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必修.ppt
27页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四大地区的差异,内容索引,课堂训练,,,四大地区的差异,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 、经济基础、 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 、湘、 、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 、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 3省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鄂,皖,川、贵、云,黑、吉、辽,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 :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 、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 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 和 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 为主导, 但在中、西部地区,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发展,差异突出,节能减排,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重化工业,农业经济,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 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 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传统型工业,开放程度高,经贸合作,思考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1.读教材P15 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其他三大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2.读教材P15~16 图1-14“某地区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1-15“某地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回答问题 (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案,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重工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答案,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该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的比例来看,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知识点拨 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四个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 B.四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 C.四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D.四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答案,解析,四个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答案,解析,中、西部地区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中国现有6个经济特区,包括东部沿海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和西部地区的喀什;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四个地区都有商品粮基地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答案,解析,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方法技巧 四字法记忆四大地区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 (1)东部地区:位置临海,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能源短缺 (2)中西部地区: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日照充分;海拔较高,水源较少;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地形平坦,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丰富,能源充足教材P14 活动探究 提示 1.(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4)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2、3.略活动指导,教材P15~16 活动思考 提示 1.(1)产业结构差异,(2)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 (3)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2.(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知识小结,,,课堂训练,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1~2题 1.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长江三角洲种植花卉,造成两地不同种植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市场,√,答案,1,2,3,解析,两者都位于长江流域,气候、地形、土壤因素相同,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是我国出口农业商品基地2.我国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开发历史长短不同 C.光、热、水、土等条件不同 D.地质作用影响不同,√,答案,解析,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部地区森林发育形成肥沃的土壤,西部地区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所以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
1,2,3,3.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3,(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基地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答案,答案,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