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题库2.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321298651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题库2五.长征 1.长征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边区进行的战略转移提到长征,不少人都把它等同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有4支队伍参加长征由于分别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分割包围之中,这4支长征队伍起始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当然也不一致,这几支长征队伍的总行程约六万五千里因此,“长征”与“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同一个概念 2.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率中央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6000多人撤离中央苏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向湘西挺进,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后来改称红一方面军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胜利结束长征,之后,在甘泉地区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说。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般是指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这是红军第一支长征队伍 3.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内战政策,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调集大军和飞机,向我各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兵力达50万人 4.1933年9月25日,敌人以北路军的3个师,开始了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10月初,敌人相继进抵兴国、古龙冈、宁都、石城、长汀、会昌一线,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在内线打破敌人的“围剿”已无可能 5.10月7日 中央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及地方部队接替主力红军防务,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各军团,先后向兴国、于都、会昌地区集中,准备突围转移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 6.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7.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8.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230. 9.红军到达陕北不久,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讲到红军长征的意义时这样讲道:“……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毛泽东根据什么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有二万余里?他是怎么算出来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计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这是李中权将军1937年在抗大学习时,亲耳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 10.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行程近万里。

      1935年9月16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成为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这是红军第二支长征队伍 11.1935年3月5日,红四方面军8万人开始退出川陕苏区,向川西作战略转移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由四川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总部抵达甘肃南部的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这是红军第三支长征队伍 12.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这是红军第四支长征队伍这支队伍于1936年7月5日按照中革军委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另将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编入红二方面军建制继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总部抵达甘肃南部的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行程两万余里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3.长征开始时,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顾问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人李德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交给一个毫无经验又不了解中国的外国指挥官长征初期,由于“左”倾路线在军事上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防线,却受到很大损失。

      14.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强渡乌江,1月2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开始强渡,至1月6日全部渡过乌江,向遵义进发,1月7日,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城 15.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揭发和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上的错误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6.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指挥红军北上,1935年2月18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2月26日中央红军向娄山关之敌发起进攻,打垮了国民党追击的部队,2月28日,中央红军再夺遵义。

      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行动,共计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3000人,是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战略思想指导下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17.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8.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9.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20.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

      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 21.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22.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23.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 24.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25.红军“长征”一词的由来: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这是首次提出和使用“红军万里长征”一词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二万余里的长征” 26、在中央苏区时,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徐特立、何叔衡五人,被尊为“苏区五老”长征时,由于何叔衡 年逾花甲,不能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没有随军长征,其他“四老”孙军完成了长征 27.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 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由 陈毅 任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负责领导留在南方苏区之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这支南方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28.长征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事件,有一些外国人也参加了长征其中有一位越南人,1924年随胡志明来到中国,投身中国革命,也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军衔的唯一的一位外籍将军这位越南藉将军是洪水 29.在四川省石棉县境内,大渡河上游,有一个重要渡口,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此强渡大渡河。

      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而今红军从这里强渡大渡河成功,打破了蒋介石要毛泽东、朱德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这一要渡口是安顺场渡口 30.《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肖华 ,他选择长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12个事件,对长征的伟大壮举和精神进行了歌颂张有文工团的作曲家为其中10段谱了曲,1965 年 8 月 1 日正式上演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和喜爱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套组曲,生前曾17词观看排练和演出 31.毛泽东在谈到长征的意义时,这样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 宣传队 ,长征是 播种机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32.长征结束后,党对张国焘退却逃跑,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彻底清算,对张国焘本人也进行了挽救但他执迷不悟,竟逃跑投考国民党1938年4月18日党中央作出了撤消张国焘党籍的 决定,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统一,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33.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总的情况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翻越18座山脉,进行了380多次战斗,历时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