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欧陆法律发达史》随想及读后感.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135****微信
  • 文档编号:283399860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欧陆法律兴旺史?随想及读后感 ?欧陆法律兴旺史?随想及读后感 顾娅婷 本文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15级本科生"外国法制史"课程精选论文,感谢同学们供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书籍版本信息欧陆法律兴旺史?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收在何勤华主编的中国近代法学译丛中 【书好不好读,翻译占八成】 先说一下对姚梅镇前辈的翻译的总体感受半文半白的风格,有些文言中特有的词语,比方"不宁唯是",这个词出现了许多遍,看得人云里雾里,一查原来是"除此之外"、"不仅如此"的意思初读有些不顺畅,读下去其实还好虽然有人批评翻译晦涩,但我个人认为里面掺杂的文言内容根本不至于影响阅读,现代白话文难以做到文言的简洁这本书的知识密度是不会变的,如果全按如今的白话文来,也许因为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阅读速度变快了,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字数恐怕也会变多,做一下除法,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 【每次阅读都努力在自己的体系里加一把沙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同时在读史记〔只读了十四卷,作为中法史的作业〕和卡尔维诺写的文论小册子?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虽然有点离题,但我还是想提一下。

      上世纪的作者们就开始担忧文学在21世纪的未来,因为它显得太没有用了卡尔维诺在?备忘录?中给出了答复,文学不会死,但他认为文学在两组价值"轻与重"、"简洁与繁复"〔四者固然都重要〕,每一组概念中的前一个是更加重要的,在下个世纪会得到验证另外他极为称道意大利语的简洁,我想那是因为他不了解中文读?史记?的过程中,我发现贾谊的?过秦论?中有史记的风貌,?与朱元思书?中也有史记的风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简洁古人说务去陈言,今人往往曲解为要说不一样的话,例如一人说"吃饭去",另一人必要说"去用饭";甲说"北京",乙必要说"北平",也许乙不是想唱反调只是表达对某个时代的怀缅,但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的,乙以为给一个概念换一个名字就能创造新的概念我以为务去陈言是指在内容上进行的拓展如司马迁写"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贾谊也可以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如果一种表达方式足够简洁明了了,没有必要换成更差的,这不是八股,而是选择简洁的标准一直存在,只是人们多不相信卡尔维诺在"快"中举了一个例子:"查理曼大帝晚年爱上一个德国姑娘看到主上如此沉溺于欢情,不顾君王威仪,且不问国事,侍臣们忧心如焚。

      姑娘突然死去,侍臣们松了一口气然而时日不长——查理曼的爱情没有因姑娘之死而消退,他下令把涂了香膏的姑娘遗体搬进他的寝室,并拒绝离开她图尔平大主教对这种骇人的激情感到不安,疑心皇帝着魔,坚持要检查尸体他从遗体舌头下找到了一个镶着宝石的戒指戒指一到图尔平手中,查理曼立即痴恋大主教,将姑娘草草埋葬为了防止令人难堪的处境,图尔平把戒指扔进了康斯坦丁湖查理曼从此爱上那片湖,不离开湖畔一步"这个故事很简单,但细读下来,涉及的元素其实很多我曾经向两次向同学口述,一次用自己的语言做笔录,根本找不出更加简洁的说法在口述时更加难堪,因为不是背诵而是复述,回忆情节时"然后"这个词语不免一次次来到嘴边,使故事变得拖沓 【终于要评价本书了】 读完全书,孟罗先生的客观与博学令人钦佩他在当中做出的一些推断,往往大胆而无不有理有据如对塔西佗氏之称道日耳曼蛮族而轻视罗马人,他指出,这正如"近代文明国家中挖苦家常用高尚二字以称红种人者然";如对古日耳曼法在日耳曼各支中之遗留,"虽然此各支日耳曼民族彼此长期分立,唯吾人于其中发现有相似之制度时,那么可推定此类制度大概皆为古代之制度"、"凡一种制度之名称,即可谓该制度产生之明证";他也指出一点唯物史观的谬误之处,古代社会中之奴隶之所以依赖前主,并非只因唯物史观所谓经济之理由,更为依赖前主之类血亲之保护。

      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人之实体存在必依赖于时间地点及其衍生之种种,而必受其限制,此鲜有能破其局者,而孟罗先生破之,正是这种客观的、求真的特质保证了他选用材料方面的简洁精准虽然我并没有实际做过研究工作,但是根据平时写论文积累起来的一些零零碎碎的经验,书写论文——或者可以断言,许多事情——都需要这样去解决了:收集海量的资料,然后选择资料,再是将材料整合为己用不放弃海量的资料也许是更重要的,但在不同的材料之中去伪存真也很重要,与之并列的是发现看似毫无关系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说,是在不同材料之间创造关联我自己的失败经验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常常因为选择资料的困难、阅读任务的繁重而直接不去找太多资料;而在有限的资料内,又不能理清主次,往往是应当舍去的材料不舍得舍去,应当留下的也未必全留下,最终只是赘余另一种层面上,这也可以说是抱怨之语,因为许多课本、许多书籍里的东西除了堆砌信息外,逻辑与条理并不高明,有一些"然后"也改头换面,坦然的坐落其中也或者我不能领会其中深意——考虑到课本如果编得太清楚明白,学生就不需要上课了 【来讲讲本书的具体结构】 ?欧陆法律兴旺史?分了三局部。

      第一是古日耳曼法,第二是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的融合,第三是叙说融合后欧陆法律分合之情形我无法做出什么总结来,下述自己的一些感想,根本按照在书中读到的顺序 第一卷中提到日耳曼诸部族中有一种观念"以为一要约者虽不以身为担保而以名誉为担保时,那么其要约对要约者亦发生约束力"方法就是,如果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公开宣示其债务人已丧失名誉信用我以为银行的信用体系是很新的东西,看现在的"法院失信被执行名单",不过是古日耳曼人这种方法的变体而已 第二卷叙说日耳曼法与罗马法之融合,使我受教最多我不确定我是否记错,高中历史书上似乎是这样写的"八世纪时,日耳曼人在罗马人留下的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城市"〔希望是我记错〕,所以,不算东罗马帝国,我一直认为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段是间隔开的,文艺复兴简直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而事实是:日耳曼人与罗马人曾在一片土地上生活,并且日耳曼的君主认为自己并没有背弃罗马的传统,"所有之日尔曼国王,均挂有罗马军长之徽号".日耳曼人之受罗马人影响,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剧烈,其实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在生活、法律、艺术方面皆如是,到文艺复兴时期,也许可以说是量变的积累引起了质变,终使得西欧各国的科学艺术等等都光耀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同时学中法史和外法史——当然更多是由于我太想总结出一点什么,又很粗枝大叶,我总发现西欧的历史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相似之处,在作者简述史实的时候,读到法兰西、德意志与意大利三分法兰克,实在太像三家分晋而英国距英吉利海峡与欧陆各国对抗,又与秦距关隘之利对抗中原各国别无二致而建于罗马领域上之西欧各国莫不奉罗马为正统,且欲使自身与罗马帝国发生某种关系,恰如齐桓公葵丘会盟也缺不了周王室的出席作为妆点 第三卷既分述欧陆法律分合之情形,亦谈及各国法律与国运之兴衰民法课老师曾留学德国,对罗马法与德国法特为推崇,同时指出德国人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罗马法的正宗其时颇觉德国佬一厢情愿,同是继承罗马法,德国凭什么说自己更正宗读本书才知,原来罗马法之继承基于一种永续帝国立论,即中世纪各国君主都是古罗马皇帝的继承人,因此罗马法是欧陆通行法十二世纪时,法兰西等国已成为世袭之制,为后来政治及法律奠定根底,罗马法在这些地方更多作为一种补充法来使用;而德国却因为藩镇权力坐大,王室无力控制,正值分崩离析之际,国王无意建立统一之局面,也无恢复帝国元气之企图,当然也不采取有效的改革法律的手段,德意志便只得全盘继受罗马法了。

      【外一种观点】 另外,书中谈到的寺院法对于婚姻法的影响着实令我吃惊,因为在中国关于婚姻的一些内容大体是通过伦理学来完成的现在举国崇尚科学,如认为儿童过早结婚对其身心开展尤为不利,因此中国规定的男女法定婚龄男不低于22岁、女不低于20岁,在农村里,因为一些痼习,十六七岁就结婚,在我看来已经太早了而曾看美国新闻,一些州因宗教之故,允许幼女结婚,简直不可理喻现在,看来,也很可以理解了当时寺院法是先进的,但到今天,一些宗教却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了说到宗教,美国一些州因为宗教原因,不使同性恋合法化而我的感觉是,中国的伦理学再难以对法律产生影响,没有出口了,可能某天所有的妈妈都接受了孩子的性向,同性恋还是不会合法化,遑论其他更复杂的性向了 第7页 共7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