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
8页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 机械伤害事故的概念及种类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常见的事故之一机械伤害指机 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即刀具飞出伤 人,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设备的转 动机构缠住等造成的伤害已列入其他事故类别的机械设备造成的机 械伤害除外,如车辆、起重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等设备运动机械都可造成伤害,齿轮、皮带轮、卡盘、联轴节等都是作 旋转运动的旋转运动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形式是卷带、绞碾、挤压 和物体打击操作人员的手套、衣服、领带以及长辫长发,若与旋转 部件接触,则易被卷进或带入机器机械设备零部件作直线运动亦可造成人的伤害企业中用于金属 成型的冲床、剪板机、刨床等都是作直线运动的它们造成的伤害事 故主要有撞击、刺割、砸压等二、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从安全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来看,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可以从人、 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人、机、环境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出 现缺陷,都有可能引起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误触开关或违章开机操作者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过 紧张而发生误操作或误动作或操作者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 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以及监督检查不够。
2、 违章作业操作者不按规程进行操作违章作业一般都是因 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心存侥幸造成的 认为一次违章不一定会造 成事故检修、检查机械时,忽视安全措施检修时,未采取必 要的预防措施,如未断电作业、电源处未悬挂警示牌等不小心进入 机械危险部位或是未与操作人员联系,盲目接触机械危险部位3、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二) 物的不安全因素1、 设计不当致机械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故障,防护及安全装 置失灵等2、 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无安全防护设施;二是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损坏;三是解除了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四是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使用安全防护设施三)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噪声干扰、照明光线不良、无通风、温湿度不当、场地狭窄、布 局不合理等三、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对策机械危害风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使用方法和 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还与人们对危险的了解程度和 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措施有关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高操作者或人员的安全素质,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辨别危 险和避免伤害的能力,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对危险部位进行警示 和标志;二是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位的次 数,采取安全防护装置避免接近危险部位,注意个人防护,实现安全 机械的本质安全。
一) 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2、 抓好三级安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考核提高安全意识和 安全防护技能做到 “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 懂工艺流程;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3、 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4、 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或巡回检查;5、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操作或习惯性违章二) 注重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1、关键要抓设备结构设计合理,严格执行标准,把住设计关在设计过程中,对操作者容易触及的可转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对 不能封闭的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对运行中的生产设 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限速装置和防坠落、 防逆转装置;对电气线路要有防触电、防火警装置;对工艺过程中会 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或有害蒸汽的设备,应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 装置,并要有吸入、净化和排放装置;对有害物质的密闭系统,应避 免跑、冒、滴、漏,必要时应配置检测报警装置;对生产剧毒物质的 设备,应有渗漏应急救援措施等2、 机械设备的布局要合理按有关规定,设备布局应达到以下要求:(1) 机械设备同距:小型设备不小于0.7m;中型设备不小于lm;大型设备不小于2m。
2) 设备与墙、柱间距:小型设备不小于0.7m;中型设备不小 于0.8m;大型设备不小于0.9m3) 操作空间:小型设备不小于0.6m;中型设备不小于0.7m; 大型设备不小于1.1m4) 高于2m的运输线有牢固的防护罩3、 提高机械设备零、部件的安全可靠性(1) 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工艺和安全系数2) 操纵器必须采用联锁装置或保护措施3) 必须设置防滑、防坠落及预防人身伤害的防护装置,如限 位装置、限速装置、防逆转装置、防护网等4) 必须有安全控制系统,如配置自动监控系统、声光报警装 置等5) 设置足够数量、其形状有别于一般的紧急开关4、 加强危险部位的安全防护从根本上讲,对于机械伤害的防护,首先应在设计和安装时充分 予以考虑:包括安全要求、材料要求、安装要求其次才是在使用时 加以注意如带传动通常是靠紧张的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 的它既具有一般传动装置的共性,又具有容易断带的个性,因此对 此类装置的防护应采用防护罩或防护栅栏将其隔离,除对2m以内高 度的带传动必须采用外,对带轮中心距3m以上或带宽在15cm以上.或 带速在9m/s以上的即使是2m以上高度的带传动也应该加以防护 对链传动,可根据其传动特点采用完全封闭的链条防护罩,既可防尘, 减少磨损,保持良好润滑。
又可很好地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国务院在1956年发布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第32条规定:“传 动带、明齿轮、砂轮、电锯、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和 飞轮等危险部分都要安装防护装置因此,在设计传动装置的安全 防护罩时,应坚持实用、坚固、耐久、美观这一原则若设计出一种 自动防护装置能把人体的任何部位从危险区中推出或拉出为最理 想1)对各种机械的传动带、明齿轮、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 轮、飞轮等易伤人体的部位都必须有完好的防护设施投入运行的机 械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应坚决抵制使 用自制设备必须具有科学依据,符合安全要求,应经专业部门鉴定 合格才允许投入运行为了避免出现人身事故,应有可迅速停车的装 置操作人员要按有关要求穿戴防护用品① 皮带轮:安装皮带轮要注意松紧程度,装得太紧,致使皮带 拉断,装得太松会影响机器正常转动对于皮带传动的防护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防护罩将皮带安全遮盖二是使用栅档防护,使皮带在转动中避免人体与皮带轮的危险部 位接触② 齿轮:在齿轮传动中最危险处是齿轮啮合部位,以及齿轮的 轮辐间的空隙处,为了避免齿轮传动所发生的危险必须装有防护罩, 并要将齿轮全部遮盖封闭对齿轮传动、摩擦轮传动的防护都应根据其 特点分别在啮合区域安装防护装置,有可能的应将齿轮装入全封闭的 机座内。
而摩擦轮表面光滑,因此可不用整体式防护,而仅局部防护 其接触部位即可③ 链传动:链传动的危险部位是在链条进入链轮之处,在距离 地面2tn以内并露在机座以外的链条传动系统,均应装设防护罩④ 轴:所有凸出于轴面或是不平滑的附体,如:键、固定螺钉 等,露头固定螺钉尤其有害,在生产中,有可能将人的衣服卷住,而 发生伤害,因此必须安装防护轴套对于转动轴在离开地面高度2rn 以内,除置于机器内部者外,其余露出部分必须全部加以遮盖,防 护⑤ 联轴器:转动轴的联轴器所发生的危险基本与轴相类似,但 其严重程度比轴更大,因表面光洁度比轴差安全的联轴器必须无凸 出的不平整部分,螺栓头及螺母均应埋头在联轴器内,或者设计时将 联轴器外径边缘大于螺栓紧固尺寸总之联轴器在转动中,有可能发 生危险的部位,都必须有档板罩盖等防护措施机械设备传动系统,归纳起来就是一个“轮” 一根“轴”,轮和 轴的安全装置必须要符合标准,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对齿轮传动、 摩擦轮传动的防护都应根据其特点分别在啮合区域安装防护装置,有 可能的应将齿轮装入全封闭的机座内而摩擦轮表面光滑,因此可不 用整体式防护,而仅局部防护其接触部位即可2) 检修、检查机械设备时,必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施工现 场必须设专人监护,并要坚守岗位,认真负责被检修的机械必须切 断电源,并落实安全控制电源措施,防止因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临时 停电等因素而误判造成事故切断电源后,必须挂好“现在检修,严 禁合闸的停机警示牌必须做到谁挂谁取,专人负责,并应公开标明 负责人姓名机械恢复运转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 认人员都已安全撤离后方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人员留在机 械设备内进行试车遇有意外停电情况,必须将机械设备处理至安全 状态,防止复电伤人任何人员要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取物、采 样、干活、借道等),都要严格执行防范事故的安全联系制度,事前 必须与当班机械操作人员直接联系,经同意并在停机和有可靠的安全 措施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正在停车的机械也必须遵守安全联系制度, 非当班负责操作人员严禁擅自开动机械,因工作需要开机时,必须与 当班人员联系,由当班人员操作3) 各种电源开关要布置合理并应有明确标志,防止误启动设 备发生伤人事故对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应设置警示牌、护 栏及盖板等,防止操作人员发生误动作三)重视作业环境的改善1、 布局要合理;2、 照明要适宜;3、 温、湿度要适中;4、 噪声和震动要小;5、 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另外,还须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必须经过严格的专门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要使机 械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做到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