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同步习题.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73656563
  • 上传时间:2022-04-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6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同步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同步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题型: 期中前古诗词 12.唐诗五首 1、野望/王绩 2、黄鹤楼/崔颢 3、使至塞上/王维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7、龟虽寿/曹操 8、赠从弟(其二)/刘桢 9、梁甫行/曹植 期中后古诗词 24.诗词五首 10、饮酒(其五)/陶渊明 11、春望/杜甫 12、雁门太守行/李贺 13、赤壁/杜牧 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 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B 是五言律诗,不是绝句 3.对《野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C.领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化用了曹操的《短歌行》 三、赏析简答题: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B 颔联没有描绘高耸的雄姿,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D选项中“词语‘乡关’”应该改成“愁”字 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

      D.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 A选项应该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C黄鹤去了就再也没有返回到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还在飘飘悠悠空”字,写得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思乡的情怀 6、下列对《黄鹤楼》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B.首联对远古传说的追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神秘色彩 C.颈联描绘了一个昏暗、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D.尾联情景交融,那浩浩烟波和暮色,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C.有误,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面,与下文的乡愁形成了对比,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更显乡愁之重。

      三、赏析简答题: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 答: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6、“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理解性默写: 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 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