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docx
3页古诗词诵读4 早春 呈十八部员外郎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并默写本诗2.通过注释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的诗句意思3.结合相关诗句,体会这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的意境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师: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于是李白这样写道:“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东坡说是鸭子,他则这样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说是飞雪,他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是怎样发现春天的特点的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的诗奇崛雄伟,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风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呈(chnɡ)”和“酥(sū)”字的读音2.教师范读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呈:恭敬地送上天街:京城街道绝胜:远远胜过烟柳:形容绿柳成荫,望去如同烟雾笼罩的样子皇都:指京城长安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理解诗的第一、二句1)学生借助预习,理解“天街”“润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象3)教师归纳小结这两句诗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滋润细腻,绿茸茸的细草,远看有青青的颜色,走近却看不出草的颜色了)(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2.理解本诗的三、四句1)理解“绝胜”的意思绝胜:远远胜过)(2)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诗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时候,远远胜过京城杨柳成荫的暮春景色)(3)“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3.引导学生朗读全诗。
1)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3)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相应作指导4)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什么作对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3)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了早春的美丽景象,呈现给我们无尽的美感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写景的诗词名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 如酥 草色遥看 无最是 春好处 绝胜 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赞美了当时京城长安的早春微雨时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学此诗的关键在于领悟“早春”二字而早春景象,是由诗的前两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体现的,应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