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找矿效果-中国协会.doc
7页附件:“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公示材料 紫金山浅成热液-斑岩铜金银钼成矿系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发育和保存非常完整的浅成热液-斑岩成矿系统,研究价值极高,找矿潜力巨大为实现紫金山矿田新一轮找矿突破,紫金矿业集团设立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型联合创新项目“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该项目主要由紫金矿业集团开展的紫金山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勘查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深部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组成项目立足于紫金山矿田的勘查开发实践,在成矿模式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和综合找矿方法的试验和勘查应用,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和钻探验证,实现了矿田深部找矿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地质科研与勘查工作有效结合,同时也为矿田周边、深部及其它类似地区找矿勘查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1、完成项目:2008年以来,在紫金山矿田新一轮找矿突破过程中,完成的项目主要有集团公司开展的紫金山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勘查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深部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课题编号2009BAB43B04)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在实现地质科研与勘查工作有效结合的同时,为矿田周边、深部及类似地区找矿和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示范,找矿效果显著。
2、项目实施效果及创新点:①实现成矿模式研究的突破:精确厘定紫金山矿田中生代成岩成矿时代,建立了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二幕7期的岩浆演化序列;对紫金山矿田斑岩型、高硫化型、低硫化型及过渡类型的矿床成矿流体开展系统研究,理清矿田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矿物学研究手段开展紫金山金铜矿的蚀变矿物填图,建立矿田主要矿床的三维蚀变矿物分布模型和部分矿物的光谱学找矿标志;发现北东向构造控制斑岩矿体产出的规律并应用于成矿预测;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紫金山矿田各类矿床的新成矿模式,包括上杭盆地低硫化型矿床“三层地质结构”模型、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勘查模型等②实现勘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新应用:开展多种物探、化探勘查方法的试验,建立了主要矿床的勘查方法组合;基于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的蚀变矿物填图技术与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广泛应用于岩芯编录、蚀变带划分、示踪成矿流体等勘查和研究工作;利用Surpac、3DMine等矿业软件建立了紫金山浅成热液-斑岩成矿体系的三维模型;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开发条件、采选冶技术创新和金属矿产品的市场行情,采用动态工业指标进行矿床经济技术评价,显著增加了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③实现深部找矿重大突破:矿田深部找矿勘查获得全面突破,截至2014年底,新增331+332+333资源量:铜金属量230.33万吨,钼金属量13.32万吨另外,新增伴生银金属量721吨,伴生金金属量26.53吨④经济社会效益好、示范效应强:项目找矿的突破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研究成果在矿业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创新工作体制和以勘查应用推动勘查新技术发展的模式,都值得在行业中推广 3、转化和推广:项目在成矿模式理论研究突破的基础上,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和综合找矿方法的试验和应用,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和钻探验证,实现地质科研与勘查工作有效结合,找矿效果显著,同时也为矿田周边、深部及类似地区找矿和预测提供了理论、方法指导和示范在地质成矿理论和勘查方法指导下,紫金山矿田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成果显著,项目开展以来共新增331+332+333资源量:铜金属量230.33万吨,钼金属量13.32万吨,新增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为1397.03亿元 4、鉴定评价与获奖:2014年1月18日,中国黄金协会在北京组织以翟裕生院士为首的专家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完成的《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
鉴定结论是:该项目在矿田成矿模式研究、勘查技术开发和深部找矿应用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田找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获得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附件1) 四、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 1.陈景河:排名:1,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作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矿成矿地质研究及资源评价》,2000年获国家经贸委颁发的黄金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1);《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1)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负责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对项目开展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对企业产-学-研体制创新有重要的贡献个人贡献表现在:①组建了勘查和科研队伍,保障勘查和科技投入,建立了配套的管理制度;②定期组织专家开展项目技术指导,开展交流会议,组织编写项目成果专著等2.张锦章:排名:2,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作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2);《紫金山金铜矿生产勘探项目》,2005年获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排名6)。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勘查负责人,主导地质勘查工作,完成勘查项目立项、实施、管理、报告编写等工作对勘查技术研究和深部找矿成果有重要贡献,表现在:①创新动态利用工业指标评价矿床,针对不同矿体类型的成本指标,应用综合工业指标,开展勘查和综合找矿评价,达到矿床开发经济合理、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②对紫金山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具有重要贡献,发现并探明了东北矿段、东南矿段、紫金山Ⅺ矿带、西南矿段等大中型矿床3.祁进平:排名:3,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3);《大陆碰撞体制的成矿作用研究及找矿应用》,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6);2013获第五届福建省地质科学技术奖—银锤奖;2010年获厦门市第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补贴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科研负责人,主导开展地质科研工作,完成科研立项、实施、管理、结题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系列工作个人贡献表现在:①对紫金山矿田新的成矿模式建立有重要贡献;②是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的主要勘查应用者,是罗卜岭斑岩矿床磁异常勘查模型的提出者,对紫金山矿田三维综合建模方面有重要贡献;③通过理论研究指导了勘查实践,对紫金山重大找矿突破有重要贡献。
4.胡惟和:排名:4,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作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4)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地质勘查的高级顾问,是勘查工作的主要组织和管理者,对紫金山深部找矿突破有重要贡献,对勘查方法研究有贡献,表现在:①是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的主要发现者,主导完成了罗卜岭详查项目的立项、设计、实施、质量管理、资源/储量估算、详查报告编写;②对紫金山矿田物化探勘查方法、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提出了指导性意见5.曾宪辉:排名:5,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作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矿成矿地质研究及资源评价》,2000年获国家经贸委颁发的黄金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2);《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5)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指导地质科研和勘查技术,组织地质科研和地质勘查队伍个人贡献表现在:①科研队伍和勘查队伍的组织者,落实各项资金计划,保证项目运行;②组织并参加勘查项目设计、勘查报告的评审,提出勘查工作建议,指导找矿勘查;③组织参加科研项目立项评审,财务验收等,对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指导。
6.邱小平:排名:6,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福州大学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6)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对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演化和成矿序列研究有重要贡献,表现在:①组织完成“紫金山矿田中生代成矿岩浆作用和相关成矿演化序列研究”课题的组织、立项、实施、报告编写等工作;②精确厘定了紫金山矿田中生代成岩成矿时代,建立了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二幕七期的岩浆演化序列,揭示了成岩构造背景、壳幔相互作用等信息,为紫金山区域成矿预测提供依据7. 钟军:排名:7,技术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北京大学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在紫金山矿田成矿流体和同位素研究等方面有重要贡献,表现在:①组织完成“紫金山金-铜矿田三维蚀变模型、流体-成矿系统研究与深部找矿预测”课题组织、立项、实施、报告编写等工作;②完成紫金山矿田斑岩型-浅成热液成矿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等工作,开展包裹体填图工作,为紫金深部成矿预测提供依据,构建了热液蚀变-流体演化模型。
8.张进高:排名:8,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福建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福建省双旗山地区金矿控矿地质条件研究》,1997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2);《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8)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在紫金山矿田开展了多种物探、化探勘查方法的试验工作,对勘查方法集成研究有重要贡献:①组织完成了“紫金山矿田物化探勘查技术示范研究”课题的组织、立项、实施、报告编写等工作;②对罗卜岭矿区和悦洋矿区两个典型矿床进行多种物探、化探方法技术的试验,建立紫金山矿田典型矿床的找矿模型,探索紫金山矿田深部及其外围有效的物探勘查方法组合9.薛凯:排名:9,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9)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勘查项目的技术管理者,对紫金山深部找矿突破有重要贡献,对勘查方法应用有贡献,表现在:①是紫金山东北矿段,紫金山深部Ⅺ矿带等勘查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对勘查组织实施、质量管理、资源/储量估算、各类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做出了重要贡献;②是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的主要勘查应用者,对勘查技术实验研究、紫金山矿田三维综合建模方面有贡献。
10.李晶:排名:10,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紫金山矿田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2014年4月,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10)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对勘查新技术引进和开发有重要贡献,表现在:①是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者,主导开展了紫金山三维蚀变矿物填图工作,建立了紫金山、罗卜岭三维蚀变模型,指导找矿勘查;②建立了近红外矿物学找矿标志,发现了绢云母Al—OH波长和明矾石1480nm特征吸收峰的成矿指示意义,对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③利用3DMine建立了悦洋矿床三维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