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9339887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6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审美与人格一一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摘要:文言文的解析在初中语文 教学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今 初中语文课堂对于文言文的重视程度也 越来越高,相对于已经达到了一定古代 汉语理解水平的初中学生而言,此时在 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意识渗透与人格 培养是相当合时宜的审美与人格作为 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是文言教学 的两大重要任务关键词:审美;人格;中学;文吾教学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文言文的出现 越来越频繁,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触也 越来越多古文,作为古代文人学者的 思想结晶、文化结晶,对于后人的借鉴 意义以及思想启迪是长久而深远的初 中教材中选定的文言文,毫无疑问都是 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教学素材但是,中学生想要真正透过古文字 去理解和感受时隔上千年的古代文人的 人格魅力与文辞之美,是比较困难的本文针对初中文言语言教学实例,分析 解读初中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一一审美 与人格,分别从文言教学中的人格指向、 文言教学中的审美指向、文言教学中审 美与人格的融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 望对当代中学文言教学有所指引,也为 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尽一点绵薄之力一、文言教学中的人格指向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言教学始 终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不论是相对于 升学考试而言,还是学生对于古代文化 的了解与士大夫阶层传统文学内涵的理 解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经典的文言 作品,不仅有厚重且隽永的文字,同时 也蕴含了当代作者的人格与情怀为了 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教师 应当引导学生从课本中体会作者的人格 魅力笔者在具体文言课程教学中,分别针对每一篇文章作简要的时代背景介绍 和人物个人经历分析,联系时代背景与 个人经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产 生原因有更清晰的了解,而且对于学生 理解课文也是大有禆益的《出师表》(诸葛亮)就是体现作者 人格与情怀的经典作品,这是诸葛亮在 北伐中原之前给刘禅上书的表文,该文 表现了作为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忠诚之心, 也表达了对于刘禅治国所寄予的厚望 按照前文分别从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来 分析:首先,作品产生于刘备病卒于白帝 城之际,此时蜀国内外交困,诸葛亮临 危受命,以丞相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 部实际责任,在蜀国力量不断增强之后, 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而后主无能,昏 庸无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明始 终秉承兴复汉室的使命,竭力辅佐后主其次,结合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 的历史典故,简要总结刘备之于孔明, 如鱼得水孔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力辅佐刘备,并 在刘备病逝之后仍然尽心竭力地辅佐后 主刘禅由以上两点可总结出作者在此种境 地下写的《出师表》所蕴含的人格内涵, 其中自然包含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够重视作品背景对 于学生学习兴趣及理解的积极作用,自 然能够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怀,激发 学生的向往之情与敬仰之情那么文言 教学中的人格指向也就达到了二、文言教学中的审美指向一旦在文学作品中谈及文字的审美, 自然离不开唐诗宋词这两大中国传统文 化瑰宝其实,审美远不仅仅停留在唐 诗宋词之中,古代散文中的审美也是非 常高雅的立足于初中语文课本,首推审美必 然要说到王维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王维的五言绝句 《竹里馆》,近代著名文人汪曾祺曾经表达过, 他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和谐之美而王维的这一首《竹里馆》正是自然之音 谈到我国诗词,历史相当悠久,诗词是 古代文人最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诗 三百《诗经》到后代的唐诗、宋诗、宋 词,诗词之美,美在情感的流露以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温庭筠) 为例,教案中曾解析到“此词以江水、 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望这一场 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 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 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 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 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 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 品。

      通过文字,不仅能够看到作者所看 之美景,还能够体会作者所悟之美情 情美景美,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 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及审美取向是有非常 积极的意义的三、文言教学中人格与审美的融合初中文言教学中,审美与人格是相 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的双重指向,是教 学的重点所在,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某 一方面的指导,而应该在练习全文的同 时,既做到人格指向,又做到审美指向, 二者结合方是全面的教育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智取 生辰纲”这一课时,仅仅停留在某一方 面肯定是不够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 名著之一,而“智取生辰纲”是《水浒 传》中的重要章节教师在备课这一课文时,需要大量 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北宋末年的 国家状况与人民生活状况,在充足的背 景介绍之后,需要对该文段中的主要人 物,包括杨志、吴用、晁盖等重要人物 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宋江梁山泊团队的 整体精神内涵及宗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帮助学生了解当时代人民生活状 况的同时,让学生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 蕴含的人文情怀,以及作者对于“替天 行道”梁山口号的深层次解读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文言作品的人 格与审美,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文学 的魅力。

      参考文献:[1] 曾媚英.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提升 [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 (1).[2] 吕峰卉.审美与人格:初中文言教 学的双重指向[」].生活教育,2011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