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总结4100字.docx
13页20xx年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总结4100字 20xx年度宁德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总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广无污染“零排放”生猪养殖技术,根据省环保局工作部署,我局加大了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排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养殖业主对畜禽污染进行综合整治,为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20xx年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深入调查,进一步摸清我市畜禽养殖业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养殖向规模化、专业户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市畜禽养殖现状及污染治理情况,为下一步加强环保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局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各县(市、区)环保局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业的规模、位置、排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根据调查摸底,截止20xx年底,全市现有养殖场总数737家,有治理的269家,其中:50-200头养猪场数量494家,200-500头养猪场数量143家,500-3000头养猪场数量71家,3000-10000头养猪场数量4家,年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5家,规模化养猪场主要集中在蕉城、古田、福安等地。
全市养猪场废水年排放量达319.25万吨,年排放COD1.16万吨,年排放氨氮0.25万吨;经过处理实现COD年削减量0.35万吨,氨氮年削减量0.067万吨 1二、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畜禽养殖业发展当前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由于缺乏规范管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重落后于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水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促进规范管理,加强污染防治,我局要求各县(市、区)环保局在拟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规划时,根据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在环境监管方面我们强调: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围绕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发展战略,按畜禽禁养区域划定要求,根据资源、环境等实际,明确畜禽养殖区域范围,优化畜牧产业布局一是控制总量,现有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关停转迁,并严格禁止在限养区内新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二是建办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和通过环评审查2、改进饲养方式,加快畜牧生态小区建设坚持总量控制,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积极转变饲养方式,改传统的饲养为工厂化分阶段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效改善畜牧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改进畜舍结构和生产设施,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推进干湿分离、雨污分流,从设施和工艺上尽可能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加快建设畜牧业生态工程。
3、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治理模式一是农牧结合在周边有相当规模的农田、鱼塘、茶山和果园的养殖场,通过堆肥、发酵、加工等形式,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液),实现粪污的“零排放”二是规模场采用达标排放型畜禽养殖污水经厌氧发酵 2处理后,必须再经过适当的好氧处理、物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环保排放标准三是推广日本洛东式生物发酵养殖和沼气工程相结合的新技术,采用谷壳、木屑与洛东酵素作发酵床,利用发酵床的有益微生物来降解猪粪尿,部分猪粪采用沼气净化池产生沼气用于猪舍保温和生活燃料,其沼液和沼渣用作有机肥还田,实现零排放我市一些规模养殖场业主重视生态环境、投入资金,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福安市的宁德新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猪场、蕉城区的宁德市南阳实业有限公司七都养猪场、霞浦县绿缘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猪场采取沼气发酵、生化塘曝氧和日本洛东生物发酵舍等技术,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为了扩大视野,我们还组织了有关县(市、区)环保局局和部分养殖户主到莆田、福清两地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和零排放治理模式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参观了养殖场零排放治理示范点,取得不少先进经验,对如何发展养殖业、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如何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生态治理模式等都有很大启发,为我市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分析存在问题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养殖业普遍布局不合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四个“不到位”:31、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养殖户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仍然存在,没有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不到位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组织领导和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难度大,有关部门普遍存在畏难思想,不敢主动、深入开展工作3、治理措施不到位调查发现,家庭式养殖场所占比例大,养殖规模不大,而这些养猪场的污水和粪便都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农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有些养殖场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程度低,虽配套建设了沼气池,但畜禽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沼渣的污染物浓度仍然严重超过排放标准除个别养猪场沼液、沼渣进入氧化塘或回田外,大部分是直接外排,污染防治措施还不完善,治理程度很低。
部分养殖户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通过沼气处理就能达标排放4、资金投入不到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由于养殖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养殖户在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制约了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 4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通过努力,我市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难点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摸索,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寻求最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工作方案,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场禁建区管理规定,按照整治目标和总体要求,以禁建区内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为重点,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制定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制定规划,落实任务同时,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与生态示范区工作相结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促进畜禽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二)是坚持综合利用,实现有效治理目前我市畜禽养殖污染主要采取沼气池厌氧、回收沼气的初步治理办法,仅是减轻污染,并不能真正解决污染环境问题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规模大的养殖场沼气用不完,对外排放既不安全又浪费资源。
二是沼渣、沼液产生量大,回田利用不彻底,而且大部分仍然超标排放只有走综合利用的路子,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尽量实现零排放,才能解决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难题,这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要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后,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山综合利用,使畜禽粪便和污 5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要将畜禽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市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农业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利用,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要组织有关专家,对辖区内运行良好的大、中型沼气设施以及畜禽污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改进,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图纸、工艺、模式、管理技术规程等,为全市养殖业提供一些适度规模、科学饲养、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三)是坚持防治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抓紧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坚持防治并举,以防为主,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农业、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应予重视:一是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坚决禁止在禁养区、禁建区内兴建畜禽养殖场二是在禁建区外兴建畜禽养殖场,选址上应考虑 6与蔬菜基地、果品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配套相应的消纳土地,为畜禽粪便或沼液渣的综合利用打好基础三是新建的养殖场应有足够的场所(面积),以满足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所需的用地四)是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治理投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一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养殖场自筹为主;二是向省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三是对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市、县政府分别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补贴;四是争取金融部门在治理资金贷款上给予倾斜。
通过多渠道筹资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进程五)是加大宣传,营造开展畜禽养殖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传单、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新建养殖场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典型榜样的带动,提高广大养殖业主的环保认知度,引导广大养殖业主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变;同时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视察作用,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全面增强社会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7第二篇:南湖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3300字南湖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20xx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以发展生态养殖为重点,加强领导,强势推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闯出了一条科学治污、文明养殖、循环生态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路子,形成了农牧结合、生态高效、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新模式——“南湖模式”, 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业界、媒体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具有平原特色的四大治理模式之一”。
截至09年6月底,全区四个阶段15631户养殖户的整治任务已基本完成,提前实现了治污工程硬件建设任务目标09年7月开始,工作重心转到抓好长效管理工作上来二、主要工作(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组织,强化行政推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两位副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并设立“三组一办”,工作督察组、指导推进组、综合执法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技术指导、环境执法、监督协调等工作 1二是落实责任,强化综合执法建立了区联镇、镇联村、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村(户)的三级联动机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积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农经、环保、土管、信访、宣传等部门各司其职,抓好服务、管理、检查、执法、信访和宣传等工作同时,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切实加强综合环保执法力度,08年以来共处罚违规排放养殖户525户,处罚金额64.3万元三是政策驱动,强化工作保障区政府研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政策意见,明确了沼气工程、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改扩建、牧业小区建设、沼气池后续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二)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治理方式对300头以上养殖场(户)推行生态循环零排放方式。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