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坛名师之死.doc
22页第第 7 7 单元单元 乐坛名师乐坛名师 1、杨嘉仁及程卓如:音乐指挥家夫妻双自、杨嘉仁及程卓如:音乐指挥家夫妻双自 尽尽杨嘉仁(1912-1966年)音乐指挥家,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生于南京 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教育系1937年赴 美留学,193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院 研究部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硕士学位 1940年回国后在上海之江文理学院、金陵 神学院、圣约翰大学、沪江书院音乐系及 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抗日战争胜 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音乐中心站主任 1947年起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任音乐 理论及指挥法教授,并兼任沪江大学音乐 系教授1948年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 组主任 1949年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 院教授、合唱队指挥1956年上海音乐学 院创设指挥系时,他负责建系工作,并任 该系主任 杨嘉仁有较高的音乐秉赋和坚实的钢琴与音乐理论基础他的指挥能抓住整个 乐曲的情绪,对乐曲风格的处理细致入微, 独具特色1953年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 节上,他指挥的无伴奏合唱曲《半个月亮 爬上来》获得合唱银质奖章,后又应波、 德、苏等国邀请访问演出,均获好评 1957年9月被邀请为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国际艺术竞赛评委会评委。
他听觉敏锐, 排练风格细致而又生动有趣,对作品有独 特的理解和丰富的指挥经验,常被中央乐 团、上海交响乐团等邀请担任指挥1956 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指挥家樊 承武、卞祖善、陈燮阳、夏飞云,钢琴家 顾圣婴等均曾受教于他 杨嘉仁教授和其夫人程卓如合编的 《曲式学大纲》,于1952年由上海音乐公 司出版 “文革”狂飙骤起,上海市各界人心 浮动,人人自危天天有可怕的坏消息: 先是作家、翻译家、音乐家,一代文艺通 才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双双自裁;接着是作 家叶以群跳楼自杀后来又传来诗人闻捷的死讯他的夫人杜芳梅先走一步——跳 楼在上海当权的张春桥屡屡发狠话,并 组织力量整闻捷,他感到无路可走在那 个心如刀绞、惊心动魄的夜晚,他先把通 往孩子房间的门窗缝隙用纸糊牢,然后打 开煤气……死时才48岁那时的自杀,有个特点即有为数不 少的夫妻结伴走上黄泉路例如:来自延 安,拍摄过“开国大典”的著名摄影记者 陈正青和他的妻子何慧是走得最早的一对 著名文学史家、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绶 松好不容易熬到1969年春天,与妻子一起 自缢身亡可见他们内心的痛苦之甚,必 须夫妻相携才得以解脱 在上海音乐学院里,在张春桥下令 “火烧”这座“资产阶级顽固堡垒”后, 这所学校竟有17名教师先后死于非命。
其 中最为著名的教授就有5位:杨嘉仁,这位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在被批斗得无路可逃时,于1966年9月6日与妻子程卓如 副教授同时打开煤气自杀此外还有:上 海音乐学院管弦乐教授、系主任陈又新、 著名的音乐史学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 育家沈知白教授、钢琴演奏家顾圣婴、著 名的音乐指挥家黎国莶先生等2、李翠贞:以高雅的方式结束生命的音乐、李翠贞:以高雅的方式结束生命的音乐 大师大师李翠贞李翠贞(1910—1966年)上海郊区南汇 县人1929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她 的钢琴入学考试是按老师随机要求演奏贝 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某个乐章由于学 习成绩优异,她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学 业提前毕业1934年李翠贞远赴海外,进 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又以突出的成 绩提前结束学业,并于1936年9月被吸收为 英国皇家音乐协会会员1942年后,曾先 后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专 科学校钢琴系任教最近,上海的艺术人文频道连续播放 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的纪录片,其 中说到李翠贞是贺绿汀院长力邀而来的杰 出钢琴人才据前院长办公室主任的现身 说法:当年整理档案时,还发现三封贺绿 汀写给李翠贞的信,在信中情真意切地邀 请她回国执教。
他还说李翠贞的琴艺如何 如何了得,能背谱演奏所有贝多芬钢琴奏 鸣曲云云 李翠贞终于被说服了,毅然回到国内, 并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后因和 丈夫两地分居(丈夫在香港)多有不便 丈夫劝其留在香港,她又放不下学院的教 学工作,为此而苦恼1959年曾经写信给 她所信任的好友傅雷,征询他的意见傅 雷力劝李翠贞留在上海为国效力,李翠贞 听从了傅的建议,继续在上海音乐学院工 作‘文革’期间,这封信在红卫兵抄家 时被发现,并作为“反革命罪证”用来批 判傅雷,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在1966年9月2 日晚上自杀身亡 【编者按:傅雷劝李翠贞留在上海为国效力,这本来是爱国行为,怎么能够成 为‘反革命罪证’呢?天下之大,无奇不 有看来,这些娃娃们连一封很普通的信 都读不懂,最多也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吧?小小年纪,能判断是非吗?毛泽东恰 恰是利用这些不懂事的娃娃们的无知,来 实现自己的目的】 仅仅相隔一周,李翠贞也走上了同样 的道路,但方式很特别据李翠贞的邻居 事后回忆:1966年9月9日,他父亲忽然闻 到空气中弥漫着愈来愈浓的煤气味,顿生 疑窦于是,从一楼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 询问煤气是否关好唯独李翠贞家敲门不 开。
他父亲更觉得事态严重,立刻报告居 委会居委会又与房管所联系他们派了 两个师傅来撬门李翠贞所住的那个单元 的后门与厨房相通他们撬开门以后,看 到李翠贞面朝门坐在沙发上,身穿旗袍, 脚穿高跟鞋看起来她做了最后一次化妆, 目瞪门外,把那两个师傅当场吓晕李翠 贞自杀前把门窗都用报纸密封,所以她自 杀时没有被立即发现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仅有一次的生 命呢?一般人很难理解好死不如赖活 着”这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人所遵奉的信 条但是,李翠贞曾经留学和生活在英国, 接受那个国度绅士风度和做派的熏陶和影 响在绅士们看来:没有尊严的活,是一 种毫无意义的苟活到了那种境地,就是 ‘生不如死’了 在国外有一部纪录片,谨慎小心、很 有分寸地显示:李翠贞在‘文革’中遭受 了极大的污辱,红卫兵强迫她趴在地上爬 过桌椅,还用墨水涂黑她的脸对于视人 格与尊严高于生命的李翠贞来说,这种污 辱比死亡更不能忍受这位高贵的女士不 堪屈辱,毅然选择了高雅的方式来结束自 己的生命于是她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并 且精心的化了妆,然后才拧开煤气…… 她的生命定格在那个化了妆的、身穿 旗袍、脚穿高跟鞋、面门而坐、死不瞑目 的美丽形象中壮哉,斯人!她活着时, 无限风光;她的死同样庄严、凛然、神圣, 不可侵犯,不许污辱。
仅仅在上海音乐学院,系主任一级的 教授中就有5位自杀的在钢琴系主任李翠 贞教授之后,指挥系主任杨嘉仁教授(妻 子程卓如副教授同行);管弦系系主任陈 又新;民族音乐理论系系主任沈知白教授 他们都是我国音乐界的精英,其中有几位 还是贺绿汀老先生千方百计从国外请回来 的 当张春桥下令“火烧”这座“资产阶 级顽固堡垒”时,这所学校有17名教师先 后死于非命补白】 2010年秋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印度尼 西亚说: “没有自由的繁荣是另一种贫困”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 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尔也说过: “缺乏正义的武力就是暴政3、顾圣婴:最年轻的钢琴演奏家一家三口、顾圣婴:最年轻的钢琴演奏家一家三口 同时自尽同时自尽顾圣婴顾圣婴(1937-1967年)中国著名钢 琴演奏家,原籍无锡,生于上海她从小 具有音乐天赋,3岁学琴,5岁进中西女中 附小钢琴科学习,9岁时受到中西小学琴科 主任印贞蔼的亲自,琴艺大进学琴 之外,喜好书法、绘画,并广泛阅读中外 文学名著,籍此扩展自己的感情世界,以 促进钢琴演奏艺术的提高她文学方面的 素养则较多受惠于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1949年就读中西女中(后为上海市第 三女中)初二,并从上海音乐学院杨嘉仁 教授学钢琴。
1953年5月又得著名钢琴家李 嘉禄教授指导,掌握欧洲各种流派和风格 作品的演奏技能,并从马荣顺、沈知白教授学音乐理论和音乐史 在那个政治冲击一切、艺术沙漠化的 荒谬年代,顾圣婴自幼所受的音乐教育和 钢琴训练,其系统性和纯洁性都是绝无仅 有的,同辈中自学成才为主的其它钢琴家 更无法与其相比 1953年,16岁的顾圣婴开始登上音乐 舞台,美丽娴静的她和上海交响乐团首次 合作,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在顾圣婴面 前展开的是灿烂而又前途无量的道路第 二年,17岁的顾圣婴即担任上海交响乐团 的钢琴独奏演员同年与上海交响乐团合 作,首次演出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荣 获盛誉1955年2月26日在沪举行首次独奏 音乐会又大获成功1956年入天津中央音 乐学院进修,后又去莫斯科学习 其父顾高地先生是爱国将领,曾任19 路军军长蔡廷锴的秘书因受“潘汉年冤 案”的株连,被判处无期徒刑当顾高地 突然被抓走的时候,顾圣婴只说了一句话: “我爱祖国……更爱爸爸!”一个不到 20岁的女孩子,能够在危急关头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她具有最起码的良知和勇气 实在令人敬佩! 家庭的不幸和变故并没有影响她事业 上的成功1957年,这个20岁的小姑娘在 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荣 获钢琴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人在国际比赛中夺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
40多位评委认为这位中国小姑娘的演奏 “是一个奇迹”、“那种快速的触键技巧 令人赞赏……” 1958年,这位中国小姑娘又在日内瓦 引起了轰动,她在第14届国际音乐比赛中 荣获女子钢琴最高奖 获奖后,顾圣婴应波兰政府的邀请在 波兰举行巡回演出,在美丽的国度波兰, 顾圣婴得到了她一生中最为珍贵的一件礼 物:肖邦的石膏手模——她曾以弹肖邦 的名曲而震动世界琴坛,被她视为生命的、 由波兰政府赠送的“肖邦手模”,却在 “文化大革命”中被摔得粉碎什么叫 ‘野蛮’?什么叫‘疯狂’?这就是! 顾圣婴的演奏风格有着强烈的个性,既有激越的浪漫诗情,又有端庄含蓄的魅 力用刘诗昆的话说:顾圣婴的钢琴风格 是“轻功”,秀丽澄明的音色,轻巧快速 的触健技巧,明快利落,宛如珠走玉盘 她的人品,更是有口皆碑无论老师 或同学,同事或朋友,提起她的为人都是 众口一词的称赞:优雅的家教,谦逊的品 格,聪颖的天资,出众的才华,朴实的衣 着,拼命三郎似的忘我的工作精神……她 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但在那个黑暗的年 代里,这一切却成了被侮辱、被损害、被 抛弃、被碾碎的‘理由’ 1967年的冬天非常寒冷昔日学院的 老师们一个个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分子”, 高个子的钢琴家刘诗昆在武斗中被打得头 破血流…… ‘阶级斗争’的火焰终于无情地向她 袭来。
造反派们在一次批斗会中将她拽了 上去,声色俱厉地要她第二天交代自己的 罪行,明确告诉她:明天的批斗会主角就 是她,就是她这个白专典型、里通外国的 叛徒、修正主义的苗子、历史反革命的子女……那一顶顶骇人听闻的大帽子向她飞 来 一个只知道音乐,不知阶级斗争的弱 女子,如何能够应对这一切? 1967年1月的最后一天天黑了,顾圣 婴踽踽回家,昏暗的路灯映着她那孤独的 身影,路边贴满了大字报,那些“火烧”、 “炮打”的字迹触目惊心地映入她眼帘, 风吹着大字报破损的边沿,发出轻微的声 音……她踽踽而行,那样纤弱又那样迟 缓……顾圣婴此时的内心感受,也许是愤 懑;也许是悲怆;也许是麻木……. 她终于回到了家,母亲已经不安地等 待许久了…… 后来的一切,我们都只能猜测了,因 为死亡将所有的秘密都带走了没有人知 道当天晚上,母亲和女儿、儿子具体交谈 了什么?以至于他们做出了如此决绝的决 定…… 1967年,顾圣婴快到30岁,还没有品 尝过爱情的甜蜜她是那样端庄秀丽,像 荷花一般散发着宁静优雅的芬芳她的弟弟顾握奇,正是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刚刚 踏入大学的大门……也许,他们想躲避, 躲避这个令他们迷惑,令他们不解也令他 们恐惧的社会,于是他们选择了死亡这一 极端的方式。
也许,他们是出于向邪恶势 力的抗争,用最昂贵的代价——生命的付 出来表达出内心的愤懑和抗争…… 1967年2月1日凌晨3点,一辆救护车朝 着愚园路749弄中心医院呼啸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