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词:回文诗、对仗课件.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91074404
  • 上传时间:2024-09-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0.50K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园林中的一枝奇葩,有着独特的音韵美有些汉语诗,不但可以顺读,也可倒读被称之为回文诗这种修辞方式,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为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回文诗,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具有审美价值茶余饭后,偶尔读几首回文诗,会令人情趣盎然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说,回文为道原所创,后又失传今所传最早的回文诗为南朝时苏伯玉的妻子所作的《盘中诗》《盘中诗》虽能屈曲成文,但是不能倒读,还不是真正的回文到了宋朝,有些诗人作的回文诗,不但可以使诗词字句回旋往返,成义可诵,而且具有诗的意境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几首回文诗,很有趣味 •   《记梦》   •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这首诗如回读,则成为:    •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无论是顺读还是回读,都是一首很有意境的七言诗,写出了梦中火炉上温酒畅饮的情趣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顺读为“夫忆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迷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过来读为“妻忆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写情的回文诗把孤灯之下夫忆妻和妻忆夫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让人鼻酸律诗较难的是中间的两联需要对仗,而这首夫妻互忆回文诗无论顺读还是倒读,中间两联的对仗都非常工稳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白居易《和关盼盼诗三首》: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残灯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中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二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又作七言绝句一首: 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苏轼•: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愁新怨。

      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对          仗 •语法句式相对  即上下句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句子结构和节奏形式两句相同  如:“树色随关迥,河声如海遥”上下句均为“主――谓――宾――补”,主语“树色”、“ 河声”又都是偏正结构,前一名词修饰后一名词,上下句的节奏形式为“二二一”  在律诗中还有:并肩对、映比对、反比对、顺接对等,在以后的律诗篇章中会讲到  二,对仗的种类•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 • 工对是指词类同小项的词相对在平仄安排符合格律的前提下,名词相对时,必须是同  一个小类,才算工对)如:  山(平)对海(仄),〖地理对〗  雨(仄)对风(平),〖天文对〗  花(平)对草(仄),〖植物对〗  阁(仄)〖注:“阁”在古韵里为入韵,所以归为仄音〗对楼(平)〖宫室对〗   •一、天文类:月、日、云、星、雪、风、雨、雾、霞、雷等; 二、时令类:晓、时、夜、晨、春、夏、秋、冬、早、晚等; 三、地理类:峰、山、谷、壑、江、湖、海、田、岭、原等; 四、宫室类:房、廊、亭、榭、庙、寺、宫、殿、斋、闺等; 五、器用类:笔、墨、纸、砚、剑、锄、刀、勺、钩、筷等; 六、服饰类:帽、领、袖、鞋、衫、裤、袜、巾、玉、佩等; 七、饮食类:茶、酒、菜、饭 等; 八、文具类:笔、墨、纸、砚等 九、文学类:诗、词、歌、赋、篇、章、诏、檄、书、联等; 十、草木类:松、桃、林、桂、竹、花、草、柏、李等; 十一、动物类:马、牛、羊、鸟、鱼、犬、鹿、猴、鸡、虫等 十二、身体类:眼、耳、鼻、舌、口、手、腰、脚、肩、背等 十三、人事类:道德、才情等 十四、人伦类:父、母、兄、弟、姐、妹、舅、婶、侄、孙等  天文对•日照花为锦;风吹柳似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时令对•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苹淑露三秋  地理对•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地理对•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涵雨急荡楼船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帝京西望诗吟杜;王室东迁政失周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宫室对 动物对•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植物对•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饮食对•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糖  器物对•径晚红粘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字弈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顏色對顏色對:顏色字通常只對顏色字•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蘋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李白:贈孟浩然)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望湖樓醉書)  顏色對顏色對:顏色字通常只對顏色字顏色字通常只對顏色字•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蘋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李白:贈孟浩然)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註一】 (蘇軾:望湖樓醉書)  方位對方位對:方位字通常只對方位字(東南西北前後上下左右邊方位字通常只對方位字(東南西北前後上下左右邊際涯中內間旁畔裡)際涯中內間旁畔裡)•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支離東北風塵際 飄泊西南天地間 (杜甫:詠懷古蹟) •三晉雲山皆北向 二陵風雨自東來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數目對數目對:數目字通常只對數目字•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 (杜甫:不見)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杜甫:登高)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萬里寒光生積雪 三邊曙色動危旌 (祖詠:望薊門) 專名對專名對:專有名詞必須對專有名詞。

      通常人名對人名、專有名詞必須對專有名詞通常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地名對地名•即從巴峽穿巫峽 卻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邱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殘雲歸太華 疏雨過中條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錦瑟) 有無對有無對:「有」「無」兩字經常被用來相對「有」「無」兩字經常被用來相對•縱使有花兼有月 可堪無酒又無人 (李商隱:春日寄懷) •易求無價寶 難得有情郎 (魚玄機:贈鄰女)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西湖岳王廟聯) •人似秋鴻來有信 事如春夢了無痕 (蘇軾:正月二十日……) •宰相有權能割地 孤臣無力可回天 (丘逢甲:離台)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  宽对是相对于工对来说的,它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

      在工对来说,词性方面,应当是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如果是宽对,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或者更宽一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就是宽对,不象工对那么讲究  如果再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都是这种情形 • 宽对是指上句与下句相对应的字词性相同的对仗,它不要求名词的小类相对,如:   “烟”(平)对“井”(仄),  “潮”(平)对“剑”(仄),  “杖”(仄)〖手杖〗对“琴”(平)等   又如“天下计”(平仄仄)对“老臣心”(仄平平),  “青天外”(平平仄)对“白鹭洲”(仄仄平)〖注:“白”在古韵里是入音,所以归如仄音  〗,词性词组对得不那么工整,也叫宽对   •宫室对:“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植物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动物对:“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形体对:“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  轻”  人事对:“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人名对:“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军”  方位对:“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数目对:“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  间”  颜色对:“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间”虚字对:“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  烟”   C、D、流水对(走马对)  上下两句的意思连贯一气,不能颠倒,不能分割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  系,单一句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或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叫流水对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不辨风云色,安知天地心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瘃向黄昏”  E、错综对(交股对)  两句相对中字词,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  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中上句的“六幅”与下句“一段”相对;上句“湘  江”与下句“巫山”相对这就是错综对裙拖”与“鬓耸”相对;“水”与“云”相对  )  F、扇面对(隔句对)  在诗中,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  如:“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中,第一句与地三句相对;第二  句与第四句相对,这就是扇面对  G、语法句式相对  即上下句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句  子结构和节奏形式两句相同  如:“树色随关迥,河声如海遥”上下句均为“主――谓――宾――补”,主语“树色”、“  河声”又都是偏正结构,前一名词修饰后一名词,上下句的节奏形式为“二二一”。

        注:在律诗中还有:并肩对、映比对、反比对、顺接对等,在以后的律诗篇章中会讲到  四、对仗在绝句中的使用  在绝句里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绝句要使用对仗一般有三种情况:   1、首两句对仗,即所谓“起对”   绝句首句不入韵时,前两句平仄完全相对,适合对仗,由于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七绝  首句入韵为常,所以五绝首句对仗的较常见,而七绝首两句对仗的较少见在绝句中有第一联  用对仗的,如:   例1、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邻对 • 工对和宽对之间,还有邻对,那是指名词小类中相邻两个小类的名词对仗如:  “雨”(仄)〖天文〗对“秋”〖时令〗,  “村”(平)〖地理〗对“露”(仄)〖天文〗,  “柳”(仄)〖草木〗对“莺”(平)〖鸟兽〗等   它们对仗的工整程度介于工对和宽对之间。

       作者: 一点潇湘 有的词虽然不同小项或类别,用作对仗,根据习惯也算工对  如:莺声(平平)对 草色(仄仄);  诗千首(平平仄)对 酒一杯(仄仄平)〖注:“一”在古韵里是入音,所以归如仄音〗  另外还有:“天”对“地”;“兵”对“马”;“无”(动词)对“不”(副词)   類疊對類疊對:上句甲字對下句乙字,在同一聯中,上句甲字對下句乙字,在同一聯中,甲字再出現時仍須再對乙字甲字再出現時仍須再對乙字•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世事茫茫難自料 春愁黯黯獨成眠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歎零丁 (文天祥:過零丁洋)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偈語)  聲韻對聲韻對:除了符合一般的對仗原則外,另外加上某些字詞的除了符合一般的對仗原則外,另外加上某些字詞的聲韻相對這是較艱難的對仗,吾人恐怕難能為力,作為欣賞即可聲韻相對這是較艱難的對仗,吾人恐怕難能為力,作為欣賞即可•雙聲:一詞的兩字,其聲母(子音)相同,如「寥落」 疊韻:一詞的兩字,其韻母(母音)相同,如「縹緲」 •田園寥落干戈後 骨肉流離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寥落對流離----雙聲對雙聲 •山橫玉海蒼茫外 人在冰壺縹緲中 (陸游:月下自三橋泛湖歸三山)蒼茫對縹緲----疊韻對疊韻 •風塵荏苒音書絕 關塞蕭條行路難 (杜甫:宿府)荏苒對蕭條----疊韻對雙聲 【借对】(假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

      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或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鸡”字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这种情况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寻”字古时为长度单位,“一寻” 为八尺,二寻为常(单位)用“寻常”来对下句的“七十”这一数词。

      •如:“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因为“玄”另有玄黑之义,所以借来对  “白”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  借对 • 如:“厨人具鸡黍,雏子摘杨梅”,因为“杨”与“羊”同音,所以借来对鸡”  又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上句的“荷”是“何”的同音,“藕”是“偶”的同音;下句的“杏”是“幸”的同音,“梅”是“媒”的同音直接看,就成了“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这种谐音显得含蓄而又妙趣横生  扇面对(隔句对) •在诗中,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  如:“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中,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这就是扇面对 【扇面对】:•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葛立方【韵语阳秋】云:“梅圣俞五字律诗,于对联中,十字做一意处甚多如【碧澜亭】诗云:‘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诗家谓之‘十字格’”所以流水对也叫十字格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

      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流水对(走马对) •上下两句的意思连贯一气,不能颠倒,不能分割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单一句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或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叫流水对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不辨风云色,安知天地心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王維:終南別業) •忽逢青鳥使 邀入赤松家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浮雲一別後   流水十年間 (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鵲樓) 错综对(交股对)•两句相对中字词,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  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中上句的“六幅”与下句“一段”相对;上句“湘  江”与下句“巫山”相对这就是错综对裙拖”与“鬓耸”相对;“水”与“云”相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句中自对  还有一种叫句中自对,如“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絃”,句中之“风雨”自对,“管絃”自对,而“风雨”又与“管絃”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自成对这又叫当句对 句中自对而又相对(当句对)•在一个句子中,句中自对而又相对  如:“笛声喧汉沔,歌曲上云宵”其中“汉”对“沔”(地名)〖自对〗,“云”对“宵”(  天文),〖自对〗;“汉沔”对“云宵”相对(地名对天文)应视为工对  又如:“人稀地僻巫医少,夏旱秋霖瘴疟多”中,上句“人稀”与“地僻”自对;“巫”与“ 医”字对;下句“夏旱”与“秋霖”自对,“瘴”与“ 疟”自对,两句“人稀地僻”与“夏 旱秋霖”相对,“巫医”与“瘴疟”相对,“少”与“多”相对  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山重”对“水复”(自对),“柳暗”对“ 花明”(自对);而上句的“山重水复”又与下句的“柳暗花明”相对,这也属于工对  还有一种在一个句子中,一些字词同另一些字词相对,有时字数并不相等  如“青山簇簇水茫茫”中的“青山簇簇”与“水茫茫”相对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 (王維:漢江臨眺)天自對地,有自對無。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自對事,往自對來;代自對謝,古自對今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吳自對楚,乾自對坤;東自對南,日自對夜 •花鬚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鬚自對柳眼,紫蝶自對黃蜂 •風朝露夜陰晴裡 萬戶千門開閉時 (李商隱:流鶯)風朝自對露夜,萬戶自對千門;陰自對晴,開自對閉 • 2,合掌  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清代有人解释绝句即截句,是截律诗之半而成,合乎绝句对仗的四种情况(过于律诗的对仗,在以后的律诗篇章中会讲):  A、截取律诗首尾两联,均不对仗;•B、截取律诗后半首,前两句对仗;  B、截取律诗前半首,后两句对仗;•D、截取律诗中间二联,四句全对仗。

        •四、对仗在绝句中的使用  在绝句里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绝句要使用对仗一般有三种情况:   1、首两句对仗,即所谓“起对”   绝句首句不入韵时,前两句平仄完全相对,适合对仗,由于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七绝  首句入韵为常,所以五绝首句对仗的较常见,而七绝首两句对仗的较少见在绝句中有第一联  用对仗的,如:   例1、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柳枝——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1.《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这是一首隋代民歌 •2.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3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5.“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王实甫《西厢记》)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菊•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1、隐士的象征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2、斗士的象征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就是,在菊花盛开的秋季,总会有一天带着黄金盔甲的农民起义军,遍布整个长安城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同时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 3、伤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4、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菊花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  •  ①天文——天 空 日 月 风 云 雨 雪 阴 阳 气 烟 星 斗等;  ②时令——春 夏 秋 冬 年 月 日 时 节 昼 夜 晨 昏 晓等;  ③地理——地 山 水 江 河 川 海 城 峰 田 石 桥 泥 岭等;  ④宫室——房 庐 楼 室 门 巷 街 墙 井 栏 庙 店 殿 庭等;  ⑤器物——舟 车 钟 鼓 枕 剑 炉 杯 樽 尺 帆 香 瓶 灯等;  ⑥衣饰——衣 裳 襟 领 袖 巾 冠 钗 簪 扇 杖 靴 袍 环等;  ⑦饮食——酒 茶 饼 药 丹 餐 茗 酿 浆 饭 肴 菜 羹 蜜等;  ⑧文具——笔 墨 纸 砚 印 书 剑 琴 棋 箫 卷 轴 册 毫等;  ⑨文学——诗 书 赋 章 句 经 论 字 信 篇 歌 画 文 编等;  ⑩植物—— 树 花 草 藤 枝 条 根 茎 叶 柳 禾 萼 蒂等;  ⑾动物—— 马 牛 鸡 犬 鸿 雁 禽 猿 骏 蝇 凤 鱼 鸦等;  ⑿形体—— 身 心 肌 肤 发 骨 眼 耳 鼻 颊 魂 声 音等;  ⒀人事—— 功 名 恩 怨 愁 喜 妆 醉 梦 辞 爱 憎 谈等;  ⒁人伦—— 父 母 兄 妻 夫 女 儿 姑 农 将 鬼 仙 贤等;  •2,四联全对,如《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 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 不是宸游玩物华 • 3,首联、颔联、颈联对仗    如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2.动词和3.形容词,这两种词性,古今完全相同,不举例了值得一提的是,不及物动词(就}是动词后面不带对象宾语的,如“奋斗”是动词,但它后面不能带宾语,说成“奋斗我<你、他>”因此,“奋斗”叫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相对  4.数词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百、 千、 万、 两、双、孤、独、数(读shuò,屡次)、几、半、再、群、 诸、众  5.方位词如:  东、西、南、北、中、内、外、里、边、侧、前、后、左、右、上、下  6.连绵词只能和连绵词相对,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也不能相对,譬如:  ①名词连绵词:鸳鸯 鹦鹉 玻璃等;  ②形容词连绵词:逶迤 磅礴等;  ③动词连绵词:踌躇 踊跃等  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都自成一类,这四类词很少和别的词相对  7.副词,就是用在动词前,表示这个动作的情状、意愿、等等的词。

       如: 忽、渐、才、乍、已、将(将要)、欲(想要)、拟(打算)、即、 皆(共同 )、俱(一同)、岂、空、徒(徒然)、枉(枉自)、 频、屡、每、亦(也)、却、休(别、不要)、莫、不、只等  8.虚词:与、和、共、同、并、且、于、而、则、因、为(读去声)、 之、乎、也、矣、焉、哉、耶、然、尔等.  9.代词: 分为人称代词吾、汝等,指示代词彼、此等,疑问代词何、胡等  对仗应注意的事项 •1、形容词可以与自动词对  2、应尽可能避免词与词组对;一个字词在一首时中重复出现(反复除外);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对等  3、忌合掌两句意义、意思相同,如:“蚕屋朝寒闭,田家昼而闲”句,其中“朝”对“  昼”意思相同,为合掌  4、 忌雷同诗的节奏要有所变化  5、 上下联同一字位上不能同字   •另外也有首句入韵而仍与次句对仗的,不过句末字是平声对平声,已经不是严格意义的对仗了  如:令狐楚《从军行》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后二句对仗,即所谓“对结”如:  例1、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例2、杜甫《复愁》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例3、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例4、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百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问,沙上凫雏傍母眠  不论五绝和七绝,后两句对仗均少见,因为“对结”不易结,容易给人造成诗似乎没有结束的  感觉所以末两句的对仗,多用流水对(走马对),如:  杜审言《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四句全对仗   这种形式比较少见七绝尤少以为全篇既具严整对称之美,又不失板重或松散,兼具流  动飘逸之姿,实属不易如:  例1: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就是个突出了例子,象如此两联对的工整的七绝很难找到了一般来说,两联对仗,多用邻  对或宽对,而以五言为多  例2: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例3:杜甫《绝句二首》(之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用的是宽对,“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对仗工整。

       •例4、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上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工对,下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宽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