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备课学案 中图版必修.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61633684
  • 上传时间:2018-1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6M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自身发展规律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1.概念:是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2.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2)地理环境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有着深远影响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2)农业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2.农业社会阶段(1)影响因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2)农业活动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3.工业社会阶段(1)影响因素: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2)工业区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的影响上升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思考 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其原因是什么?答案 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1.为什么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从人类需求的角度概括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答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生产方式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之变化,其变化如下图所示:2.读教材P17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分析该阶段这些区域农业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完成下图答案 3.工业社会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 工业社会阶段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及位置优越、海运发达的地区后工业化阶段不仅分布在以上地区,还在技术水平高、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反思归纳 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2)农业社会阶段(3)工业社会阶段影响因素结果具体表现典型案例能源资源、金属资源等,交通状况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形成工业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工业基地山东省东营,辽宁省鞍山、本溪;美国的匹兹堡等在地理位置优越和海运发达地区形成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4)后工业化阶段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回答1~2题1.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2.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C.便利的交通运输 D.丰富的水产品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2题,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方法技巧 “纵横捭阖”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大洋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是文化传播的界限。

      人们形成以海为疆界的观念;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大洋成为交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扩大到海底矿产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工业化开始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2)工业化开始后:①岛屿可以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快速发展经济②海岛成为旅游胜地③岛屿的另一项巨大价值是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海域的归属权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冰封的北极是一块白雪皑皑的荒蛮之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现在北冰洋原油储量可能高达1 600亿桶,可供全球共同使用5年;天然气更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近1/3北冰洋沿岸的五个国家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和加拿大相互展开激烈的争夺,2012年俄罗斯科考队率先将一面国旗插在海底山脉罗蒙诺索夫海岭,宣称对这片120万平方千米的海底区域拥有主权材料二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为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端,台湾岛东北约120海里处,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钓鱼岛列岛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冲绳群岛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有一条2 000余米深的海沟,岛周围一带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日本对我国钓鱼岛不断做出“疯狂”之举,从而使两国的关系极为紧张1)俄罗斯等国家为何激烈地争夺北极地区?(2)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日本企图强占钓鱼岛的意图是什么?(4)为什么许多海岛既无淡水又长期无人居住,其归属问题却引发许多国家间的纷争?答案 (1)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层逐渐融化,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位置的北极引发各国对北极资源的争夺2)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上交通便利且廉价;二是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资源可以成为日益减少的陆地矿产资源的最重要补充3)日本陆地面积狭小,资源贫乏;通过争夺岛屿扩大海洋领土已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争得钓鱼岛的主权,不仅可以扩大日本的领海范围,还将和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大约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并进而夺取东海丰富油气资源的一半从军事角度讲,控制钓鱼岛,可以使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扩展150~300千米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属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谁先占领新生的岛礁,便能控制岛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广大海域。

      反思归纳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是热带太平洋中的一座小岛据图完成1~4题1.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A.A B.B C.C D.D2.在图中海湾的四个位置中,最适宜建海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有关该岛权益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拥有国可划定12海里的领海主权B.拥有国可划定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C.拥有国可划定200海里的领海主权D.若该岛无人居住,则最先发现的国家拥有该岛主权4.有关该岛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当地的阳光、海滩、海浪发展旅游业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C处最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矿物能D.该岛没有利用价值答案 1.B 2.C 3.C 4.A解析 第1题,依据风向及等高线可知,B地位于盛行风迎风坡,降水最多第2题,图中③处位于避风港内附近海域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适宜建海港第3题,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岛礁,便拥有对岛礁的主权及周围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第4题,该岛地处热带,可利用热带风光、海滩等发展旅游业C处可发展太阳能或沼气等能源教材P16 探索提示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年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逐渐加大,这主要是由气候的差异造成的。

      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北冰洋的南岸;从纬度位置来看,欧洲全部位于中高纬度,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冬季寒冷由于欧洲的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冬季相对温和,但自西向东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气温越来越低,从而使得在没有保温材料使用的时候,人们只能依靠增加墙壁的厚度来防寒因此,自西向东,墙壁的厚度不断增加,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教材P17 思考提示 早期农业起源地区的共同区位优势是: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因为这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农业社会阶段,早期人类栽培植物活动的发展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古巴比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证明。

      教材P23 思考提示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形式的差异本则案例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农业生产活动方式发生的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并着重讲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与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具体差别可用下表分析生产方式典型分布区地理环境特点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欧洲东部的喀尔巴阡山脉是丘陵和平原的联结地带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以畜牧业为主蒙古高原气候干旱少雨,春、夏季牧草丛生,适合放牧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和演变,各地区逐渐分化成许多不同的农业社会如亚欧大陆主要形成农业社会(黄土高原)、游牧社会(蒙古高原)、农牧社会(欧洲)教材P23 复习题提示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变小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其生存和发展受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在农业社会阶段,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一些地区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在工业社会阶段,由于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不断减小,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也逐渐减小3.以城市为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大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包括生产、消费、流通等空间现象,也包括造成空间现象的非空间过程城市的形成不能脱离一定的地理环境同时,地理环境的改善又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和就业困难等,也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知识小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ppt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课件 鲁教版选修.ppt 交流电动机与变频调速技术.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第四节电动机.ppt 仓储与其自动化设备简单介绍.ppt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第二节 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课件 鲁教版选修.ppt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第一节 长盛不衰的朝阳产业课件 鲁教版选修.ppt 汽轮机结构:第七节盘车装置.ppt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必修.ppt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doc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1)同步备课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2)同步备课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2)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必修.ppt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件 鲁教版选修.ppt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必修.ppt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