内亲和外亲都是一样的如,无论是父亲的侄子还是母亲的侄子,本地都称作“侄儿子”无论是姑的孩子还是姨的孩子,都称作“外甥”而且在安定方言里有些乡镇把除了叔伯家的“哥哥”称为“哥哥”外,其他不论姑舅的孩子,一律叫“表兄”,大部分乡镇不论内亲外亲,都称“哥哥”。

      证明该地没有厚此薄彼、重内轻外的观念再者,即便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能看到亲疏有别的迹象,如在背称第三代时,把儿子的子女称为“家孙子”,把女儿的子女称为“野孙子”但这里已没有重男轻女或者男尊女卑的意味,更多的是以一种玩笑的形式强调所属关系二)辈分和排行界限分明尽管当地在称谓上摒弃了传统落后的思想,但依然保留有旧时值得提倡的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如:本地非常重视辈分和排行,由于当地老一辈人没有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加之农村人思想落后,生孩子无节制,因此七大姑八大姨现象是一种常态,这就致使家庭各个成员间年龄差距比较大,导致年龄与辈分相互冲突,下一辈比上一辈甚至年长此种情况下,辈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在安定方言里都是以辈分为主此外,该方言点同辈之间特别注重排行,强调长幼有序,同一类亲属之间按照年龄大小依次排列,如:“老大”“老二”“老三”等,一直排到最小的叫“老尕”,大小清楚,强调次序性这就有效避免了因为辈分和年龄而导致的称呼混乱现象三)称谓词趋向简化随着社会观念和家庭结构的转变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的生活与城市越来越接近,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使整个家庭的生活节奏、生活观念都在市民化,导致亲属称谓词逐渐简化,以前农村使用的亲属称谓逐渐消失,一些关系较远的亲属称谓日益模糊。

      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关系越趋简单,加之普通话的推广,一些亲属称谓随着一代人的逝去逐渐消亡,如“大”“隔山姊妹”再者,老一辈里一些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新一代人很少使用,甚至无法区分这些复杂的亲属关系如:表叔爸、姑舅爸,根本无法区分是父系亲属关系还是母系亲属关系四、结语亲属称谓词作为具有浓厚文化特色和社会意义的一类特殊词,是文化和时代的缩影,考察一地亲属称谓词的运用情况,不仅能够反映当地的社会关系状况,还能够映射人们的心理变化状态本文运用描写和分析比较的方式,具体介绍了安定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并据此分析研究该地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希望能补充和丰富我国的单点方言亲属称谓研究参考文献:[1]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3]范丽荣.庆阳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4]焦国荣.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5]陈娜雯,郭海莲.甘肃方言“父母”称谓词探究[J].丝绸之路,2015(16).[6]雒鹏,马宏.甘肃方言“父亲”称谓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4).[7]马林等.甘肃方言“阿”字头亲属称谓词初探[J].丝绸之路,2015(16).[8]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9]李丹丹.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项目名称:北方民族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定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项目编号:YCX1900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