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介绍.ppt
40页同祖国和时代共成长 做自信中国人 统编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九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组 2018 05 江苏徐州 前 言 统编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教材自2015年3月启动编写以来 在教育部教材局的直接关怀下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小蔓总主编的专业领导下 由复旦大学高国希 教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一鸣博士担任主编 来自北京 江苏 贵州 河南 广东等地的高校教师 地市级教研员和基层骨干教师组 成编写团队 历时三年 经过专家学者十多次的审查 向基层教师广 泛征集意见 编写团队反复修改打磨 出版单位严格编校把关 最终 得以定稿 这个过程凝结了参与过此项工作的所有专家学者 基层教 师 出版单位和编写团队的智慧和心血 藉此机会表示感谢 表达敬 意 一 二 三 CONTENTS 教材的编编写思路 教材的内容结结构 教材的编编写特点 目 录 一 教材的编写思路 一 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尤 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将国家和 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 法治素养提升 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 努力回答 培养什么人 怎样 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的时代命题 二 思想立意 本册教材以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为价值追求 通过全景 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 取得的伟大成就 面临的时代挑战和 作出的积极应对 引导学生心怀祖国 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 感 受与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 追梦出彩 共享 共 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做自信中国人 三 学科依据 本册教材编写依据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和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遵循生命的逻辑 生活的逻辑和知 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 需求出发 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 我与国家和社会 的关 系 将 我 的生命感受与国情 法律 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 知识相融合 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 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 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 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 接受和内化 教材中设计的学习主题 改革开放 创新驱动 中华一 家 中国梦 民主价值 法治中国 精神家园 美丽中国 富强 民主 和谐文明 二 教材的内容结构 九年级上册教材 富强与创创 新 踏上强国 之路 创新驱 动发展 民主与法治 追求民主 价值 建设法治 中国 文明与家园 守望精神 家园 建设美 丽中国 和谐谐与梦想 中华一家 亲 中国人 中国梦 内容解析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 价值观释义 富强 强国富民是自古以来 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强烈 期盼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 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2 单元主旨 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 富起 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走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共同富 裕的发展道路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 家 富强好比国之脊梁 坚持改革创新 中国号 巨轮必将到 达富强彼岸 3 单元结构 富强与创新 踏上强国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促发展 中国腾飞谱 新篇 走向共同富裕 改革进行时 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驱动发 展 创新改变生活 感受创新 创新引擎 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强国 万众创新 4 内容解读 1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回顾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四十年创造中国腾飞新奇迹 面临新挑战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人民为中心 共享发展成果 推动社会建设 2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生活中感受创新 了解创新的基本特征 认识创新的价值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万众创新 弘扬创新精神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1 价值观释义 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 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 真实和管用的民主 坚持党的领导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依法治国 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健康发展 坚持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 单元主旨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 最真实 最管 用的民主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推进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是建设法治中国 的时代要求 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 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 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3 单元结构 民主与法治 追求民主价值 生活在民主国家 民主的足音 新型的民主 参与民主生活 行使民主权利 增强民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 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 4 内容解读 1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 民主参与的直接性 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 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社 会主义民主 2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要求良法善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绘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蓝图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厉行法治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1 价值观释义 文明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传承中华文明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单元主旨 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 凝结着民 族的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得 天独厚的基础 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 我们更加需 要坚定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筑中国精 神 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 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 资源 环 境问题 我们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走绿色发展 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 共筑生命家园 3 单元结构 文明与家园 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美德万年长 凝聚价值追求 高扬民族精神 构筑中国价值 建设美丽中国 正视发 展挑战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 内容解读 1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身体力行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创造精彩人生 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正视发展挑战 坚持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坚持节约资 源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1 价值观释义 和谐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和谐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价值追求 实现社会和谐 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身 人与他人 人 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单元主旨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 国家要发展 民族要振兴 人 民要幸福 都要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实现社会和谐 必须 处理好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现社会和谐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 维护祖国统一 进入 新时代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中华一家 亲 共圆民族复兴梦 圆梦路上 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 做自信 中国人 3 单元结构 和谐与梦想 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 维护 祖国统一 反对分裂 一国两制 中国人 中国梦 我们的梦想 民族复兴梦 新时代 新征程 共圆中国梦 圆梦大舞台 自信的中国人 4 内容解读 1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是增进民族团结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维护祖国统一 必须坚决反对分裂 坚持一国两制 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推动台湾 问题早日解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进入新时代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中国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好的历史机遇 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 量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自信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对文化有底气 对发展有信心 三 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 贯穿价值观教育逻辑 本册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贯穿始终 尽 力避免向学生进行简单灌输 而是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主题学习活动 引 导学生在了解 感受和体验国家的建设成就 面临的现实挑战和采取的 积极行动中不断体认 我 与国家发展 社会进步的现实关联 逐步理 解和认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宏大愿景 将国家认同具体化为对 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的认同 在理性辨析 主动参与和代入体验中构建 丰富完整的学习经历 搭建起价值观形成的思想 脚手架 完成成人 社会教育意图与个人成长需求间的意义连接 从而推动和促进个体价值 观的形成和发育 例如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中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相 关的活动场景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国家富强与生活变化 间的关联性 从而体验 富强 的发展意义 形成对国强民富的 价值体认 二 突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核心 将培养爱国主义品质作为本册 教材的思想教育底色 本册教材不仅专课讨论民族精神培育 而且将 爱国渗透在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中 不仅对近代以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 历程分项展现和回顾 而且对当下国家发展取得的历史进步给予充分 观照 从而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不仅有先进人物事迹的深度 考察 也有对时代人物群像的扫描 而且对爱国事件多有分析 解读 不仅向学生讲述感天动地的爱国故事 而且引导学生对理性爱国进 行深入辨析 教材通过民族精神教育 引导学生对国民身份形成自觉认同 不 仅认同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 而且认同支撑国家发展的民族精神 不 仅认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而且认同民族和国家的英雄榜样 不 仅认同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而且认同对国家发展所肩负的历史 使命 例如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在分析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和表现 回顾了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当前复 杂思想背景下如何爱国进行深入讨论 三 开展 四个自信 的教育 本册教材将 四个自信 的教育与中国梦联系起来 将宏大 抽象的意识形态教育化作 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 做自信中国人 的具体教育命题 进入新时代 培养 自信的中国人 无疑是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任务 本册教材一方面积极回 应时代召唤 将 四个自信 教育贯穿所有的课题 另一方面将 四个自信 教育与中国梦的实现联系起来 与学生个人的中国 梦联系起来 将宏大抽象的教育主题与学生个体经验联系起来 将意识形态教育化作 成人 成己 的教育命题 将祖国与时 代进步和人的发展 国民培养联系起来 例如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从共圆中国梦引向做自信 中国人 揭示了自信中国人的时代内涵 即对国家有认同 对文 化有底气 对发展有信心 提出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的历史使 命 感谢各位老师 期待批评指正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祝您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