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原创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182373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1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近年来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有关该领域 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发现有关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内部动态演进 的研究较少,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建议应加强对其进行研究中国论文网关键词:绩效评价研究概况 演进近年來国内外对企业绩效测量和管理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许多知名企业投入大量的资 源从各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理论和实务中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模式、框架等 不断涌现尽管很多企业采用了许多方法和程序來设计和实施更好的企业绩效评价,但是这 些方法是如何在实施中演进的却鲜有人关注一、国外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概况(()) 指标选择和框架设计是多数文献的关注点早期国外业绩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选 择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上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最早源于上个世纪初,哈瑞(HarrelL 1911)标准成本制度中的成本指标;纳德森?布朗(Donaldson Brown, I960)的杜邦分析体系投 资报酬率(R0I)指标;霍尔?麦尔尼斯(Melnnes, 1971)的净资产回报率(RONA)指标;帕森 (Persen, 1979)的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财务指标;米勒(MillerJ.G, 1982) 首次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休系。

      这一时期企业的范围与规模主宰看竞争,而 各种财务指标提供了经营成功的评判标准,因血传统的财务性评价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时管理 理念的要求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來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原有财务评价模式遭受 到诸多责难,如美国学者保罗.尼文(PaulR. Niven, 2002)将传统的财务性评价的局限性概括 如下:与当今的经营环境不符合、滞后性、倾向于强调职能部门、缺乏长远的思考、与企业 组织的各个层次不相关等20社纪9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过度关注某个部分的评价会导致黑体结果的弱化 一些学者在批判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的业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试图从多个维度开展“平衡” 的评价,从血使得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如何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成为一个新课题在诸多研 究成果中,较具影响的有:凯文?克罗斯(Kelvin Cross)和理杳徳?林奇(Richard Lynch)的业 绩金字塔(Performance Pyramid),强调了纽织战略在确定企业绩效指标中的重要作用;反映 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互赢性,揭示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和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重复运 动的等级制度(罗宏等,2002) o然而,此模型只是在理论上比较成型,而未能在企业的实践 中得到实施。

      罗伯特?卡普兰(Kaplan, R. S.)和戴维?诺顿(Norton, D. P.)的平衡计分卡 (BSC)将长期与短期因索、财务与非财务因索、外部与内部等多方而因索引入业绩评价系统 (Kaplan, R. S. &Norton, D. P・,1992)随后提出的战略地图(strategy Maps)是平衡计分 卡的自然延伸,揭示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各个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Kaplan, R. S.&Norton, D. P, 2000) ; WKanji, G.和Moura(2002) M出的基于QW和KBEM相结合的计分卡(KBS),指出了 BSC的四个维度因果联系并不是很清晰的缺陷;Eric. Wolstenholme(1998)将系统动力学方 法引入平衡计分卡研究;后来其他学者(Andrew P. Sage.等,2000)提出“动态平衡计分卡” (DBSC),力求达到策略和中短期的绩效相联系,在平衡计分卡反馈基础上更新之前动态地产 生一个最佳的业绩指标评价系统总体而言,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平衡”的评价模式必 须明确冋答有关学者所质疑的三方而的问题: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各维度的因果关系以及 评价系统的动态更新。

      在对平衡计分卡反思的基础上,Andy Neely的业绩多棱体(Performance Prisrn)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角度来考虑组织目标和战略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要求 (Bourne等,2003) 0这是业绩多棱体相対于平衡计分卡的突破,但是该模式并没有进一步分 析经营者的利益通过什么机制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及战略柑联系,使有关业绩相关者的分析対 业绩评价的影响未真正发挥作用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还有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方法 这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最指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量化了投 资增值收益,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避免了企业利润高估, 真实地反映了股东财富增加状况,是対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评定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内 在的缺陷:EVA中涉及到的债务成本显而易见,而股权成本却难以计量;EVA的适用范围存在 局限性,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持续经营的金业,血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新成立 企业、风险投资企业等;EVA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影响;EVA受折旧方法选择、资本成本波动 的影响等其后,修止的经济増加值(REVA)、市场増加值(MVA)使得EVA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方 法逐步地完善化、合理化。

      ))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动态演进少有涉足Senge仃996)指出,在当今高度复杂的商业 环境中,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变革以追求卓越,而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演进的 低效管理会导致评价危机;Kaplan和N()rt(m(1993)指出,在设计与实施绩效评价系统时,应 重新审视当前竞争性环境以及业12建立的评价体系的适用性Bititci (2000)指出,为了保持 评价指标的动态性,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反映内外部环境的变革,一个动态的绩效评价系统应 该包括:外在的监控体系、内在的监控体系、审核系统以及内在的修止实施系统oBriand (2002) 强调,当论及企业绩效评价的对象、程序、框架和标准时,前提是绩效评价必须反映其应用 的背娥这些文献尽管没有直接将绩效评价系统的演进作为研究对象,但实际上部分地指出 了绩效评价系统演进的内外部推动力20但纪90年代初,部分地涉及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指标演进的影响因素、演进的动阻 力、演进过程的文献与硏究Eccles(1991)指出,传统绩效评价方案的缺陷是绩效系统变革 的动力Z -; Meyer和Gupt“(1998)发现,山于一些评价指标的缺陷,评价指标与真实绩效Z 问的相关性在逐渐丧失,评价指标辨别优劣绩效Z间差别的能力将衰减。

      对绩效评价系统演 进的低效管理导致同一套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再评价同一个绩效事实Ibllo\v“y仃999)指出, 有关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对实务中绩效评价模式和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演变有1=1大的推动作 用,但绩效评价指标如何影响绩效产出尚缺乏实证研究许多绩效评价工具缺乏清晰的理论 基础Bourne (2000)在案例研究中提到,绩效评价指标随着时间而演进现存的预算程序、 机会、研究、设计也会引起绩效评价指标的变动Kennedey和Neely(2003)通过案例分析提 出了影响绩效评价体系演进的郴关因素,而口将这些因素统一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实施、反馈等环节中后來又从程序、体系、人员、文化等方面考察影响绩效 指标体系演进的因素,并以这些方面为框架设计出了评价金业对其绩效体系进行动态管理能 力的衡量标准Christopher和David (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同等条件下,采用包含财 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的平衡模式的企业比同类企业具有较高的绩效评价满意度和 股栗市场衣现但就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企业财务冃标的一致性血言,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平 衡模式比财务指标集成模式一致性要高Neely和Bernard Marr(2003)从宏观视野冋顾现代 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把绩效评价模式分为三代,而口研究了这三代模式之间演进的路径。

      指出未来的绩效评价体系,致力于在企业绩效评价的非财务因素(诸如无形的智力资本因素) 和fl山现金流量之间建立联系cMalina和Seho(2004)在总结有关绩效评价指标的文献基础上 提出了良好的绩效评价指标的特质,即互补性、客观性、富含信息性、经济性、反映因果关 系、是传达战略的工具、激励绩效提升、能改进决策水平,并深入研究了指标特质对指标选 择与指标进化的影响,为从微观层面上研究绩效评价演进问题提供了线索)) 国外相关研究的简要分析 以下内容给岀了 ProQuest全美博硕士论文全文库的欧 美学位论文中以绩效评价为研究内容的文章,简单分类如(表1)这些学位论文中,虽然有 若干篇涉及绩效评价体系或指标的动态更新,但是尚未检索到系统地研究绩效评价演进机制 的篇目二、国内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概况(()) 平衡计分卡(BSC)与经济增加值(EVA)是研究热点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业绩评价工作 起步较晚,未能产生类似国外那样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比较少见国内学者在国外业绩评价先进理论(BSC、EVA)两大研究热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的实际情况,开辟了许多业绩评价研究的新视角(谢金苹,2005) o主要包括:(1)平衡计分卡 (BSC)研究创新。

      施家芳、张媛(2004)将供应链与平衡计分卡结合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 链绩效评价方法一一平衡供应链计分法(BSC-SC),该方法包含客户导向角度、供应链内部运 作角度、信息技术角度、供应商关系角度、未来发展角度及财务价值角度等方面其主耍创 新是将供应商这一重要方面引进平衡计分卡,使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贯穿于供应商、企业内 部经营、客户的价值链王光映(2005)的模糊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在平衡计分卡中补充了 “其 他利益相关者” 一个重要方面其观点主要是在平衡计分卡四个基本方而的基础上补充其他 业务相关者,指出金业要实现的目标,应该处理供应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模糊综合绩效评 价模型考虑了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因而评价结果兼顾了长期和未来的业绩,也兼顾了顾客、 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利益相关者各方信 息重复等曾照英、刘云(2005)将平衡计分卡与作业成本法结合起来,既保留了平衡计分卡 的优点,又致力于将平衡计分卡的目标分解到更低的组织层面,有利于将企业绩效评价与经 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制度联系起來李刚(2003)将数学模型层次分析法引入了平衡计分卡,解 决了各绩效测评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使平衡计分卡可以作为一个决策工具。

      陈畴铺、胡保 亮(2003)从平衡计分卡的四方而构建了核心企业为制造商的响应型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应用高标定位法确定其中的定性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并対供应链绩效 评价的相关应用作了进一步分析2)EVA研究创新点潘飞等(2006)把经济增加值引入作业 成本法,阐述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的结合使用及整合步骤,并通过对整合系统与传统成 本法各自提供的成本信息的比较,论证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的结合使用是一个更有效的 战略决策方法白明(2005)将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相结合,建立ABC&EVA系统,并提出 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技术要点王汝芳、杜勇宏(2005)从理论角度对经济增加值与利润 概念的关系及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引入了一个新概念一一优化经济增加值在此基础上,构 建新的资本资产价值的评估模型,并提出了市场价值和个性价值的概念,从而揭示了资本运 营创造价值的本质))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演进的初步探讨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有关评价模式的应 用效果和演进问题如纪咏梅(2000)分析了影响评价指标选择的内外部因素,认为企业评价 指标的选择应遵循权变思想,以企业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根据所处的特定环境和自身的目 标、战略等实际情况來决定业绩评价指标的取舍和组合。

      李垣(2003)指出,目前有关企业绩 效评价的研究多为静态的,忽视了绩效评价体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