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4宏观经济管理串讲整理.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1619575
  • 上传时间:2018-05-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竞争导致垄断2、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3、不能保证公共产品充分供应4、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5、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6、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二、宏观管理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1、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的影响3、利益集团对宏观决策的干扰4、宏观政策“时滞”的影响5、市场主体“合理预期”的影响三、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2、政府的宏观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防止滥用权力3、政府宏观管理的政策目标要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4、宏观决策必须科学化、民主化 2 -5、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四、政府体系及其内部协调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1、政府体系及其结构政府是一个多部门、多层次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组织体系政府系统的横向分列结构政府(三大系统) (多个部门)政府系统的纵向分层结构(中央-省(自治区)市-地市-县市-乡镇)2、政府体系的内部协调政府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1)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2)政府各层级之间的协调(3)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五、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成因的解释1. 消费不足以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周期,主要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2. 货币因素主要根据是货币信用的波动其主要观点是: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高涨与衰退、繁荣与萧条的交替都源于货币因素 3 -3. 投资因素a. 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投资过度与经济结构失衡的状态之所以反复出现,其原因就在于货币因素b. 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产生于资本品生产的变动4. 农业因素最典型的解释是著名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杰文斯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 5. 技术创新因素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用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中的创新活动来解释经济周期6.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于经济周期的分析特点是,强调心理因素对于经济过程的影响力其实质是一种预期7. 加速原理认为经济扩张的动力来自于消费而不是投资,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是消费品需求的变动六、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1.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当明显2.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 4 -在工业化阶段,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紧密关联。

      3. 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总量矛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4. 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最典型的是两个三年调整时期,实质是一种政策性的周期波动5. 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的上升,对外经济关系也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大国里,我们的对外依存度是最高的,既超过日本,更远高于美国而对外依存度越高,经济周期波动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几率就越大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1.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在要求生产活动在什么范围内进行,就要求资源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旧体制的否定,而不是对管理方式与手段的否定因而并不否定计划管理本身存在的合理性3. 市场缺陷要求计划管理 5 -4. 加强计划管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八、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用以规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1、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合理化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功能是:按照产业发展演进的规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规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重工业化规律;高加工度化规律2、产业组织政策调整产业内部企业间关系的政策为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着眼点是解决“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维护有效竞争产业组织政策由两类相辅相成的政策组成:一类是限制垄断的政策,一类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政策 3、产业布局政策- 6 -是促进产业的地区分布合理化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资源在空间上合理配置九、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2、资源因素资源状况-经济发展-就业条件和机会3、经济因素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4、教育因素教育水平—人口素质—劳动力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就业水平5、科技因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减少用工 科技进步-新型产业-新的就业机会6、收入因素低收入阶段:收入-闲暇 劳动力供给增加就业压力加大- 7 -高收入阶段:收入-闲暇劳动供给相对少就业压力相对小十、我国的就业形势1、就业压力依然巨大2012 年 1 月 24 日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 》在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就业形势时指出:“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

      ”城镇登记失业率(1)2003 年为 4.3%,2004 年为 4.2%,2005 年为 4.2%,2006 年为 4.1%,2007 年为 4.0%,2008 年为 4.2%城镇登记失业率(2)2009 年为 4.3%,2010 年为 4.1%,2011 年为 4.1%,2012 年为 4.1%,- 8 -2013 年为 4.05%城镇新增就业 2009 年 1102 万人 2010 年 1168 万人 2011 年 1121 万人 2012 年 1266 万人 2013 年 1310 万人2、就业工作的两大压力(1)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2011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 631.1 万人;2012 年为 680 万人;2013 年为 699 万人;2014 年达到 727 万人2)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压力农民工二代甚至三代就业问题十一、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格局1、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2)兼顾效率与公平2、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现实格局及其调整(1)现实格局劳动所得过少,资本所得过多;居民收入比重偏低,政府收入- 9 -比重偏高 (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基本思路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着力点 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 逐步降低宏观税负 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切实维护劳动者收入权益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十二、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1、从基尼系数看改革开放前,城市为 0.16-0.18,农村为 0.21-0.242000 年城乡综合基尼系数为 0.412 2003 年 0.479, 2004 年 0.473, 2005 年 0.485, 2006 年 0.487, 2007 年 0.484, 2008 年 0.491,- 10 - 2009 年 0.490, 2010 年 0.481, 2011 年 0.477, 2012 年 0.474 2013 年 0.473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83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 1.70:12009 年为 3.33:1, 2010 年为 3.23:1,2011 年为 3.13:1,2012 年为 3.10:1,2013 年为 3.03:1 1990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为 824 元 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917 元,绝对差距 16648 元。

      3、地区收入差距2010 年东部地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 147.2:101.0:100:100.9  2011 年上海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最低,前者是后者的 2.42 倍 2011 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最低,前者是后者的 4.11 倍 11 -4、行业收入差距1978 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人均工资之比为1.38:12010 年为 4.2:1(金融业 70146 元;农林牧渔业 16717 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 年证券业工资水平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高 6 倍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差距达 11 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数据,行业收入差距为 15 倍如果把证券业归于金融业一并计算,行业差距仍高达 6 倍5、以历史眼光看待我国收入差距(1)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2)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过程中必经阶段(3)并未导致“两极分化”(4)我国有能力解决差距问题十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1、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在我国出口额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到 10%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目前我国的出口规模和日本大体相当,但我国每个单位美元能源消耗是日本的 10 倍,一些优势产品的贸易规模虽大,但获得的相对利益不多 2、进口贸易缺少定价“话语权” 12 -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近十多年来,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快,但占比仍然低,且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12 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 10.16%4、针对我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增无减 据 WTO 统计,1995-2008 年中国遭受反倾销立案 677 起,占全球反倾销立案的 19.75%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2012 年,WTO 共受理 144 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其中以中国为主要贸易争端对象国的 56 起,涉及中国的 82 起十四、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走向1、从单纯鼓励出口向促进平衡贸易转变,制定和实施国家进口战略2、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承揽服务外包业务 3、在发展双边贸易的同时,加快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 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对外投资带动出口十五、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比较的启示1、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并无统一模式2、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3 -3、不同模式的形成与所有制结构、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相关4、不同模式在相互借鉴中调整和完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