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ppt
40页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加强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之一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之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 1 1、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2 2、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和基本原则 3 3、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 和法律渊源和法律渊源 4 4、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5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 6、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第一节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三)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的作用1 1、法的概念、法的概念2 2、法的特征、法的特征( (一一) )法的概念与特征法的概念与特征1 1、法的概念、法的概念2 2、法的特征、法的特征((1 1)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 2)法由专门机关制定和解释法由专门机关制定和解释3 3)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 4)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 5)法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法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1 1、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社会主义法的本质2 2、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1 1、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为以下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三个方面:((1 1)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 众共同意志的体现;众共同意志的体现;((2 2)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 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3 3)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 意志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的物意志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的物 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 2、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国家强制力和人们自觉遵守相结合的统一;国家强制力和人们自觉遵守相结合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2 2、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社会主义法的作用1 1、法的作用、法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的作用1 1、法的作用、法的作用(1)(1)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2)(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2 2、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社会主义法的作用((1 1)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建设文明建设((2 2)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建设文明建设((3 3)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文明建设((4 4)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 文化关系的发展。
文化关系的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一)法律制定法律制定(二)(二)法律遵守法律遵守(三)(三)法律执行法律执行(四)(四)法律适用法律适用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正确认识法治(一)正确认识法治•(二)依法治国(二)依法治国•(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1)法治的基本含义法治的基本含义(2)(2)法制与法治的关系法制与法治的关系.(3)(3)法制与人治的关系法制与人治的关系1 1、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2 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节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与特征(二)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二)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三)民主与法制互依互存(三)民主与法制互依互存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与特征 1 1、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符合民主本意的民主,它是以社会主是符合民主本意的民主,它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义本质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 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1 1)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人民民主导的人民民主 ((2 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 当家作主的民主当家作主的民主 ((3 3)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 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4 4)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 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 1、法治的基本观念、法治的基本观念 法治观念在社会领域,它表现为法治观念在社会领域,它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究””在法治领域,它就表现为依法在法治领域,它就表现为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司立法、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司法、依法监督等等。
法、依法监督等等2 2、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观念((1 1)民主法治的观念民主法治的观念 ((2 2)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 ((3 3)公平正义的观念公平正义的观念 ((4 4)平等自由的观念平等自由的观念 ((5 5)保障人权的观念保障人权的观念 ((6 6)安定有序的观念安定有序的观念 ((7 7)良法善治的观念良法善治的观念8 8)共同富裕的观念共同富裕的观念(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互依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存、相互促进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制的性质和内容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的重要实现途径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一)性质(一)性质(二)关系(二)关系(二)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结构上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总量上的总量上的等值关系等值关系功能上的功能上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一重要原则已经载入我国宪法之这一重要原则已经载入我国宪法之中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三节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一)国家安全是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国家安全是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二)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家安全观(二)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家安全观(三)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三)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法(一)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法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二)国家安全的种类(二)国家安全的种类(一)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一)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四节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法律思维的概念(一)法律思维的概念 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依法行政、依法行事。
依法行政、依法行事 (二)法律意识(二)法律意识 1 1、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的概念 2 2、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1 1、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的概念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法律意识的内容十知识和心理的统称法律意识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分广泛,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制度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对现行法律制度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规定的理解,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法的评价等等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尊重、执行和维护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 2 2、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法律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良良好的法律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主体和客观环境的有好的环境和条件,主体和客观环境的有机结合,对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具有重机结合,对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要作用 ((1 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 2)充分发挥法的作用充分发挥法的作用 ((3 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法律权威的概念(一)法律权威的概念(二)法律权威的结构(二)法律权威的结构(三)法律权威的养成(三)法律权威的养成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小结教学小结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了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加强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之一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之一问题探索问题探索 1 1、试述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试述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 作用?作用? 2 2、依法治国的内涵?如何理解依法治、依法治国的内涵?如何理解依法治 国的必要性?国的必要性? 3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 4、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5 5、什么是法律意识?大学生如何增强、什么是法律意识?大学生如何增强 法律意识?法律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