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转.doc
7页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转]摘要: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有利于提高教材的编写水平调查围绕四个基本 维度展开:知识、思想与文化,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编辑制作水平,适用性与特色°从 调査结果来看,课标教材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标教材;调查研究2001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 2005年起始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全部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了解教材的实验情况,有利于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分析而 且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会对提高教材研究和编写水平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为了客观 地收集实验教师的反馈信息,科学地分析各个版本教材实验的效果以及实验教师对教材的 评价,我们进行了本项调研一、调研工具本调研采用口制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 四个基本维度:知识、思想与文化(从学科内容角度看教材),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从 学生发展角度看教材),编辑制作水平(从编印质量角度看教材),适用性与特色(从教 师教学角度看教材)知识、思想与文化维度主要考虑教材选取什么样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逻 辑框架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的问题。
作为课标实验教材,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当然应该能 够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要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既 要有基础性,又要有发展性,使学生不仅能学习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领会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C在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的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 化素养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维度主要考虑教材的组织形式与呈现方式是否体现学生的认知水 平,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问题教材作为精心组织的教学素材范例和学习的工具, 在内容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上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教材应当反映学生 的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素材;教材的组织和设计应当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中的障碍;教材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学、 教师教留有空间,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促其形成正确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编辑与制作水平维度主要考虑教材的文字和插图的编写制作水平初中数学教材的文 字应该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文字简练准确,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 教材的插图应该含有丰富的教学信息,与文字内容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成为教材内容的 有机组成部分。
适用性与特色维度主要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和特色新课程提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 化,强调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和学生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材的多样化而教材的多样化应以特色为前提教材应当能够针对现实的教学 环境、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情况进行设计,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教材功能的发挥,还有 赖于一定的物质配套条件,这就必须从我国幅员辽阔、教师群体水平存在差异等现实情况, 考虑其适用性和可行性按照以上的分析,我们在每个基本维度下又划分了二级维度,并配置了具体的调查问 题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参加“课标教材"实验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经过实践,他们对教材 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看法,在制作调查问卷时,我们采用了考察教师对教材评价倾向的 选项用语二、 调研过程本项调研分为两个阶段:1. 调查阶段(设计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发放问卷、收集问卷);2. 研究阶段(整理问卷、统计数拯、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推断)o由于本课题组的成员大部分为教材编写人员和省、市教研员所以可以利用教材培训、 回访、教研活动等机会,通过个别询问、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教材实验资料,了解 师生在教材实验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他们对教材的各种意见。
通过认真分析访谈得到 的素材,结合我们上述对调查问卷应包括内容的分析以及课题组前一阶段进行文本分析得 到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需要实践检验),归纳整理出我们最关心的64个问题,制成调查 问卷本次实验调查我们针对九套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中使用面较广的人教版、北京师大版、 华东师大版、江苏科技版等四个版本根据这些版本教材的使用情况,考虑经济发展情况 等因素,选择在吉林、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七个省进行实验调查在 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间,利用各级教研部门,通过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进行调查 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050份,收回问卷3559份,其中有效问卷3542份有效问卷中, 人教版、北京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和江苏科技版各占41.78%、24.96%、22.55%和1 0.72%问卷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时,除了给出每一个 问题各个选项的频数和频率外,我们还分别就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教师教龄、教师学 历、教材版本与其他各个问题列出交叉汇总表,进行独立性检验,以检验他们之间是否有 关联三、 调査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 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而都做了很大的改革,这些变化基本 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下面分各个维度进行说明一)知识.思想与文化维度1. 知识内容与要求总体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各个版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 容和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认为教学内容一致的占80.68%,教学要求一致的占64.99 %) 在教学要求方面,城市教师认为教学要求偏低的比例(18.14%)要高于农村教师(13.5%) o2. 知识的体系结构对于我们提出的儿个关于教材体系结构的问题,教师对于教材将代数、儿何混合编 排,函数内容分散安排,注重通过观查、实验等手段探索图形性质,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 安排的分量等还是比较认可的(认可的比例分别为70%, 60.87%, 82.98%, 72.87%); 而对于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多数教师则认为教材的安排过于分散(58.53 %);对于图形 与证明的内容,多数教师倾向于图形的性质探索与图形的证明结合一起进行(71.75%): 对于概率内容,超过半数的教师倾向于先讲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再介绍用频率估计概率 (51.87%) o从学校类型来看,普通中学的教师更倾向于将函数内容、统计与概率内容相对集中安 排从教师教龄来看,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更倾向于图形性质与图形证明结合在一起进 行,更倾向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相对集中安排。
3. 思想方法与数学文化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教师认为教材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较充分(56.19%) 而教师对于教材中数学史、数学文化的介绍,认为不充分的比例(56.62%)要高于认为充 分的比例(43.38%),说明教材在这方面还须加强二)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1. 知识的衔接配套对于课标教材与小学相关知识的衔接,与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等)的配套,大部分 教师认为一般(约2/3) c但是教师教龄对这两个问题都有影响,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认 为教材衔接不好的比例也在增加,也说明老教师对于小学教材、其他学科教材了解更多一 些,更容易发现衔接中存在的问题2. 内容的呈现方式本次课程改革,各个版本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都做了很大的改进,教材中都设计了一 些引导学生思维的栏目,注意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选材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 系等等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对教材的这些处理还是比较认可的(认为设置栏目有作用 的占81.35%,认为栏冃数量合适的占60.98%,认为探索交流空间适当的占61.97%,认为 联系实际问题处理适当的占67」%)但是,尽管教师认可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并不显著,对这两个问题大多数教师选择了一般(64%和 58.38 %) o3. 数学基础知识的处理对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教师认为教材对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偏少,认为 较少和太少的超过半数(为55.8%),超过认为合适的39.71%,认为多的仅占4.49%。
对 于使用教材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调查结果则比较中性,认为一般的 比例都在半数左右(48.34%和50」3%),而且分布也是正态的从学校类型来看,重点中学的教师选择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好的比例要高 于普通中学从教师教龄来看,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认为教材针对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少、 认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差的比例也在增加4. 例题习题的处理对于教材例题的处理,多数教师认为一般(56.29%);对于习题的数量,多数教师认 为偏少(53.4%):对于习题的难度,多数教师认为得当(61.83%)同时,我们还看到, 教师对于例题的处理选择的分布是偏态的,认为不好的比例要高于认为好的比例;对习题 难度的选择也是偏态的,认为容易的比例高于认为难的比例因此,教材应注意加强例题 的典型性和示范性,适当增加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从学校所在地来看,城市教师更倾向于教材例题的处理不好,习题数量少且容易从 教师教龄来看,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教师更倾向于教材例题的处理不好、习题数量少、 习题难度低5. 弹性内容的处理对于体现教材弹性的选学内容,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有用的(65.3%),并且大多数教 师(7 8.5%)选择“有选择的在课堂上教学",这种处理比较得当,也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是吻合的。
6・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对于教材安排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内容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偏向于负面,认为无用 的比例(55.25%)高于认为有用的比例(44.75%),并且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认为信息 技术工具的无用的比例也在增加对于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选择科学计算器和几何画板的比例最高另外,教 龄长的教师、学历低的教师选择科学计算器的比例比较高,教龄短的教师、学历高的教师 更倾向于使用计算机软件这说明年轻教师、学历高的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工具种类更多7.学生能力发展对于“三大能力"中的运算能力,65.37%的教师认为学生运算能力降低°对于逻辑思维 能力的统计结果也是偏态的,认为降低的比例(43.54%)高于认为提高的比例(29.6 2%)因此,教师对这学生这两个能力的评价是倾向于负而的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选 择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的比例也在增加对于同是“三大能力"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的评价则是正面的,认为空间想象能力提 高的比例为40.47%,高于认为降低的比例31.7%这也与课程标准、课标教材增加了视图 与投彫、图形与变换等内容和要求等是相关的本次课程改革,从课程标准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注意加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探究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但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的选择出现了分化, 三个问题的回答,选择“提高''“差不多^降低''的比例大致相同,各占约1/3,这并不是我们 预期的正而评价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重点中学的教师 选择提高的比例要高于普通中学,而对于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农村学校选择提高 的比例要高于城市中学°(三)编辑制作水平1.文图表述对于教材的文字表述是否语言清晰、简洁流畅、表述规范、具有示范性,多数教师选 择了_般(56.14%),并且选择“是”的比例(35.83 %)要远高于选择否的比例(8.03%), 这说明教师对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还是基本认可的但是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这种认可度 在下降对于教材的装饰性插图,教师也还是比较认可的(认为对提高学生兴趣有作用的 占 70.03% )2・印装印色对于教材的编辑、印装质量,教师还是基本满意的(认为好的60.6.%,认为差的仅占 8.15%)对于教材的印色,多数教师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