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序检验中的薄弱环节.pdf
3页工序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工序 过程所完成的中间产品、 成品通过观察、 试验、 测量等方 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据的 活动 工序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连续出现大批不合格 品. 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继续加工因此 , 工序检 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查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 因素, 即人、 机、 料、 法、 环、 测( 5 M1 E ) 工序检验主要有以 下两种作用: ①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定, 即产品质 量是否合格; ②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 判定, 即工序是 否处于受控状态 从而决定工序是否继续进行生产 工序检验的形式有很多种 如首件检验、 巡回检验、 末件检验等在任何情况下工序检验都不是单纯的把 关、 剔出不合格品 还应看到工序检验在工序质量控制和 质量改进中的积极作用 正因为如此, 工序检验已经引起 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一些 企业由于受到认识、 管理等种种因素的影响, 在工序检验 的过程中还多少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首件检 验、 “ 三检制” 中的互检、 巡回检验等几个方面本文试对 此做一粗浅分析 一、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开始时和工序 要素变化后的首件产品所进行的检验。
对于大批量生产 的产品, 首件并不是只限于一件. 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产 品, 或 称首批 一 般来 说, 进行首 件检 验的主要 条件是:① 交接班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②调整设备后生产的第一 件产品; ③调整或更换工装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④改变 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法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⑤改变 原材 料、 毛坯、 半成品后加工出来的第一件产品等等 目前在首件检验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1 . 企业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不够深入. 造成一些 操作者对首件检验的认识不够明确. 不能全面、 正确地执 行对首件检验的相关要求 有的检验作业指导书仅对首 件检验做出了原则性的要求. 未结合产品进行具体细化 明确责任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办法 2 . 我国许多企业实行“ 首件三检制” . 即操作者自检、 同班组生产工人之间进行互检等、 专职检验员终检, 三者 对首件产品严格检验、 共同负责 但有的操作者未能做到 认真执行“ 首件三检制” . 常常出现操作者对首件产品自 检后认为已经合格就继续加工的现象如有的操作者在 自己单独加工而又附近无人时对工装进行了调整认为 反正也没有人看到, 为了赶生产进度 . 对于加工出来的首 件产品仅进行了自检而就没有按照首件检验的要求进行 处理 3 . 在执行“ 首件三检制” 的过程中. 存在问题较多的 是互检。
考虑到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将在第 二部分中专门予以具体分析 4 .有的检验人员在进行首件检验时往往只是检查 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而忽略了对技术文件、 工艺装 备 、 计量器具、 加工工艺、 生产环境以及对操作者相关情 况等的检查, 这是不完备的 5 . 首件检验记录不完善. 常见的毛病是首件与后续 加工件的检验记录混在一起.没有单独记录或未作区分 2 0 1 0 年第1 1 期( 总 第2 8 0 期) 届{春双 罱| I f 毯艇 兽 D I H 1 d ∞ 盛 ∞ 凹 【l 乏 标记. 不便于追溯 6 . 对于通过首件检验合格的工件 , 检验人员未能以 适当的方式打上规定的质量标记和检验人员的责任标 志. 并在该批产品完工前或到下班为止单独存放 首件检验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成批不合格品造成 的严重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可以确认工序形成的质量 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确认工艺过程是否受控, 有关工艺参 数、 作业环境条件、 设备状态、 作业方法、 操作人员是否需 要调整等需要注意的是 首件检验必须做到及时. 以免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首件检验有时需要重复多次。
如 果首件检验发现有不合格品 就要立即查明原因 采取措 施.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关因素加以调整和 改进 只有当消除了这些不正常因素, 生产稳定后生产出 来的第一件产品 再进行首件检验, 直至达到合格, 最终 经检验员签字确认后才能批量生产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首件未经检验合格, 不得继续加工生产 二、 “ 三检制” 中的互检 我国许多企业都实行专检与自检、互检相结合的 “ 三检制” 它广泛应用于工序检验中.尤其是首件检验 中它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检验工作的积极性和责 任感.对于预防成批不合格品和防止错漏检起到了十分 积极的作用 在“ 三检制” 中. 所谓互检. 是指生产工人之间对工 序过程中的产品进行相互检验 互检的方式包括: 同班组 生产工人之间进行互检: 同机床倒班者之间的交接互检; 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交接检验:生产班组长或班组所 设的兼职质量员对本组工人加工质量的抽检:同工序间 生产工人的“ 结对” 互检等 相对于专检和自检来说. 互检的执行一直是薄弱环 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 有的企业没有根据产品的特点. 员工素质和其它 相关因素, 合理地确定互检的职责范围. 明确相关人员 各 自的任务、 应负的责任和考核要求. 因而造成互检徒 有虚名或可有可无. 流于形式 2 . 有些工人认为互检的对象多是本班组工人 。
碍于 情面, 在互检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 不够认真, 走过场, 不 能坚持原则 届{春双 2 0 1 0 年第1 1 期( 总 第2 8 0 期) 3 . 由于互检是生产工人之间的相互检验. 有些工人 对互检缺乏足够的认识, 认为自己还有自己的生产任务 检别人的产品耽误时间, 影响生产, 是额外工作, 因而对 互检工作缺乏积极性、 主动性 4 . 互检中. 除了下道工序有时怕因上道工序有质量 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加工质量. 较多对上道工序进行交接 检验外 其它形式的互检在操作中往往弹性很大, 有的甚 至很少做到 5 . 没有建立互检原始记录, 或记录中无互检栏目, 使 得互检无据可查 实行互检可 以及时发现不符合工艺规程的质量问 题. 并及时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 有效地防止自检中发生 的错漏检造成的损失. 从而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互检 体现了工序之间互助的精神. 是对自检的补充和监督 它 使班组内的每位工人都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工人 之间协调关系和交流技术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 互检 在执行过程中也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和难以控制之处 突出表现在如何正确处理好互检和自检、专检之间的关 系以及如何既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又能提高检验的工作效 率两个方面。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在追求效果的同时. 还必须追求效率 检验工作也必须追求效果与效率两个 方面的统一 必须注意到. 对于“ 三检制” 中的互检 目前各个行 业和单位根据各自的情况所做出的要求也并不完全相 同以军工产品为例 早在 1 9 8 7 年5 月由国务院、 中央军 委批准, 6 月由国防科工委发布的《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 例》中第二十八条就明确规定: “ 承制单位应当实行首件 自检、 互检、 专检制度” 在其后颁布的有关质量文件. 如 1 9 9 6年 1月颁布 的国军标 G J B / Z 9 0 0 1 — 9 6《 质量体 系——设计、 开发、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等 文件中也都包含有对军工产品应当实行首件三检制度 的要求 这之后又经过了多年的实践. 在总结很多军工企 业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在2 0 0 1 年5 月颁布的国 军标 G J B 9 0 0 1 A 一 2 0 0 1 《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中又做出了 修改. 取消了对首件三检中的互检要求. 不再把互检作为 对企业检验工作的一条硬性规定, 首件三检变为了二检。
这也是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方便于企业的质量管 罱暖 媳 一 一 z 0H u H 厂 I 《∽ 阉 f l ∞ 曾苫 理工作 笔者以为, 目前我们没有必要对互检的必要性进行 讨论 国军标取消了对首件三检中的互检要求 并不意味 着互检已经并不适用现今在国内很多质量专著以及一 些企业的质量文件中. 仍然保留着实行“ 首件三检制” 的 规定, 也即包括了对互检的要求这其实并不fi , 盾, 这里 的关键是在于企业对互检这个环节是如何规定 如何操 作的每个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 决定是否采用互检这种方式以及在多大范围、 多大程度 上采用互检这种方式而如果一旦决定了要采用. 那就 要一丝不苟地认真贯彻执行 三、 巡回检验 巡回检验是指由检验人员到其所负责的生产现场 区域内进行的定时或不定时的随机性检验 巡回检验一 般适宜在成批或大量生产的过程中采用 检验人员应按 巡回检验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路线、 工位、 项 目、 时间来 回流动进行检验, 并做好详细记录 巡回检验的主要优点 是: ①能及时 发现质量问 题, 使操作人员 及时 调整过程参 数和纠正不合格, 从而可以预防成批质量问题的发生; ② 有利于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做好质量分析工 作, 并监督工序质量控制工作: ③可以减少零件的搬运工 作量, 并避免搬运中的磕碰、 划伤等现象; ④可以节省操作 工人等待检验的辅助时间; ⑤可以指导操作工人正确地进 行自检和互检 . 正确使用量具. 也可将检验结果随时标注 在控制图上, 有利于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巡回检验一般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 . 巡回检验作业指导书对巡检的项目、 数量、 方法、 频次等规定的不具体 . 因而容易造成巡检的随意性 特别 是当检验人员的其他工作比较忙时.往往就容易弱化巡 检工作 不能做到均衡巡检 2 . 巡检中检验人员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抽检产品 上. 忽视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因素的检查 对于影响 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因素 检验人员应事先了解并掌握, 并 做到重点控制 3 . 有的检验人员在巡检中一律采用抽检的方法. 这 并不完全可取 对于工序能力不足 不能保证加工质量的 工序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可行时.最好采用全检的方 法, 以便于分析查找原因 4 . 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质量有问题时. 检验人员一 方面要和操作工人一起找出工序异常的原因.采取有效 的纠正措施, 恢复工序受控状态: 另一方面, 为防止不合 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用户 .必须对上次巡回检验后到本 次巡回检验前所有的加IT件全部进行重检或筛选 有 的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5 . 在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有些单位的巡检工作流于 形式, 甚至有的巡检记录是后补的。
记录中填写的几乎全 是清一色的合格的数据或是“ 合格” 二字. 难以见到发现 有质量问题的记载 6 . 有些从事巡检工作的检验人员的工作素质、 技术水 平不能满足巡检工作的实际需要 如工作不够勤快 在巡 检过程中走马观花, 不能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不敢坚 持原则 不能或不会有针对性地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分 析指导等 7 . 巡回检验的重点应放在工序质量控制点上 在批 量生产时. 巡回检验除了应做好记录外. 还常常与使用控 制图的检验结合起来. 以起到及时“ 报警” . 预防工序出现 成批不合格的作用 一些单位怕“ 麻烦” 检验人员或操作 工人不愿或较少使用控制图进行分析, 或虽使用控制图 却不能按时在控制图上描点, 看控制图上点的走向. 从中 判断产品质量的发展趋势 由上可以看出,巡回检验不仅是实施检验的过程. 也是宣传、 指导、 监督的过程 是检验人员充分发挥职能 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巡回检验也对检验人员的 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