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桥梁设计丛书《连续梁桥》勘误(徐岳等编著).pdf
8页勘误声明勘误声明 公路桥梁设计丛书《连续梁桥》(徐岳,邹存俊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 年 5 月第一版)出版后,陆续发现了一些文字或公式方面的印刷错误,有的是由 WORD 系统版本转换出版系统过程造成,有的则是作者疏忽本想重印时一并勘误,但一直未能实施,给广大读者带来许多不便,为此全体作者一直深感愧疚,这里特别向读者深表歉意现将原本准备重印时的勘误材料一并通过网络发布,以尽量减少读者不便、弥补作者的缺憾同时,全体作者向反馈问题的读者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目录目录 P2 第九行“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改为“持久状况承载能力” 第一章第一章 P16 倒数第六行“作用组合效应”改为“作用效应组合” 倒数第五行“强度”改为“承载能力” P17 右下角“图 1-19 有限元法计算流程图”改为“图 1-19 有限元法计算流程” P29 第四行“两端”改为“梁端” 第五行“梁段”改为“梁端” 图 1-38 c)中,公式改为“2121211212LLLeLeLfLf NcAy ” P32 倒数第七行中“22sinWFF”应改为“22sinWFF” P35 式(1-26)中“22(1)211 1120(1){( ,)( ,)}LtLM dxM dxXdtdtEIEI” 应改为“22(1)211 1120(1){( ,)( ,)}LLtLM dxM dxXdtdtEIEI” P38 图 1-46 中 a)中“( )( )sstEt”应改为“( )( )cctEt” 图 1-46 中 b)中“( )st”应改为“( )ct” P39 式(1-48)中“ dVEt Vc0”应改为“ dVEtE Vc0” 式(1-50)中“00TF”应改为“0TF” 倒数第十四行中“施工过程相应”前加“与” P40 式(1-53)中“1it ”应改为“1it” 式(1-56)中“”应改为“t” 式(1-56)下第一行“式中,iitt1”应改为“式中,iittt1” P41 倒数第十七行中“*/i iE”应改为“*/i iE” 式(1-71)中“( , )iit t”应改为“1( ,)iit t” P42 图 1-48 中“** 0101iFK ”应改为“** 00i iiFK ” 式(1-74)应改为“6 0160 109/10scmsccmcmfff” 式(1-76)应改为“ 0.51 2 01/350//s sssttttt h httt ” P43 第一行中去掉“、” P46 图 1-52 下第一行中“T”应改为“1T” 图 1-52 中最右边的公式里, ys应改为“ ys’” 式(1-88)上倒数第一行中“次力矩”应改为“次应力” P47 图 1-53 图名中“竖向温度梯度曲线”应改为“竖向梯度温度” P48 式(1-95)应改为“11121111212222221212ininiiiiiniinnninnnnkkkkP kkkkPkkkkPkkkkP ” 式(1-96)中应改为“” P49 式(1-99)应改为“1112111121222222120 00000niniiiiiinnnnnnnikkkPk b kkkPk bkk bkkkPk b ” 式(1-99)下第三行去掉“iP ” P51 式(107)中“sdS”改为“ldS” P54 式(1-111)应改为“maxmin1maxmin1()()1 ()()()()1 ()()bbub u ububppeubuu b ububppeMeKMKenKKeeAMeKMKenKKeeA” P55 式(1-113)应改为“maxmin1maxmin1()()0.5 ()()()()0.5 ()()ubbbbubck u ububppeuubuuubck b ububppeMKeMKee WWfnKKeeAMKeMKee WWfnKKeeA(+)(+)” P57 第十三行的“效益”应改为“效率” P60 倒数第十行中去掉“长” P63 倒数第五行中的第一个“I”改为“i” P64 表 1-5 中表名应改为“预应力损失组合” P66 式(1-147)中最后一项应改为“' 0'' 0' ppppdahAf” 式(1-148)应改为“'' 0''''' pppdssdffcdppdssdAfAfhbbbxfAfAf” P71 第八行中“就”改为“计” 第十九行中“间距”改为“宽度” P73 倒数第十四行中“限制值”改为“限值” 第二章第二章 第 78 页,第 3 行“二级”改为“一级”。
第 84 页,“2.边界条件”的下一行“竖向横向及纵桥向”应改为“竖向、横向及纵桥向” 第 84 页,图 2-9 25 号节点约束表示错误,原图应为 ; 第 88 页,倒数第 8 行中“正温度梯度”应改为“正梯度温度”;“反”改为“负” 第 94 页,倒数第 2 行的“反”改为“负” 第 95 页,表 2-14 表名中的“反”改为“负” 第 96 页,图 2-20 图名中的“反”改为“负”; 倒数第 10 行中“截面设计与计算”应改为“截面设计计算” 第 113 页,图 2-32 a)中跨中数字 39322.8 与 13757.0 交换位置; 第 125 页,表 2-40 上一行“温度梯度”改为“梯度温度”; 第 125 页,表 2-40 的表名“温度梯度作用次内力对比”改为“梯度温度作用次内力对比”; 表 2-40 中的“反”改为“负” 第 130 页 第二行多余一个“应力”,应删除 第 132 页 表 2-46 上面倒数第三行“短期”应改为“短暂” 第三章第三章 P177 表 3-2 中第 4 行, 节点 8 (8/1L) 截面特性应与截面 4 相同, 即将“6.473、0.718、1.364”分别改为“6.470、0.716、1.357” P.179 倒数第 10 行及图 3-2 中的“反”改为“负” 倒数第十五行应删除“和剪力效应”字样 P.188 图 3-11 中的“反”改为“负” P210 倒数第十一行中“短期作用”改为“作用短期” P212 第六行中“内差”改为“内插” P218~219 表 3-38 中的“反”改为“负” P220 表 3-40 中最大主拉应力单位改为“MPa” 第四章第四章 P230 倒数第 6 行各荷载之间的“,”改为“、”; 倒数第六行“负弯矩束”改为“正、负弯矩束”; P241 式(4-5)下一行“式中符号如图 4-8 所示”改为“式(4-5)中符号如图 4-8 所示”; P245 倒数第 2 行的“反”改为“负”; P248 图 4-13 的图名应改为“基础变位作用次内力包络图” P251 图 4-14 及表 4-18 中的“反”改为“负” P252 第 7 行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第 8 行“长期效应组合”中删除“组合”; 第 12 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长 期效应组合”中删除“组合”; P253 第一行“内力组合(一)”改为“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一)”; 图 4-15 中 b)右边孔跨中删除“-395.4”; 图 4-15 图名“内力组合(一)”改为“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一)”; 表 4-20 表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P254 第一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图 4-16 图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表 4-21 表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 P255 第一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 图 4-17 图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 倒数第九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P257 表 4-23 下文第五行“预加力的作用”改为“预加力作用” P258 第 12 行“15.24”改为“15.2”; P269 倒数第 2 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倒数第 1 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 P270 倒数第 2 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改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基本组 合”; P271 表 4-39 表头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倒数第 2 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图 4-24 图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 P272 表 4-40 表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 倒数第 2 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 图 4-25 图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改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 P273 第七节名称“持久状态”改为“持久状况”; 第一行“持久状态”改为“持久状况”; 第 5 行“持久状态”改为“持久状况”; P276 第 1 行“作用的短期效应”改为“作用短期效应” 第 2 行“考虑长期效组合影响”改为“考虑长期效应组合影响”; 第 3 行“限制”改为“限值”; 第 8 行“作用长期组合”改为“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P277 表 4-43 下第 3 行“短期效应”改为“作用短期效应”; P281 倒数第 11 行,“使用阶段压应力”改为“使用阶段预应力”; P282 表 4-48 下面第 7 行,“受压区压应力”改为“受压区预应力”; P285 倒数第 3 行“桥梁设计道数”改为“桥梁设计车道数”; P286 倒数第 2 行的“反”改为“负” P287 表 4-52 中的“反”改为“负”; 表 4-52 下第 1 行及第 2 行的“温度梯度”改为“梯度温度”, 第 3 行“反温差”改为“负梯 度温度”; P288 倒数第 2 行“三个设计状况”改为“三种设计状况”; P289 第 1 行“短期效应”改为“作用短期效应”; 第 1 行“长期效应”改为“作用长期效应”; 第 4 行“短期效应”改为“作用短期效应”; 第 4 行“长期效应”改为“作用长期效应”; 第 8 行“长期效应”改为“作用长期效应”; 第 9 行“作用效应组合”改为“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表 4-54 表头“作用效应组合”改为“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P290 表 4-55 上第 4 行“限制”改为“限值”; 表 4-55 上第 2 行“限制”改为“限值”; P292 倒数第 2 行“限制”改为“限值”; P296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