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docx
7页《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导论一、名词说明:1. 农业政策 2. 市场失灵 答案:1. 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必须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到达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那么2.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整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整二、简答题:1. 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案:1.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②保证农夫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夫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开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④爱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开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2. 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对农夫的干脆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效劳政策; 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 农业教育和科技效劳政策; 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 农产品储藏制度和政策; 食物安排打算三、思索题:1. 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状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本钱较低的手段。
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供应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退市场机制的失灵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确定了政府必需进展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踊跃主动采纳政策措施其次章 政策及其根本要素一、名词说明:1. 政策目标 2. 政策手段 3. 政策对象 答案:1. 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到达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2. 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需采纳的措施和方法 3. 政策对象是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气 二、简答题:1. 简述政策的根本特征 2. 简述政策的根本要素 答案:1. 政策的根本特征包括:相关性;超前性; 时效性; 广泛性;主观性;显明的政治性 ;有坚决的原那么性和敏捷的变通性;有权威性和管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 2. 政策的构造性要素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以及目标实现手段三方面第三章 农业政策的制定一、名词说明:1. 农业政策目标 2. 农业政策手段答案:1. 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志向结果。
2. 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根本工具,常用的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有: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开展或构造政策手段等二、简答题:1. 什么是农业政策问题?它有哪些根本特征? 2. 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根本方法有哪些? 答案:1. 制定农业政策就是发觉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但只有那些关系到农业经济开展全局的关键的重大问题和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确定作用的主要问题才能构成农业政策问题它有以下特征: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动态性与阶段性并存;历史性与现实性并存; 政策问题间存在普遍联系2.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边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第四章 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一、名词说明: 1.农业政策执行 答案:1.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接受后,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纳传播、说明、实施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二、简答题:1. 简述浴盆模型及其启示 2. 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根本程序 答案:1. 该模型分三个阶段描述了政策执行的失效模式:首先,执行初期遭受传统抵抗而造成的“早期失效”;其次,执行中期一切进入正规时不常出现的“偶然失效”;最终,执行末期由原有客观条件改变导致的“耗损失效”。
浴盆模型提示人们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注意于失效质的分析,切忌轻易地变更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纳追踪检查,提出新措施,修正方案,尽可能延长这一时期在耗损失效阶段,要抓紧做好政策创新,刚好制定出新政策取代原来以及失效的政策2. 首先,明确指导思想以实现政策目标为中心、结合客观实际,缔造性地执行其次,制定执行打算,留有余地,制定短、中、长三种打算然后,进展政策试验,开展政策传播,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最终,通过特地机构、上下级间、同级间、群众监视、社会舆论来加强执行督察第五章 政策的实施、评估与限制一、名词说明:1. 农村政策评估 答案:1. 农村政策评估是依据某些工公认的标准,运用适宜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展检查、衡量和评价,以判定详细的农业政策是否有价值或价值的程度如何二、简答题:1.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2. 简述政策限制的根本原那么 答案:1. 主要有:①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包括考察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②农业政策实施评估,包括实施过程行为评估、政策运行的信息收集及处理,政策实施前景的预料③农业政策结果评估,包括农业政策效果评估和农业政策效率评估两方面。
2. 主要概括为:反应原那么,封闭原那么,能级原那么三、思索题:1.何谓政策多变?政策“多变”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什么? 答案要点:1. 所谓政策多变,是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不能针对不同社会开展阶段的特点制定政策,政策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过渡,因此,造成政策的一种频繁变动,或猛烈变动的现象造成这种政策多变的缘由主要有根本路途和指导思想不稳定以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环节存在问题:制定和执行时无视详细政策与总路途、总目标、总政策的联系;权力过分集中的政策决策机制;政策规划时缺乏对政策负作用的预先估计和相应的对策;政策制定违反了“补偿原那么”;政策规划与政策执行中的缺陷;政策传播多变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应当加强政策目标的稳定性,有必要对有些政策采纳加强稳定性的特地的详细措施,要处理好政策的敏捷性与政策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第六章 农业构造政策一、名词说明:1. 农业构造 2. 农业构造政策 答案:1. 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安排比例狭义指农业生产构造,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的构成及其所占比例,种养业中各种产品的构成及比例以及每一个品种中的品质构成及比例。
广义指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农业的区域布局,农业中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贮存、运输、效劳等第三产业的构成及比例2.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更用以不断调整农业构造内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构成及其比例的手段及措施二、简答题:1. 调整农业构造的详细目标是什么? 2. 怎样判定农业生产构造的合理性? 答案:1. ①开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遵循价值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开展、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产量更高、品种更优、效益更好;使农业充溢朝气活力,具有自我开展实力②实现对农业构造的战略性调整:变更不合理的农业构造〔农产品质量、对市场需求改变适应性的改变、农业区域构造、农产品加工程度〕;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面对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