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题库打印版.doc
133页完整版)伤寒论题库打印版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 答案:E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答案:C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答案:C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答案:B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答案:C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D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E.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答案:B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
直中 D并病 E合病 答案:B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答案:D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 D.397首 E245首 答案:B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答案:B(二)X型题 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 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内经》的成书年代 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 答案:ABDE 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 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 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 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 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 E。
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答案:ABCE 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 A《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汤液经》 E《甲乙经》 答案:ABCD 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ACDE 5.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 A正气的盛衰 B发病的季节 C.邪气的轻重 D治疗的当否 E.感邪的性质 答案:ACD 6.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 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 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 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 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答案:ABDE 7。
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A体质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种族因素 E.社会因素 答案:ABE 8.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 A越经传 B循经传 C表里传 D上下传 E手足传 答案:ABC 9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 A.合病 B.并病 C.直中 D两感 E.晚发 答案:ABCD 10.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 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 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 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答案:ABCD 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 1.伤寒: 答案: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六经: 答案:六经:是生理性概念,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由于每经又分为手足二经,因而总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六经病: 答案:六经病:是病理性概念,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群。
4.六经辨证: 答案: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 5.传变: 答案: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但传变常并称直中: 答案:直中:是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7.合病: 答案:合病:是指六经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8.并病:答案: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两感: 答案:两感:指以表里相合的阳经与阴经同时发病的起病方式表里传: 答案:表里传:指六经病传变时表里相合的两经相互传变 (二)填空题 1《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 和 两部著作 答案:《伤寒论》 《金匮要略》 2现今通行的两种《伤寒论》版本是 本和 本. 答案:明·赵开美复刻宋本 /宋·林亿本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3.一般而言,三阳病的治则是以 为主,而三阴病的治则是以 为主. 答案:祛邪 扶正 4.六经病是 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 ,也可看作既 ,又 的证候群。
答案:中医基础理论 不同阶段 互相联系 相互独立 5.六经辨证是以 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 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 答案: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 外感疾病 (三)判断说明题 1.《伤寒论》成书于西汉末年 答案:不正确《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答案:不正确《伤寒论》一书不仅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的证治,还阐述了部分杂病的证治,为外感热病与某些杂病的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与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治疗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伤寒论》所论述的伤寒是狭义的. 答案:不正确《伤寒论》以伤寒为名,书中又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温病等,所以全书所论应属广义伤寒的范畴,但从全文的篇幅来看,又重在以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主. 4.六经的实质是指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 答案:不正确六经即太阳、阳明、太阴、厥阴的总称,统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六经病才是病理性概念,才可以看作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
5.东汉末年,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答案:不正确秦汉时代,直至东汉末年,中医对人体感受外邪的认识,多局限于“邪从肌表皮毛而入”,而“从口鼻而入”是后世温病学家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理论. (四)简答题 1.简述“伤寒学”的概念,并说明确立“伤寒学”的依据 答案:“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确立“伤寒学”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本学科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无疑是中医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其次,本学科有近一千八百年连续不断的学术研究与发展史,而到明清之际,就已有学术流派的形成.虽然学者对学术流派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这一学术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流派的观点却是一致的其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日本、朝鲜、韩国,都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对《伤寒论》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研究成果本学科的研究领域,除《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之外,尚包括其成书背景、版本流传、学术沿革,以及历代注家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成就、时代特征等,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第四,《伤寒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不仅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而且还涉及到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学科,其在中医药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见,对《伤寒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连续不断的学术发展史,众多的学术流派,大批的研究人员,大量的研究文献,研究对象明确,研究范围清楚,是中医诸多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学术领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学术地位《伤寒论》这一学术领域,已由一部著作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丰富研究内容的独立学科当前提出伤寒学的概念不仅具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试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答案:《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础理论主要继承于《内经》、《难经》、《阴阳大论》;其二,诊法是从《内经》、《难经》而来,不过其间的脉诊系将《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简化为上、中、下三部诊法,并将其与《难经》的独取寸口法有机结合而成;其三,药学理论全面继承了《神农本草经》及《胎胪药录》的成果,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发扬光大;其四,方剂主要来源于古《汤液经》,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方”而成;其五,诊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在充分综合前人理论,继承先贤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以亲身反复的临床验证总结而来. 3。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