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最新.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558569
  • 上传时间:2022-04-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9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 武汉市就读大学生就业省份选择偏好研究 李晓艳(地质大学20221002189)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多元因子分析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就业“恋省情节”严重,省份的经济条件、生存风险等条件是影响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的主要因素并且针对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省份加权指数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引言 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据最新调查显示,近应届毕业生仍然选择在京沪津这几座现代化城市工作,而成功落脚的大学生确占少数那么,当代大学生是基于什么理由作出就业城市选择,这些选择又是否具有盲目性,是否有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更好的解决方法,为探究上述疑问,本文用统计综合评价相关理论和方法,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制定相关指标并用因子分析法对就业省份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对结果进行剖析与思考 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在武汉就读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省份时普遍考虑的几个因素有省份的经济实力、人地关系、生存风险、就业选择等,基于综合评价指标制定原则,分析得出反映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因素的各项评价指标, 二、综合评价分析过程 本文选取了全国北京、天津、重庆等34个城市中代表各评价因素的4指标为了剔除不同地区人口基数的影响,相关指标做了均作均值化处理;新房均价、人口密度、年末城镇失业人口占比这三个指标为逆指标,故取其倒数将其正向化。

      经检验,样本的KMO值为0.762>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应拒绝原假设,表明样本可进行因子分析在SPSS17.0中选用主成分法进行因子分析,据累计贡献率得出:前四个因子特征值都大于0.9,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5%,故提取前4个公因子依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公共因子分别是生存风险,经济实力得到因子得分后,再以各公因子特征值占2个因子总特征值的比重为权重,计算各样本的因子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L1 L2 L3 L4 F F2 F3 F4 L1 L2 L3 L4 l1 L2 L3 L4 L1 L2 L3 L4 L1L2 L3 L4 综上分析,最终得出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排名结果,并对结果做聚类分析如下: 城市因子分 子综合 得分因子排 名 聚类分 析 城市因子分 子综合 得分 因子排 名 聚类分 析 上海0.7971 6 1 1 江苏-0.099 86 19 3 广州0.5871 6 2 1 四川-0.127 91 20 3 北京0.4638 9 3 1 内蒙古-0.213 63 21 3 广东 4 1 黑龙江-0.236 74 22 3 天津0.3574 9 5 1 安徽-0.326 48 23 3 湖北0.2395 0 6 2 宁夏-0.327 89 24 3 福建0.1268 9 7 2 青海-0.368 67 25 3 重庆0.0977 3 8 2 山东-0.390 76 26 3 浙江0.0453 2 9 2 澳门-0.428 47 27 3 香港0.0133 4 10 2 江西-0.490 86 28 3 湖南0.0073 8 11 2 河南-0.503 47 29 3 西藏0.0045 3 12 2 贵州-0.538 97 30 4 新疆-0.002 67 13 2 甘肃-0.550 86 31 4 辽宁-0.004 57 14 2 云南-0.589 73 32 4 吉林-0.009 76 15 2 青海-0.606 33 33 4 山东-0.013 62 16 2 广西-0.632 05 34 4 陕西-0.032 65 17 3 台湾-0.689 38 35 4 海南-0.097 58 18 3 三、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一,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首要类城市并非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这几个城市,一些不怎么受关注的中西部城市也名列前茅。

      这一方面说明,京沪津这些城市吸引人才的实力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实际选择中可能存在所谓“城市情节”和盲目跟风该结果向我们表明中西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醒大学生在就业城市选择时能作出更理性的判断 第二,一些二线省份等也是作为就业城市的不错选择,但现实中大家对这些省份的选择度显然要降一个档次,而过多的毕业生集中涌向少数几个城市,势必会导致人才资源配臵失衡甚至资源浪费,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多角度考虑 第三,我国就业省份吸引人才的实力有从沿海向内陆、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吻合但由此次评价结果来看,这种趋势并不明显由此说明,造成人才分布不均衡的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地区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还在于对大学生群体在就业问题上的缺乏正确引导 综上所述,各省份不仅要着力加强自身经济建设,还要加强省份各个城市人文自然环境及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以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同时,为解决人才流动不均匀,国家应继续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同时倡导毕业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去最需要、最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省份城市或地区就业,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