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章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ppt
182页第六章、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 讨论题(1)n n中国现在还需要外资吗?n n每人从一个方面进行阐述,要求深入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理论分析,可以案例分析,也可以两者兼备,时间不超过6分钟讨论题(2)n n形式可以多元,如PPT请自备电脑n n关于论点的选择与预期n n与成绩的关系n n课后登记(前20-25名)本章主要内容n n外部资源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n n外援 n n外国直接投资及对其的干预 n n外债及外债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一、外部资源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n n钱纳里以前的理论n n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n n“三缺口”和“四缺口”理论 n n债务周期理论 1.1 钱纳里以前的理论n n哈罗德在阐述经济增长时指出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理想的经济增长率时,应利用外资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n n罗斯托也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可以利用外资来使投资率达到10%以上,满足经济起飞的条件n n纳克斯也指出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利用外资加快资本形成是重要途径1.2 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n n主要思想n n基本方程式 n n两个缺口的调整与平衡 n n经济含义 n n缺陷1.2.1 主要思想n n1966年,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外援与经济增长》一文中提出了“两缺口(Two-gap)模型”,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利用外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主要思想就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有效供给与资源计划需求之间存在缺口,即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利用外资是填补这两个缺口的有效手段1.2.2 基本方程式 n n需求方面:需求方面:Y=C+I+(XY=C+I+(X--M)M)n n供给方面:供给方面:Y=C+SY=C+Sn n于是:于是:I I--S=MS=M--X Xn n这就是两缺口模型的基本方程式这就是两缺口模型的基本方程式n nI I--S S是储蓄少于投资的部分,被称为储蓄缺口是储蓄少于投资的部分,被称为储蓄缺口n nMM--X X是出口少于进口的部分,被称为外汇缺是出口少于进口的部分,被称为外汇缺口口n n两缺口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资源超过了它两缺口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资源超过了它实际拥有的资源,出现了发展瓶颈实际拥有的资源,出现了发展瓶颈1.2.3 两个缺口的调整与平衡 n n调整的必要性n n消极的调整n n积极的调整n n积极调整的三阶段调整的必要性n n正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生在事后(ex post)一样,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的均衡也是事后的均衡n n在事前(ex ante),决定两缺口的四要素都是独立变动的,储蓄缺口不一定等于外汇缺口n n要使两缺口平衡,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消极的调整n n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减少国内投资或增加国内储蓄n n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n n但增加储蓄或出口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而减少投资或进口则不利于经济增长*积极的调整n n利用外资,使两个缺口在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下达到均衡n n如发展中国家从国外借款*n n再比如,一笔外资以机器设备的形式被捐赠到发展中国家*n n利用外资不仅能缩减两缺口,还能提高经济增长率*积极调整的三阶段n n钱纳里的实证研究发行利用外资调整两缺口会依次经过三个阶段n n第一阶段:弥补吸收能力的不足*n n第二阶段:弥补储蓄缺口*n n第三阶段:弥补外汇缺口*1.2.4 经济含义n n强调了利用外资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n n有效利用国外资源离不开计划和政府的调节和干预*n n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必要性*1.2.5 缺陷n n没有强调一个国家的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n n与哈罗德—多马一样,过分强调了资本形成的作用*n n没有看到利用外部资源失控也会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3 “三缺口”和“四缺口”理论 n n“三缺口”模型n n“四缺口”模型1.3.1 “三缺口”模型n n钱纳里重视后两个阶段,提出了“两缺口”模型n n赫尔希曼等认为还有第三个缺口,即技术、管理和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的缺口,也必须引进外部资源来填补n n具体策略:实行“一揽子”计划,注意技术、管理和企业家才能的配套引进*1.3.2 “四缺口”模型n n再加一个税收缺口,即实际税收与日益扩大的财政支出之间的差额n n弥补税收缺口也离不开外部资源(实际操作中的困难)*1.4 债务周期模型n n主要思想n n埃弗拉莫维克(Avramovic, D.)的债务周期模型n n费舍尔(Fisher, S.)和弗兰克尔(Frenkel, J. A.)的五阶段债务周期模型1.4.1 主要思想n n外资中除了外援和外国直接投资以外,是要还本付息的外债,外资流入的过程也是外债积累的过程n n债务周期理论研究了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债务的变化,弥补了“缺口”理论不重视外债的缺陷1.4.2 埃弗拉莫维克的债务周期模型n n如第247页图n n三阶段n n债务周期的条件债务周期的三阶段n n第一阶段(p. 246)*n n第二阶段*n n第三阶段*债务周期的条件n n边际储蓄倾向大于投资率*n n边际出口倾向大于边际进口倾向*n n利用外资建设的项目必须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能出口创汇*1.4.3 五阶段债务周期模型n n不成熟的债务人阶段n n成熟的债务人阶段n n债务减少者阶段n n不成熟的债权人阶段n n成熟的债权人阶段n n现实意义不成熟的债务人阶段n n贸易逆差,净资本流入,利息净流出,债务上升n n此阶段以外资弥补外汇缺口成熟的债务人阶段n n贸易逆差下降,甚至开始有贸易顺差,净资本流入下降,利息净流出,债务积累速度递减债务减少者阶段n n贸易顺差上升,资本开始流出,利息净流出下降,净外债下降不成熟的债权人阶段n n贸易顺差下降,甚至转为逆差,利息由净流出开始向净流入转变,拥有的外国资产净积累成熟的债权人阶段n n贸易逆差,利息净流入,净外国资产缓慢增长n n完成由债务人向债权人的转变现实意义n n“ “引进来引进来” ”与与“ “走出去走出去” ”战略战略n n外汇的过度积累并非没有缺点(外汇的过度积累并非没有缺点(目前我国的外汇占目前我国的外汇占款已经占到总货币发行量的款已经占到总货币发行量的70%70%。
今年一季度贸易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再次创纪录达到顺差再次创纪录达到230230亿美元,加上资本项目流入,亿美元,加上资本项目流入,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增加562562美元,使外汇储备达到美元,使外汇储备达到87518751亿美元,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由此带来巨大的通胀和升值压力)跃居世界首位,由此带来巨大的通胀和升值压力)n n悲惨式增长(国内资源大量流失,入不敷出,整个悲惨式增长(国内资源大量流失,入不敷出,整个国家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国家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代价这种只为充足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廉价战略,的代价这种只为充足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廉价战略,使外国交易者从中国拿走了更多的财富,而中国换使外国交易者从中国拿走了更多的财富,而中国换到的却是一堆纸币或低息的美国国债到的却是一堆纸币或低息的美国国债 ))* *加快走出去(1)n n对居民、企业换汇额度等放宽,藏汇于民n n有管理地部分开放资本项目,允许银行、基金、保险投资境外资本市场n n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69.2亿美元,其中股本投资40.7亿美元,同比增长53.6%;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的境外中资企业1067家,同比增长28.7%加快走出去(2)n n近近3 3年年对对外直接投外直接投资资年均增年均增长长71.3%71.3%,正在成,正在成为为新新兴兴的的对对外投外投资资大国大国n n截至截至20062006年底,我国累年底,我国累计对计对外直接投外直接投资资(非金融(非金融类类))达到达到733.3733.3亿亿美元,遍及美元,遍及160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062006年一年就达到年一年就达到161161亿亿美元。
投美元投资资行行业业由初期的由初期的贸贸易航运和餐易航运和餐饮为饮为主,拓展到生主,拓展到生产产加工、加工、农业农业合作、合作、资资源开源开发发、工程承包和研究开、工程承包和研究开发发等众多等众多领领域域其中,20062006年中国以并年中国以并购购方式方式实现对实现对外直接投外直接投资资47.447.4亿亿美美元,占同期元,占同期对对外直接投外直接投资总资总量的量的36.7%36.7%n n对对外投外投资资作作为对为对外合作的重点,有助于外合作的重点,有助于缓缓解国内解国内矿矿产产、土地等、土地等资资源;其次,亦是源;其次,亦是为为了尽量避免来自海了尽量避免来自海外的外的贸贸易摩擦易摩擦藏汇于民n n2006年5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从即日起境内居民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QDIIn n20062006年年4 4月月1313日,央行日,央行“ “五号公告五号公告” ”宣布:一,宣布:一,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二,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收益类产品;二,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自有外汇,用于在境外进行的包含构和个人的自有外汇,用于在境外进行的包含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三,允许符合条件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三,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工具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案例n n20042004年年3 3月月1 1日,中国四家钢铁集团(武汉钢铁日,中国四家钢铁集团(武汉钢铁( (集团集团) )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公司和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沙钢集团公司和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BHPBHP Billiton Billiton Ltd. Ltd.转租的转租的JimblebarJimblebar铁矿石矿铁矿石矿40%40%的股权。
这项合资协议的股权这项合资协议价值价值9090亿美元,为期亿美元,为期2525年年n n购买油田、森林等战略性资源购买油田、森林等战略性资源 n n到主要消费国或贸易区并购或设立企业等到主要消费国或贸易区并购或设立企业等n n日本的教训日本的教训n n现实的障碍现实的障碍一家之言(1)n n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师王志浩认为,由于进出口企业虚报数据等原因,中国2005年的贸易顺差远没有官方公布的1020亿美元那么多,估计实际上只有350亿美元,余下的670亿美元实际上是贸易中隐藏的非贸易资金流入 一家之言(2)n n虚报数据的冲动:虚报数据的冲动:n n由于过去在中国兑换人民币有相当限制,有正由于过去在中国兑换人民币有相当限制,有正当资格的进口企业往往在申报进口时高报货物当资格的进口企业往往在申报进口时高报货物价值,来兑换比所需更多的货币,而随人民币价值,来兑换比所需更多的货币,而随人民币升值预期日盛,高报进口的做法日益减少升值预期日盛,高报进口的做法日益减少n n反观国内的出口企业,由于资本项目上的兑换反观国内的出口企业,由于资本项目上的兑换仍有限制,在升值预期下,出口企业往往会高仍有限制,在升值预期下,出口企业往往会高报数据,以将更多的美元兑换为人民币报数据,以将更多的美元兑换为人民币二、外援n n什么是外援 n n外援的起源和现状 n n增加外援总量的方案 2.1 什么是外援 n n外援的定义n n外援的特点n n外援的种类n n外援的形式n n外援的动机n n外援的效果 2.1.1 外援的定义n n国外援助,简称外援,是指为了减少贫困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货币和实物的形式,把资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一切发展援助和优惠贷款2.1.2 外援的特点n n非商业性n n具有一定的转让条件,或不需要偿还,或贷款有优惠条件n n无息或低息n n偿还期长(一般20-30年,最多50年,宽限期一般又有5-10年)*2.1.3 外援的种类n n按援助主体的数目可以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n n按援助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官方援助与非官方援助*n n按援助的具体方式最常见的是项目援助与计划援助,特点不一样项目援助与计划援助n n项目援助(Project aid)指针对特定项目的优惠贷款或赠与,援助方将比较严格地控制援助资金的使用*n n计划援助(Program aid)指用于某个部门或某类活动的比较广泛的贷款或赠与。
受援国使用资金的自由度较大*2.1.4 外援的形式n n形式多样*n n大类可以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2.1.5 外援的动机n n人道主义*n n宗教信仰、人文关怀等*n n政治、军事动机*n n历史动机*n n经济动机*2.1.6 外援的效果n n正面的效果n n负面的效果正面效果n n卡森(卡森(CassenCassen, 1994, 1994))的一项针对孟加拉、哥伦的一项针对孟加拉、哥伦比亚、印度、肯尼亚、马拉维、马里等国的研比亚、印度、肯尼亚、马拉维、马里等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援助项目达到了目标究表明,大多数援助项目达到了目标n n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消除贫困方面,外援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消除贫困方面,外援(如支持东南亚绿色革命、南部非洲基础设施(如支持东南亚绿色革命、南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设的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n n项目援助由于有比较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的程序,项目援助由于有比较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的程序,效果优于计划援助效果优于计划援助* *负面效果n n可能支持了一个实行阻碍经济发展政策的政府*n n加强受援国政府的权力,助长腐败、无效率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助纣为虐,延缓变革)*n n可能会鼓励受援国采取不负责任的金融政策*n n外援如果是无偿的,可能会鼓励受援国低效率的使用这些资源*相关的研究(1)n nChenery Chenery 和和Strout (1966)Strout (1966)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每一个阶段都受至少一种因素的制约,济增长在每一个阶段都受至少一种因素的制约,可能的瓶颈因素包括国内储蓄、出口收入以及可能的瓶颈因素包括国内储蓄、出口收入以及劳动力的技能等;国外经济援助可以通过缓解劳动力的技能等;国外经济援助可以通过缓解这些瓶颈约束来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这些瓶颈约束来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 n n但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假设国外经济援助假设国外经济援助对于受援国来说是很有限的或有用途限制的,对于受援国来说是很有限的或有用途限制的,因此受援国不舍得或不便于将国外经济援助直因此受援国不舍得或不便于将国外经济援助直接用于当期消费,而是将其优先用于缓解接用于当期消费,而是将其优先用于缓解瓶颈瓶颈约束约束 相关的研究(2)n n世界银行《评估援助:成功,失败,及其原因世界银行《评估援助:成功,失败,及其原因》》(1998)(1998)指出援助与经济增长没有必然的关系指出援助与经济增长没有必然的关系n n采纳了正确的经济政策(低通胀、低赤字、贸采纳了正确的经济政策(低通胀、低赤字、贸易开放、健全法制和廉洁政府等)的贫穷国家,易开放、健全法制和廉洁政府等)的贫穷国家,平均而言,每增加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而言,每增加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1%1%的的援助,可以带来援助,可以带来0.5%0.5%的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n n而对于没有采纳正确经济政策的国家,外来的而对于没有采纳正确经济政策的国家,外来的经济援助反而降低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平经济援助反而降低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增加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均每增加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1%1%的援助,就的援助,就令其经济增长降低令其经济增长降低0.3%0.3%相关的研究(3)n n反对者认为对于非常贫困的国家增加即期消费反对者认为对于非常贫困的国家增加即期消费的诱惑很大,受援国将把国外经济援助主要用的诱惑很大,受援国将把国外经济援助主要用于当期消费,因而援助对于促进受援国的经济于当期消费,因而援助对于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作用不大增长作用不大n nObstfeld (1999)Obstfeld (1999)采用采用Ramsey-Cass-KoopmansRamsey-Cass-Koopmans跨跨时动态优化模型研究国外经济援助,得出的结时动态优化模型研究国外经济援助,得出的结论认为国外经济援助对于受援国的均衡资本存论认为国外经济援助对于受援国的均衡资本存量没有影响,只是一比一地提高受援国的均衡量没有影响,只是一比一地提高受援国的均衡消费水平消费水平 相关的计量研究(1)n nPapanek (1973)利用多个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数据所做的计量分析认为,国外援助对受援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 nBurnside和Dollar (2000)发现,国外经济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受援国的经济政策环境:当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时,国外援助能够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否则,国外援助不会对该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什么影响相关的计量研究(2)n nEasterly (2003)Easterly (2003)发现,发现,BurnsideBurnside和和DollarDollar的结论受数据的结论受数据的选择和变量的定义影响很大,当把新的数据加入的选择和变量的定义影响很大,当把新的数据加入BurnsideBurnside和和DollarDollar的计量模型或采用其它的变量定义的计量模型或采用其它的变量定义时,时,BurnsideBurnside和和DollarDollar的结论就不再成立的结论就不再成立n nRajanRajan和和Subramanian (2005)Subramanian (2005)也发现,国外经济援助与也发现,国外经济援助与受援国的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健的联系,而且这受援国的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健的联系,而且这一结论不受受援助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地理位置等一结论不受受援助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受援国汇率上升,同时可能会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受援国汇率上升,同时可能会抑制出口抑制出口n nBurhop (2005)Burhop (2005)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察,发现国外经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察,发现国外经济援助与受援国的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济援助与受援国的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2.2 外援的起源和现状 n n外援的起源n n主要援助国家n n主要的外援接受国n n多边外援n n外援的援助部分估计 2.2.1 外援的起源n n1947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在这一计划中,美国在4年内转移了大约17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5%,目的是帮助欧洲的战后重建)n n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后,国际经济援助重点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n n一些国际发展援助机构也相继建立*n n1960s,希腊、以色列、台湾等有效利用外援取得了经济增长和发展2.2.2 主要援助国家n n外援总额n n主要援助国家n n发展趋势n n最新数据外援总额n n总量增长,但1990s后增速减缓n n1950-1955,官方援助总计19.5亿美元n n1992年达到608亿美元n n1995年达到694亿美元主要援助国家n n主要主要是是OECDOECD国家,它们成立国家,它们成立了了OECDOECD发展援发展援助委员会助委员会DACDACn n19951995年官方外援年官方外援694694亿美元中,亿美元中,DACDAC国家占国家占600600亿,其中亿,其中400400亿是捐赠亿是捐赠n n19951995年提供外援绝对数最多的是日本,年提供外援绝对数最多的是日本,144.89144.89亿美元,其次是法国,亿美元,其次是法国,84.4384.43亿美元,德国第三,亿美元,德国第三,美国第四,美国第四,73.6773.67亿美元亿美元n n19951995年提供外援占年提供外援占GNPGNP比重最高的是丹麦,比重最高的是丹麦,0.96%0.96%,其次是挪威,,其次是挪威,0.87%0.87%,荷兰第三,荷兰第三((0.81%0.81%),美国最低,),美国最低,0.10%0.10%发展趋势n n1990s以后,外援的相对数不断下降,以DAC国家为例,1984年外援平均占GNP的0.34%,但到1995年只占0.27%(原因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及相应的保守主义抬头有关)n n外援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中所占比重也从52%下降到13%ODA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ed to USD 78.6 billion in 2004, its highest level ever. Taking into account inflation and the fall in the U.S. dollar, this represents a 4.6% rise in real terms from 2003 to 2004 and follows a 4.3% increase from 2002 to 2003.2.2.3 主要的外援接受国n n1995年外援的主要流向n n最大的外援接受国n n外援接受国的洲际分布1995年外援的主要流向n n50%流向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n n35%流向了亚洲国家n n其余的流向了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的发展中国家国家n n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外援,数额从5000到1.45亿(印度)不等外援接受国的洲际分布n n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外援占GNP的比重是16.3%,其次是南亚国家,平均1.9%,第三是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国家,平均1.7%,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国家平均1.1%,欧洲与中亚国家平均0.9%,中东与北非国家因石油输出基本不接受外援,并且OPEC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贷款最大的外援接受国n n获外援绝对数最多的是印度,1.45亿美元n n外援占GNP比重最高的是莫桑比克,占101%,其次是卢旺达,占95.9%,超过30%的国家还有布隆迪、马拉维、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海地、尼加拉瓜等2.2.4 多边外援n n1995年,多边外援总支出240亿美元,其中200亿是优惠贷款n n主要机构是世界银行及其两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IDA)和国际金融公司(IFC)以及主要的几个地区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n nIDA、世界银行介绍国际开发协会(IDA)n n最主要的优惠多边援助的提供者,贷款利率低,偿还期长n n1960年以来,它已向9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总计超过10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n n只有人均收入低于9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才有资格获得IDA援助,目前符合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有79个,人口30亿世界银行外援支持重点的改变n n早期和1960s支持重点是电力、运输、港口、电信、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n n1960s后期和1970s开始在农业和帮助城乡穷人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n n目前,世界银行的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农业、教育、健康和人口控制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n nIMF: 1、监督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促进汇率稳定和成员国之间有序交换关系 3、短期和中期贷款缓解暂时国际收支困难; 4、补充、调整成员国外汇储备2.2.5 外援的援助成分估计n n影响外援援助成分的因素n n赠与率公式n n经济含义n n目前外援的赠与率影响外援援助成分的因素n n赠与还是贷款n n利息n n还贷时间n n宽限期赠与率(Grant element)公式n nF为外援数额,P为还本付息额,T为贷款偿还期,r为贴现率n nP等于0,赠与率为100%,外援全是商业贷款,赠与率等于0*经济含义n n外援的利息率越低,期限越长,宽限期越长,赠与部分越多,赠与率就越高,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n n赠与率与利率和贴现率(市场利率)的变动最敏感,而对期限变化的敏感度不高目前外援的赠与率n n主要的多边援助赠与率大约为50%n n1972年以来,OECD的DAC要求成员国的官方援助必须达到至少84%的平均赠与率2.3 增加外援总量的方案 n n外援的实际数额在下降n n需求在增加n n如何增加外援2.3.1 外援的实际数额在下降n n1995年官方外援名义上与1990年相同(700亿),但由于通胀,实际减少18%n nDAC国家官方外援同期下降6%n n多边外援也是名义相同(240亿),实际下降18%n n外援因发达国家减少公共预算而被一再缩减,多边机构也受到成员国捐赠减少的威胁2.3.2 需求在增加n n发展中国家穷人的总数在上升n n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开始争夺外援n n灾害救济、难民救济、粮食援助等的需求仍象以前一样尖锐2.3.3 如何增加外援n n总的方针:名义外援不变,偿还义务减少;或偿还条件不变,名义外援增加*n n途径一:提高外援在援助国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但难度越来越大*n n途径二:以增加国际税收的方法增加外援,避免国内争论和压力n n途径三:引发个人对国际外援的关心*途径二的大类n n对国际贸易和以各种方式损害人类福利的外部不经济征税和收费n n对没有国家拥有主权的未开发资源征税和收费n n征收专门国际所得税伦敦海外发展研究所的建议(1)n n对所有或部分国际金融交易(证券、金融衍生产品等)征税n n对国际贸易征收一般附加税n n对国际武器交易征税n n对特殊商品(如燃料)征税n n对国际电信、邮政征税n n开展国际博彩业n n对国际水域矿产收取开采费伦敦海外发展研究所的建议(2)n n对卫星收取停泊费n n对南极或北极勘探或开发收费n n对国际水域捕鱼收费n n对国际航空、航运收费n n国际污染(向海洋倾倒废物)收费n n发行新的特别提款权,分配给发展中国家n nIMF部分黄金储备销售三、外国直接投资及对其的干预 n n什么是外国直接投资n nFDI的现状 n nFDI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n n发展中国家对FDI的干预政策 3.1 什么是外国直接投资n nFDI的定义n nFDI的种类n nFDI的主要形式n n影响FDI的主要因素 3.1.1 FDI的定义n 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直接投资建立企业的方式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资源转移。
目的是获取长期利润,核心是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n nIMF规定,FDI必须拥有企业25%以上的有表决权的股份(优先股除外)国际间接投资n n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是指以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即在国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即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国际间接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国际间接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投资活动主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或国际金其投资活动主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或国际金融证券市场)进行国际间接投资也称为对外融证券市场)进行国际间接投资也称为对外间接投资(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3.1.2 FDI的种类n n现金n n设备等有形资产n n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3.1.3 FDI的主要形式n n合资n n合作n n独资n n合作开发n nBOT合资n n国外的企业或个人在发展中国家境内与国内的企业或个人联合投资兴办企业,合资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同时分担风险合作n n国外的企业或个人在发展中国家境内与国内的企业或个人按合作合同约定设立企业,按合作合同约定分享利润、分担风险独资n n国外的企业或个人在发展中国家境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合作开发n n主要集中在海上或陆地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合作勘探和开发n n按约定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BOTn nBuild—Operate—Transfern n外资投资兴建,建成后由其经营若干年限(20-30年),在整体移交给发展中国家n n一般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n n复旦的北区研究生宿舍及光华楼n nBOT的其他衍生形式3.1.4 影响FDI的主要因素n n成本(劳动力、基础设施、税收等)*n n利润差别(成本、竞争不完全)*n n市场增长*n n制度(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法律及执行等)*3.2 FDI的现状n n大的背景n n发展迅速n n在发展中国家分布不均n n主要由跨国公司完成3.2.1 大的背景n n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分工的发展n n全球资本市场自由化n n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的自由化及开放程度的提高n n跨国公司的兴旺及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利润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分工的发展n n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自由,生产活动也日益跨越国界自由,生产活动也日益跨越国界n n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完善n n国际分工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n n垂直型国际分工分为三种:初级产品与制成品垂直型国际分工分为三种: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生产、同一产业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生产、同一产业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生产、同一产品生产过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生产、同一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较低的工序* *n n垂直型分工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垂直型分工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的FDIFDI水平型国际分工n n经济和技术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分工*n n分为产业内水平分工和产业间水平分工*n n水平下国际分工发生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之间,在FDI上表现不多基于要素集聚的国际分工n n要素n n要素流动n n要素集聚全球资本市场自由化n n随着全球资本市场自由化,加上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本的国际流动更为自由和迅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已经远远超过国际贸易额n n这也使得FDI提高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的自由化及开放程度的提高n n在经济外向型国家的榜样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甚至争夺外资(新加坡的港股指数期货)*n n国内的经济结构也正发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变化(超国民待遇)*跨国公司的兴旺及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利润n n后资本主义时代,垄断或寡头垄断取代自由竞争n n由于国内市场有限,成本较高,跨国公司纷纷向海外扩张,开拓市场,降低成本3.2.2 FDI发展迅速n nFDI增速明显n nFDI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n n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绝对量是上升的FDI增速明显n n1980年,国际FDI4480亿美元n n2000年,国际FDI超过1万亿美元 FDI inflows FDI inward stock FDI outflows FDI outward stock World FDI Indicators20022002年世界各区域吸收年世界各区域吸收FDIFDI情况情况 FDI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n n19991999年,国际年,国际FDIFDI总额总额86508650亿美元,其中亿美元,其中27602760亿(约三分之一)流向美国亿(约三分之一)流向美国n n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只占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只占3030%%n n尽管美国公司近年在中国的投资增长非常迅猛,尽管美国公司近年在中国的投资增长非常迅猛,实际上,从实际上,从20002000年至年至20042004年,美国企业在德国年,美国企业在德国和日本的投资额和日本的投资额527527亿美元仍比其在中国和印亿美元仍比其在中国和印度的投资度的投资131131亿美元高出3倍多。
美国企业在亿美元高出3倍多美国企业在中国每投资1美元,就在日本投入了两美元中国每投资1美元,就在日本投入了两美元n n根据根据OECDOECD的统计,的统计,20052005年年FDIFDI流入国前三名是流入国前三名是英国、美国(英国、美国(11001100亿美元)和中国(亿美元)和中国(720720亿美亿美元)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绝对量是上升的n n1980s,不到200亿n n今年来,每年在增长n n当然相对量有上有下,近期以来在下降3.2.3 FDI在发展中国家间分布不均n nFDIFDI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增长较快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济增长较快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19971997年,阿根廷、巴西、中国、墨西哥和波兰瓜分了年,阿根廷、巴西、中国、墨西哥和波兰瓜分了发展中国家所获发展中国家所获FDIFDI的一半;近年来,中国、东的一半;近年来,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成为南亚国家和墨西哥成为FDIFDI的主要流入国,中国的主要流入国,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流入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流入国))* *n n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获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获得得的的FDIFDI十分有限十分有限n n主要因素是东道国能否满足主要因素是东道国能否满足FDIFDI的盈利需求的盈利需求3.2.4 FDI主要由跨国公司完成n n2001年全世界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下属80万家分支机构,控制90%以上的跨国FDI*n n中国的FDI经历了由华人资本向跨国公司的转变*3.3 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n n有利影响n n不利影响3.3.1 有利影响n n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n nFDIFDI的生产活动有利于东道国的的生产活动有利于东道国的GDPGDP和税收增加和税收增加n nFDIFDI同时带来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技能,同时带来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技能,形成溢出效应形成溢出效应n nFDIFDI将为东道国培训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将为东道国培训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20002000万人雇佣)万人雇佣)n nFDIFDI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n n鲶鱼效应鲶鱼效应n n实证研究也证实实证研究也证实FDIFDI与与GDP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3.2 不利影响(1)n n利润汇出高于外债本利n n可能会延缓东道国的产出结构和出口结构升级*n n可能带来污染的转移*n n可能会加剧区域和城乡差距*n n可能会激发消费早熟*不利影响(2)——源于跨国公司n n输入不合适的技术*n n国内的企业家精神受到窒息*n n危及发展中国家民族自主权和政治、经济独立性*n n掠夺性开发发展中国家的资源*3.4 发展中国家对FDI的干预政策n n吸引政策n n控制政策3.4.1 吸引政策n n原因(FDI也是一种稀缺资源)*n n主要的政策措施主要的政策措施n n财政激励(税收、补贴)*n n金融激励(贷款、担保、资助)*n n其他激励(基础设施、外汇使用、精神鼓励)*n n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和科学工业园区)*3.4.2 控制政策(1)n n限制独资企业的数量*n n对合资企业外方股份规定上限*n n增加国产化程度*n n规定外资企业产品出口的最低额度*n n限制外资进入战略性产业*控制政策(2)——针对跨国公司n n协议限制并监督履约情况*n n控制跨国公司的利润汇出率*n n制定饱和法规(Saturation law)(东道国入股、工资标准、培训、国产化比例)*n n禁止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选举、政治活动、执法活动等施加影响*n n税收政策引导*n n其他的控制措施*如何正确评估我国如何正确评估我国FDIFDI利用的实际绩效利用的实际绩效n n外资流入有多种形式,中国是吸收外资流入有多种形式,中国是吸收FDIFDI最多的发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在外国间接投资,如证券投资等方展中国家,但在外国间接投资,如证券投资等方面吸引的外资相当有限。
面吸引的外资相当有限 摩根斯坦利资本指数(摩根斯坦利资本指数(MSCIMSCI),),中国中国占占emerging emerging economieseconomies的比重为的比重为8.25%;8.25%;占占 Asia( excluding Asia( excluding Japan) Japan) 为为6.88%6.88%;占全球比重为;占全球比重为0.4%.0.4%.美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是中国的美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是中国的1313倍;倍;国债总额即高达国债总额即高达962962亿美元亿美元中美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与平衡中美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与平衡******n n虽然虽然虽然虽然FDIFDI数量居冠,但就经济规模而言,并不突出数量居冠,但就经济规模而言,并不突出数量居冠,但就经济规模而言,并不突出数量居冠,但就经济规模而言,并不突出英国、德国的英国、德国的GDPGDP总量皆超过中国,总量皆超过中国,FDIFDI比例也远远高于中国比例也远远高于中国n nFDIFDI对资本形成的贡献也并不突出,许多国家都为两对资本形成的贡献也并不突出,许多国家都为两对资本形成的贡献也并不突出,许多国家都为两对资本形成的贡献也并不突出,许多国家都为两位数,尤其以爱尔兰最为突出。
位数,尤其以爱尔兰最为突出位数,尤其以爱尔兰最为突出位数,尤其以爱尔兰最为突出n n人均人均人均人均FDIFDI数量也不突出数量也不突出数量也不突出数量也不突出 20022002年人均实际利用年人均实际利用FDIFDI为为40.540.5美元;美元; 全世界有全世界有2828个国家吸引个国家吸引FDIFDI在在1010美元至美元至4949美元之间,美元之间, 28 28个国家在个国家在5050美元至美元至199199美元之间;美元之间; 23 23个国家在个国家在200200美元以上美元以上n n吸引吸引吸引吸引FDIFDI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 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流向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流向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 截止2002年部分国家/地区对华直接投资情况 2005年我国吸引FDI的特征n n外商独资化倾向增强n n欧盟上升、美国下降n n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上升外商独资化倾向增强n n合资占23.8%,合作占2.6%,独资占73.4%,比2004年上升3.1个百分点欧盟上升、美国下降n n以以实际金额计算,实际金额计算,20052005年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年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家和地区(84.4%84.4%)为中国香港()为中国香港(179.49179.49亿美元)亿美元),英属维京群岛(,英属维京群岛(90.2290.22),日本(),日本(65.365.3),韩),韩国(国(51.6851.68),美国(),美国(30.6130.61),新加坡),新加坡((22.0422.04),中国台湾(),中国台湾(21.5221.52),开曼群岛),开曼群岛((19.4819.48),德国(),德国(15.315.3),萨摩亚(),萨摩亚(13.5213.52))n n原欧盟十五国投资新设企业数提高原欧盟十五国投资新设企业数提高17.46%17.46%,实,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22.54%22.54%;美国投资新设企;美国投资新设企业数下降业数下降4.69%4.6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22.3222.32%%部分原因n n2004年美国出台《本土投资法》,将美国公司海外收益回国投资的所得税率由35%下降到5.25%,吸引了美资的回流n n美元利率的上扬也一定程度的吸引了美资回流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上升n n新批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合同金额1990年为92万美元,2004年351万,2005年411万n n外商的大资金并购上升,如汇丰保险10.4亿美元增持平安保险股份;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3.4亿美元持有湖南华菱管线36.7%的股份n n斩首行动的隐患四、外债及外债问题的解决方案 n n什么是外债 n n发展中国家外债的现状 n n外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n n发展中国家预防和解决外债问题的方案 4.1 什么是外债n n外债的定义n n外债的种类n n关于外债的几个相关概念 4.1.1 外债的定义n n根据国际清算银行、IMF等的定义,外债是在任何特定的时期,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n n严格的说,国际援助中需要还本付息的部分也属于外债4.1.2 外债的种类n n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n n外国政府外债(公共外债)、私人外债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债*n n政府担保的私人外债具有公共外债的性质(1999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4.1.3 关于外债的几个相关概念 n n偿债率(外债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的出口收入)n n债务率(外债余额/当年的出口收入) *n n经济债务率(外债余额/当年的GDP)n n偿债比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外债总额)4.2 发展中国家外债的现状n n总体增长迅速n n各国外债分布不均4.2.1 总体增长迅速n n发展中国家总体债务情况198019801990199019951995总债务(总债务(1010亿美元)亿美元)5735731280128019401940债务债务/ /GDPGDP((%%))282842424040债务债务/ /出口(出口(%%))131131177177151151利息支出(利息支出(1010亿美元)亿美元)474763638787偿债比率偿债比率((%%))21.121.120.020.017.017.04.2.2 各国外债分布不均n n19951995年,外债规模最大的年,外债规模最大的8 8个国家是墨西哥个国家是墨西哥((16571657亿美元),巴西(亿美元),巴西(15911591亿),中国亿),中国((1180.91180.9亿),印度尼西亚(亿),印度尼西亚(1078.31078.3亿),中亿),中非(非(937.6937.6亿),阿根廷(亿),阿根廷(897897亿),土耳其亿),土耳其((735.9735.9亿),泰国(亿),泰国(567.9567.9亿),占当年发展亿),占当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中国家外债总额1940019400亿的亿的44.6%44.6%n n而而19821982年,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年,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和韩国和韩国5 5个最大的债务国就占了发展中国家总个最大的债务国就占了发展中国家总债务的债务的53%53%4.3 外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双刃剑”作用n n促进作用n n成功案例n n副作用n n债务危机4.3.1 促进作用n n弥补两缺口*n n有利于资本的有效配置(边际报酬递减)*4.3.2 成功案例n n巴西奇迹n n汉江奇迹巴西奇迹n n1960s,巴西开始大借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n n1968-1974年,巴西年均经济增长10%,工业增长率更高达11.5%,人称“巴西奇迹”n n同期巴西的外债也由1964年的30亿美元猛增至1974年的125亿美元汉江奇迹n n1960s朝鲜战争结束,外援中止,韩国大借外债,为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财阀借债,政府要求所有的国有银行提供担保n n韩国在1980s成为世界前五大借债国n n1964-1984年韩国的GDP增长5倍多,年均增长8.4%,被成为“汉江奇迹”n n据美国经济学家Frank估计,韩国那时的经济增长中一半,4%是由外债推动的4.3.3 副作用n n易使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发生通货膨胀易使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发生通货膨胀n n如果外债的增长没有带来现实的经济增长,债如果外债的增长没有带来现实的经济增长,债务负担将加重务负担将加重n n债务负担加重将引发国际收支逆差,外汇短缺,债务负担加重将引发国际收支逆差,外汇短缺,进出口进一步失调,投资下降,经济增长减速,进出口进一步失调,投资下降,经济增长减速,人均收入和福利下降,影响进一步借款的信誉,人均收入和福利下降,影响进一步借款的信誉,甚至不能借新债还旧债甚至不能借新债还旧债n n债务危机债务危机4.3.4 债务危机n n起因n n典型案例n n后果债务危机的起因n n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失控,结构(期限、币种、利率等)不合理,利用低效率*n n全球利率波动(1960s低息,但1980s初,发达国家为反通胀提高利率)*n n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汇收入下降)*n n美元升值债务危机的典型案例n n1982年8月,墨西哥成为第一个中止向私人银行系统和贷款国偿还到期债务的国家n n1987年巴西成为第一个中止向所有国外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国家n n1990s俄罗斯也发生了债务危机n n债务危机的连锁反应债务危机的后果n n发达国家向这些国家的商业性贷款完全停止,官方援助大量下降n n发展中国家资金流入下降n n外汇缺口、储蓄缺口上升,投资下降n n靠外债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国家发生饥荒,死亡率上升n n拉丁美洲经济增长率和工业增长率大幅下降,1980s被称为“失去的10年”4.4 发展中国家预防和解决外债问题的方案 n n预防方法n n解决方案4.4.1 预防债务危机的方法n n控制外债规模n n优化外债结构n n提高外债的利用效率控制外债规模n n建立全国性的外债统计和预警系统,做到不遗漏、早发现、早控制n n将偿债率、债务率、经济偿债率等指标控制在安全线以内偿债率、债务率、经济偿债率等指标的安全线n n偿债率20%*n n债务率100%*n n经济偿债率30%*优化外债结构n n优化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警戒线25%)*n n优化种类结构(政府贷款、商业贷款,其中商业贷款不宜超过60%)*n n优化币种结构(与出口创汇结构保持一致)*n n优化利率结构(固定、浮动,固定利率外债不应低于70%)*提高外债的利用效率n n将外债用于生产性活动,保证外债利用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实现经济增长n n防止外债被浪费或用于非生产性活动*4.4.2 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n n债务国、债权国和国际社会应共同承担解决债务危机的责任(没有谁可以轻易地置身事外,如1980s初的美国银行系统风险,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的波动等)*n n具体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具体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n n债务重新安排n n债务清偿限额n n债务回购n n债务交换(swap)n n用本国货币偿债n n长期解决方案债务重新安排n n失败的贝克尔计划n n布雷迪计划(Brady plan)n n多伦多协议和特立尼达协议失败的贝克尔计划n n最初的尝试是发新债,给债务国以喘息之机n n1988年,美国提出贝克尔计划,计划为15个负债沉重、但市场化程度较高、已经有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国家提供200亿美元额外的商业银行贷款和90亿美元的多边贷款n n但由于商业银行拒绝,该计划破产布雷迪计划n n1989年,布雷迪计划得到成功实施n n核心两点:世界银行和IMF提供支持;鼓励债务国以折扣购回债务n n墨西哥:1989年以30年的长期债券(利率稍高于市场利率,IMF提供担保),以35%折扣率换到期债务,减少了200亿美元的偿债支出n n菲律宾、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等国也效法多伦多协议和特立尼达协议n n对于最穷的债务国,OECD国家在1988年和1990年通过多伦多协议和特立尼达协议减免了它们大多数的官方债务,延长了还款期和宽限期债务清偿限额n n债务本息的偿还加重了债务国的负担,使经济增长缺乏资金,更不利于债务清偿n n1985年,秘鲁宣布每年偿债支出将不超过外汇收入的10%,以防止经济衰退,债务负担更重n n发行零息票债券,本息一并至到期日支付,平时不支付利息债务回购(Repurchase )n n发展中国家债务可以折价在二级市场交易n n苏丹的做法(98%的折扣率)n n1995年秘鲁用6亿美元购回了1970s末积累的12亿美元的债务,同时节省了10亿美元的利息债务交换(swap)n n债权换股权(尼桑公司在墨西哥,4000万美元购买6000万美元的债务,与私有化相联系)*n n债权换自然(世界保护自然基金)*n n债权换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n n债权换债券(1989年墨西哥)*用本国货币偿债n n发展中国家用本国货币偿还国际银行的债务,再由后者将这些货币贷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购买债务国的出口品n n债务国用本国货币偿还官方贷款,债权国同意以这些货币购买债务国的出口品n n好处是节约宝贵的外汇,同时有利于出口长期解决方案n n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n n加大赠与的比重n n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本章的重要概念(1)n n两缺口、三缺口、四缺口理论n n债务周期理论n n外援、多边外援、官方与非官方援助、项目援助与计划援助n n外援的赠与率n nFDIn n垂直型与水平下国际分工本章的重要概念(2)n n外债n n偿债率、债务率、经济债务率、偿债比率n n债务危机n n债务回购、债务交换本章的主要内容(1)n n两缺口理论与债务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经济含义n n外援有哪些特征n n外援的“双刃剑”作用n n增加外援总量和外援的赠与率分别有哪些方案n nFDI有那些主要的形式、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2)n nFDI的“双刃剑”作用n n发展中国家应对FDI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政策n n外债的“双刃剑”作用n n发展中国家如何预防债务危机n n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债务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