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的婚恋观.doc
3页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的婚恋观班级:11 级文学(教育)1 班学号:1111010115姓名:李娟【摘 要】 甲骨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本文从甲骨文的字形方面研究了古人的婚恋观,主要谈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血缘婚、一夫多妻、抢婚习俗、冥婚习俗、女性地位对“姑” 、 “舅” 、 “后” 、 “育” 、 “姓” 、 “氏”几个字的分析,可以看出血缘婚的存在;对“妾”字的分析让读者了解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抢婚习俗可以从“妻” 、 “娶、 ”“婚”三个字的字形看出;妇好的例子让读者了解冥婚、 “女” 、 “妇”的分析让读者了解在商代女性地位比较高从甲骨文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婚姻观念关键词】 甲骨文;字形;古人;婚恋观【正 文】 甲骨文是商朝 (约公元前 17 世纪-公元前 11 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 3600 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系统文字,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此叫甲骨文古人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甲骨文就是这些占卜的记录,因此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宗法制度、军事刑律、婚姻家庭、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起居生活、自然状态等,本文就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婚姻家庭这一方面,讨论了一些古人的婚恋观,从而也更加了解了古人关于婚恋的想法。
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甲骨文中反映出来的古代人的婚恋观是比较具有趣味性的,古代人的观念和想法跟现代人是不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他们的观念也会有所变化,这就造成了多元化的婚恋习俗1 血缘婚血缘婚又称“等辈婚” 、 “班辈婚” 、 “辈行婚”等,其主要特征是:在亲兄弟、姊妹或从(表)兄弟、姊妹之间进行集体的、无约束的通婚,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有血缘关系的嫡系和旁系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姑,舅姑、舅皆是亲属称谓,姑字从女古声,以女为义符,表示的是女性亲属;舅字从男臼声,以男为义符,表示的是男性亲属亲属称谓的含义反映的是现实中的亲属关系,姑、舅所指实际上反映了古代两种有血缘关系的亲族间的婚姻关系后,育“后” 、 “育”古本一字,甲骨文作 ,像人产子之形,左部为大人,右部为古,是倒子,生子头先出,故以倒子为构件古称帝王君主为后,如后稷、后益、夏后氏等,源于母系社会,而母系氏族集团是血缘集团,其主要的婚姻制度就是血缘婚,他们进行的是一种无约束的婚姻制度姓,氏“姓”本是源于同一祖先的血缘集团的称号,字形甲骨文作 ,由“女”和“生”两个构件组成 《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生亦声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人所生也,即人出生的地方,也就是说是表明始祖的,古代起源较早的姓大多有“女”旁,表明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氏”是姓的分支,同一血缘集团人口繁衍众多后,内部支系需要有不同称号,这种不同称号即为氏2 一夫多妻妾甲骨文写作 ,或写作 从 从女,为会意字,从甲骨文构型系统来看,或 是一种头饰或标志从女,表示出嫁的女子做了头饰,由大姑娘变成了媳妇,所以引申用来表示配偶之义,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在商代的甲骨文卜辞里,妾用作配偶义,与爽、母、妻同,无所谓贵贱、尊卑之别 “妾”字就表明了在古代,一个男子不只有一个妻子,男子除了有一个妻以外,还会娶妾3 抢婚习俗的存在妻“妻”字,甲骨文作 甲骨文的“妻”字一望便知有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的头发显然是飘散的,另加一只罪恶的手,这只手伸向女子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起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抢别人的女子为妻在古代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古代抢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过战争公开夺取,将战败部落的女子抢来作为配偶,也有的暗抢,或者是夜间去抢另一部落的女子为妻。
可见古代的婚姻是无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一种野蛮的婚姻,而“妻”正是这种野蛮婚姻的见证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这里的取”显然是“娶亲”的意思那么“取”与“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准确地说,它们应该是一对古今字 “取”字的甲骨文左边为耳朵形, 即后之“耳”字,右边为“又”,即人的手整个字形描绘的是一个人用手割取另一个人的耳朵 “取”字的构形反映了古代一种习俗:先秦时,双方交战,获胜的一方常以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的数量来计算功绩,可见“取”的本义就是割取耳朵,所谓的“获者取左耳”就是割下被俘者的左耳朵 “取”字在甲骨文中还与后来的“娶”的意思相同,即娶媳妇,有的学者认为“取”字用作娶媳妇之“娶”,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抢婚习俗婚“昏”与“婚”也是一对古今字,“昏”字的甲骨文其下为日”,其上为“氐”,“氐”即低”也,即落下的意思造字意义是太阳已经落下,也就是夜幕降临之时的黄昏时候 《说文·日部》:“昏,日复也,从日,氐者,氐者,下也 ”许慎的解释与“昏”的甲骨文的结构完全一致,如《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由于日落之后,天色已经黑下来,所以“昏”引申为黑暗模糊的意思。
如《红楼梦》第五回:“忽剌剌似大厦顷,昏惨惨似灯将尽 ”“昏”喻指人的头脑中黑糊糊的,什么也分不清, 所以“昏”引申为昏愦、昏迷等意思古代娶亲常在天黑时进行,这在周代几乎成为习俗娶亲为何要在天黑时进行呢?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上古时代的婚姻男女双方不是自愿的,而是带有强迫性的,也就是抢婚,既然要抢,只有在黑夜里进行,所以“昏”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如《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4 冥婚习俗的存在冥婚也称“嫁殇婚” ,现多认为是男女两家为各自夭亡的子女联姻的一种婚姻形式但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上,便有武丁之妃妇好死后充当成唐、大甲、祖乙、小乙等先王“冥妇”的记载武丁是目前已知的商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国王,他享国 59 年,而妇好是他最珍爱的王后,妇好是甲骨文中最伟大国王的最优秀的妻子:她不仅是一位王后,还是带兵打仗的好手然而,这位王后却先于武丁去世了商代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上帝、神灵、祖先,武丁对妇好的感情极为特殊,也许是相爱至深,也许是相敬如宾,武丁对妇好的离去总是难以释怀妇好死后,武丁不仅将她厚葬,还关心妇好在另一个世界的婚姻大事,于是,这位开明的君主就把他珍爱的妻子许配给去世已久的先王,大概他认为这些死去的祖先会在阴间保佑他的妻子,或者,他也认为,妇好的杰出完全可以与伟大的先王相提并论。
甲骨文的卜辞正是武丁对祖先急切的询问:“妇好嫁了吗?” “大甲已经娶了妇好!” “妇好嫁了吗?” “成汤已经娶了妇好!”“妇好嫁了吗?” “祖乙已经娶了妇好!”于是,国王放下心来商代的冥婚与后世不同,商代冥婚为不同时代的已婚者,而后世冥婚则是同时代的未婚者5 女性地位比较高 女甲骨文作 , 《说文解字》:“女,妇人也 ”这样的训释显然是在男权话语状态下的说解 [6]我认为,“女”的甲骨文形体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崇高地位,解释一下,甲骨文形体的“女”字就取象,她双臂交于胸前,端庄淑于一个正襟危坐的女子的形象雅,表现出一种高贵的姿态,这无疑说明了这个字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女性受人尊敬的一面,而不仅仅是《说文解字》解释的妇人母甲骨文作 , 《说文解字》:“母,牧也从女,象怀子之形,一曰象乳子也甲骨文中的“母”是在其最初的字形“女”字的基础上增添了两点代表乳房的记号,藉以突出“怀子”或“乳子”的特征这个字的形体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文化信息,即古代社会生殖崇拜时期女性的地位女性的乳房在生,“母” 字正是抓住这个特征而形成殖后特别地膨胀起来的,也正好说明了女性在生殖后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景仰,这种形体上的结构方式巧妙地联结了女性和“给予生命”之间的关系,突出母亲在氏族的每个人的观念中的难以表达间的关系的崇尚之情。
结 语】 甲骨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婚恋观是纷繁复杂的,我在这里也不能一一举例了,我就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古代的婚恋观对后世的婚恋观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世有很多的婚姻制度都反映出了这一点,如冥婚、抢婚、一夫多妻等甲骨文是我国文化的一大重要财产,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余淑荣.“娶” “婚” “妻”与古代的婚姻习俗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罗老师:本应该交手写稿的,但因为我在外实习,所以只能委托同学将打印的论文交给你,还请您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