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教案4个课时.pdf
8页第三节美洲课时安排: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 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 “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二、教授新课㈠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2. 读图 1-31 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北美洲: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 180°经线以东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南美洲: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 30°w以东,最西在 80°w以西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2. 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鼓励学生讲解, 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 地理问题的搜集、 思考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本节课内容(对于知识的回忆要积极主动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三节美洲课时安排: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 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重点::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总结作业情况二、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三、教授新课:㈡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 1-35、1-36 读图分析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对照板图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在板图中分别标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区的代号: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指导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 米) ;地势起伏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南美洲:世界第四( 600 米) ;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冰川最广的地, 区,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 .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四、练习:教材 27 页第 1、2、3 题五、小结: 强调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对比六、作业: 列表对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七、教学反思:第三节美洲课时安排:第 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书 28 页 29 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通过对图 1-41、图 1-42 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重点:通过对书 28 页 29 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通过对图 1-41、图 1-42 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对书 28 页 29 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 1-41、图 1-42 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提出问题, 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讲述新课: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㈢气候特征(指导学生读图、读书)1. 根据书 28 页图 1-37 和图 1-38 分析美洲的 1 月 7 月平均气温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2. 根据书 29 页图 1-40 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3. 根据书 29 页图 1-41 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鼓励学生总结北美洲 : 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南美洲 : 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利用书 29 页图 1-42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利用书29 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 1-42 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㈣河流 (学生读图对比分析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三、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三节美洲课时安排: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⑴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⑵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⑶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2.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 教育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⑵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说说美洲的气候特征。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根据日常经验尝试总结地理特征二、导入新课:简单介绍美洲的国家像美国、 加拿大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经济大国,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闻名的国家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㈤人口与经济阅读美洲政区图,分别找出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通过指图辨认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渥太华. 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人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这一部分知识通过书上 31 页阅读材料分析强调北美洲以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为原始居民 . 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 被誉为“世界人中大熔炉” . 说明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 . 2. 语言美国和加拿大通行英语,加拿大东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语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名称来源1. 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清晰2. 经济① 美国是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② 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③ 墨西哥是与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④ 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⑤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能源矿产以石油最为重要, 金属矿产以铁、铜、铝土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四、作业:单元检测的内容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