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知识点汇总.doc
3页高中生物《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知识点汇总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显微镜使用方法总结: 1、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 2、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观察的标本应选择没有细胞重叠的区域 3、若镜头脏了,不能用手擦,也不能用布擦,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 4、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导致物像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反光镜调整不好,会导致视野一半明亮,一半黑暗 知识点拨: (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l (1)放大倍数问题 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关系: ①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m/10(个) ②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2=m/100(个) 2、显微镜的放大径向放大,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的是长和宽不是面积 3、目镜和物镜的比较: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上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象清晰时距离装片越近 4、污点位置分析: (1)污点的位置可能有三个:物镜、目镜或装片 (2)判断方法:先移动装片,若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若不移动,再转动目镜,若污点也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
若污点不转动,在转动转换器换用其他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5、成像: (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状态如“b”成的物象是“q” (2)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时,物象在“左下方”就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即在哪往哪移 6、高倍镜、低倍镜与视野大小、明暗的关系: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