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刍议班务工作中的备课.docx
5页刍议班务工作中的“备课” 【摘要】为了减少班务工作的盲目性,克服班主任个人人格缺点故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应该“备课”本文从班务工作“备课”的内容、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几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旨在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增强班务工作的育人功能关键词】班务工作;备课;内容;作用为了减少班务工作的盲目性,克服班主任个人人格缺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增强班务工作的育人功能,班主任的班务工作也应该“备课”1.班务工作“备课”的内容1.1备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班务工作中的基础班级的常规管理包括:对学生的出勤、作息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清洁卫生习惯和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各类规范等等这其中有些方面常常因为班主任工作安排的疏漏、学生行为及认知的差异而出现混乱和无序,使班务管理效率大打折扣这就要求班主任预先做好安排,并一一记录在案,对学生明确要求并监督落实1.2备活动安排集体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每学期学校和班级都要组织丰富色彩的集体活动班主任在活动中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每一次活动的成功组织,都需要班主任提前做出精心准备班主任务必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情展现出他们各方面的才能。
这样的话,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活动也才有意义此外,在班务记录中也要详细记载活动情况如果我们在活动之前没有备好活动安排,在活动前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准备,那么,由于安排上的纰漏或准备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活动的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安全上的问题1.3备个案分析班级中的违纪事件总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对违纪事件要冷静分析,不要意气用事,更不要不问原因就对学生采取粗暴的批评与惩罚处理违纪事件时要预先做出客观分析,写好详细记录,以避免因为班主任的一时冲动而违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学生认知规律而出现简单粗暴与感情用事的情况有了事前的分析准备,事情就能得到公正、圆满的解决这样,既可使违纪学生心服口服,又可警醒其他学生明辨是非、引以为戒,同时还树立了班主任客观公正的形象,真可谓事半功倍1.4备“隐患”防范班主任要对学校集会上强调的、值周教师以及领导总结到的关于自己班一些学生中的不良言行及倾向,加以收集整理并做好详细记录然后耐心细致地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及时改正同时希望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监督,一有情况随时向班主任汇报,帮助那些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尽早改掉坏习惯1.5备个别谈话内容班主任在确定谈话对象后,需要事先在分析学生个体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准备,突出谈话的重点,预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想好相应措施,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谈话效果。
在谈话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多与老师交谈,告诉老师自己的真实情况与想法同时,班主任要学会认真倾听与适时进行点拨在谈话时应客观谈优点,中肯道不足,以鼓励为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1.6备家长会、家访内容家长会、家访作为班务工作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每学期的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加强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身为班主任,在每次召开家长会之前都应该认真、仔细地进行“备课”,先列出讲话提纲,再根据提纲写一份讲话稿,也可以到时依据提纲临场发挥再者还要对班级中个别学生比较突出的情况记录在册,以便有的放矢地与其家长交流当然,进行个别交流的有表现欠好的学生,也应该有表现优秀的代表家访,是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更全面、更深入通过家访,班主任有了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真实情况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因人而异,采取最恰当、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既然家访这样重要,我们就应该让每一次家访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家访前也要认真“备课”,罗列出想要了解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告诉家长的有关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以及行为表现等还应该根据当时情况临时增加家访内容。
这样一来,家访的质量和效果就能得到保证2.班务工作“备课”的作用2.1能提高班务工作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通过备课,班主任对班集体的人和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自己面临的问题就能做出冷静的分析,从而避免了因盲目而引起的学生逆反心理2.2进一步强化班主任在班级中的主导地位,避免班务工作的随意性通过备课,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时时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他就能由被动地处理班级事务变为主动引导学生共同建设班集体,从而激起全体学生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的愿望2.3可以增强班级行动的协调性通过备课,班主任有目的地树立班集体成员的整体意识,使班级目标与学生行为相互协调这样的班集体表现为学生关系协调、团结一致,班干部有号召力,学习井然有序,全体学生对班集体各项有益的活动都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有时甚至会牺牲个人利益来为集体做贡献3.班务工作“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3.1多倾听——倾听学生反映的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准确掌握班集体倾向;倾听家长的反映,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倾听任课教师的反映,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3.2多深入——深入集体活动,观察学生个体特质;深入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及家庭氛围3.3多思考——不断探索育人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多思考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多思考学生的一些行为产生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是什么;多思考转化问题学生的方式方法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