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及未来发展趋势_todde_pilgreen先生访谈.pdf
2页21城市建筑 2014.6 |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Jun. 2014在2009年之前, 中国市场对 “城市综合体” 的概念还相对陌生, 大家对于综合性建筑的理解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之后, 综合体建筑在中国大规模涌现, 逐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 综合体建筑的建设热潮在当下中国城市中处于极速升温的状态 大城市以综合体建筑作为城市标志、 人群集聚点, 中小城市则纷纷效仿 城市综合体在中国为何受到如此欢迎?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和前景?一个优秀的城市综合体方案涉及到哪些关键因素?早在十几年前, 托德 (Todd E. Pilgreen) 先生就开始了对综合体建筑的探索 他的早期作品已经初步体现了当时他针对综合体建筑在城市中“磁极效应” 的想法陈:首先,我想先提问有关综合体建筑的发展问题为什么综合体建筑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它获得如此青睐的原因是什么?Todd: “HOPSCA” 概念产生到现在只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 在中国, 综合体建筑之所以如此受欢迎, 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政策支持, 二是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群的购买力不断提升, 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巨大变化。
除此之外, 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发展, 开发商投资运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使城市综合体操作拓展到实际层面 很长时间以来, 综合体设计已经成为我们团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们看着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在中国一步步地衍变和发展, 直到现在, 大街小巷都是关于它的话题这当然不是偶然 综合体建筑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一种趋势, 它的创意、理念以及所有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来势迅猛 我的担心是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城市建设工程, 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可能就只是一波简单的 “城市潮流” ,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最终城市发展又演变成为下一种形态 在美国的新城市主义运动中, 经济起初是带来各种变化的导火索, 后来, 这种所谓的变化持续升温, 最终演变成一场城市运动和革命城市综合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它们的身上有太多的共同之处 然而城市综合体最终是否会引发一场变革, 还不得而知, 毕竟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综合体建筑的等级和规模是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的, 所以我很好奇它在中小城市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中国现在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去城市生活, 城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因而城市综合体目前确实物尽所用, 当然前提是在几个特定的城市当中。
陈:在当前,国内许多中小城市也希望建设这种城市综合体,并且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动工建设,这种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对于中小城市是否 “超重”?Todd:我很同意你的观点,这是有关中小城市建设综合体的问题事实上,不论是大型城市,还是中小型城镇,都想尝试建设城市综合体,然而这并不代表它们都已经具备了建造综合体的充足条件上海、北京可以建设城市综合体,因为建设条件已经成熟,更何况即便是在这样的一线城市当中,综合体一般也是建设在中心城区至少按目前来讲,在中国城市,综合体的主流选址定位应该还是城市中心,而不是郊区如果是中小城市,在建设综合体之前就应该想好,当地的需求量和经济水平能不能适应这种大型工程的建设然而从另一方面讲,中小城市的发展正在延续大城市的趋势,它必须做出一些改变—不管是功能还是结构—来适应它当前的变化,因为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的层级,它就会向另一个方向转变所以你无法立刻对这件事做出评价但有一件事要充分引起关注,就是建造一座集办公、商业等功能的城市综合体时,在将一部分人带入(综合体)的同时,也不得不将另外一些人迁移到别的地方,继而造成社会分化这当然是非常槽糕的,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并且会给城市发展和社会造成很多麻烦。
显然在此之前,一定要首先确定强有力的应对政策,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这样去做陈: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曾经提出的“城市磁极”的概念?Todd:其实这个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和思考不单是城市综合体,对很多公共建筑同样适用构成综合体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人目前出现的多数综合体都是公共性的特别是在中国,一个综合体应该是为一个地区内的城市人群提供服务,它的作用应当是成为社区内的一个兴奋点,一个独特的空间体验场—就好像城市公园一样,虽然它们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但却具有一个相同的目标—聚集人群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充满人气的综合体和一个死气沉沉的综合体相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Todd E.Pilgreen先生访谈KEY POINTS OF DESIGN & DEVELOPMENT TREND OF HOPSCA: INTERVIEW WITH TODD E. PILGREEN采访者:陈明龙 理想空间(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理想空间》责任编辑王 涛 上海悦境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整理者:陈明龙被访者 : Todd E. Pilgreen是上海新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旗下 “新外建tpod工作室” 的负责人, 拥有20多年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经验, 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及全球市场范围内从事大型综合体项目及商业建筑的设计管理工作。
他曾在美国捷得建筑师事务所任中国区总监与设计合伙人, 主创设计了澳门新濠天地、 青岛啤酒城、 吉隆坡生态城, 并参与设计了大阪难波公园、 上海西郊百联购物中心等国际知名项目 22FEATURE THEME | 主题专栏比,哪个更有魅力、更能吸引人?从这个方面讲,综合体不像博物馆、纪念馆那样,需要从设计中挖掘安静、单独思考的空间,综合体就是一个供人群交流、互动的平台城市磁极”的概念就是说,设计中要把它对人的吸引力提到一个重点层面来思考,甚至要涉及一些社会学或者行为心理学的内容如果想要设计一个出色的综合体方案,这些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陈:刚才您提到要赋予综合体建筑强大的吸引力, 有哪些途径和方法?Todd:首先, 一个位于城区当中的综合体, 想要吸引人群前往, 必须从建筑形象上充分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 因此综合体常运用夸张的设计手法来吸引顾客 除此之外, 还要充分理解人的 “群集心理” , 营造人群效应 一个具有活力、 热闹的场所, 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 人总会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来促使这种 “扎堆” 现象的形成, 比如节日游庆队伍会不断壮大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第一步是通过建筑对人产生吸引, 那么第二步就是通过人之间的互动将大量人群引导到建筑物当中。
接下来, 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在设计当中体现和创造 “场所精髓” 场所精髓” 就是指一个场所最本质的关键点, 以及它能够给予人们的空间感受和精神特征 如何创造 “场所精髓” , 使人拥有流连忘返的空间感受, 是整个综合体设计当中最关键的一步 第一, 设计要体现场所价值, 包括它的内部业态布置, 它所包含的服务配置, 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二, 要创造个性, 增加设计的可识别性 ;第三, 要趣味化空间设计, 特别是建筑之间的空间设计要与区域精神达成一致, 使人们获得非同一般的城市体验 ;第四, 要仔细斟酌建筑形式和功能之间的组合, 例如骨架和交通连接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王:一个综合体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Todd: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而且不同地区、 不同类型的综合体, 设计手法也有所不同 我简单提几点 首先要把握设计的动线连接, 即连接内外场地, 联结过去与未来, 联结自然体验与精神探索等 还有建筑的体量关系, 综合体建筑的体量一般比较巨大, 所以在体量关系方面要仔细斟酌,例如要充分满足规划对退界和高度的限制要求, 也要保持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关系等 建筑表现也是综合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综合体一般都包含高层和低层两部分。
建筑的低区表达了一种时间的层次感, 因此基座的设计应该表现出沉稳、 坚固的感觉, 建筑的高层部分则采用玻璃等轻质材料体现顶部的空灵感, 增强建筑与天空的贴合度 (指高层建筑与天空背景的结合) 涉及到下沉广场和步行街的部分时, 可以结合城市文化和中国元素做一些细部上的点缀, 这样可以令设计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是业态的组织,“城市综合体” 的名称由来便是多种城市功能的融合, 所以要充分协调不同业态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 要基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作多方面考虑, 另一方面, 还要结合人在建筑中的交通流线来组织和引导 只有如此, 设计才有了价值和实际意义王:有人说综合体五彩缤纷, 趣味十足, 而有人却说综合体不那么 “有趣” , 相比它的大规模和大体量, 传统的小街道、 小型商业、 小房子更让人钟情 这会对综合体的设计产生怎样的影响?Todd:当然这也是我不喜欢这种将所有功能打包捆绑在一起的原因 中国有如此之多的人, 供需量很大, 但快速的建设却让城市千篇一律, 这儿一栋高楼, 那儿一处购物中心, 如同碎片散落在城市当中, 因而我们要去寻求解决方法 正因为城市中有如此大量的人群, 我们才不得不修建综合体, 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会喜欢它。
因此在设计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 我们要通过它来塑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 与此同时, 街道的布点以及沿街商业的设计也很关键 这正是上海的迷人之处, 有很多小街小巷, 好像没有那么多的人, 也没那么大的尺度, 令人感觉到舒适惬意的同时, 也能唤起城市的记忆 在这个方面, 北京就大为不同, 道路都很宽敞, 建筑体量都很巨大, 但缺乏人性化 因此, 当人们进入一个城市综合体, 他们想要发现这个建筑物里面有什么, 人们想获得一种归属感—正如我们在街道中获得的那样 当我们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考虑到建筑的最初涵义, 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舒适、 美观的庇护所 而在同时, 建筑也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共鸣, 假如成千上万的建筑物都与环境没有关联, 人 也会感到不舒服王:城市综合体将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有人说这样可以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加高效的生活, 而有另一种反对意见认为, 综合体建筑就如同城市当中的一座孤岛, 里外两世界, 与周边格格不入 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Todd:我不得不说, 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城市综合体确实就是这样 假如我们不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和周边环境做一个生动有趣的结合, 而只是从建筑本身出发, 那么它就会被孤立。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 综合体从它对人产生吸引开始, 到将人带入建筑当中, 整个过程都应该是非常自然的 对于很多建筑, 你要尽力弱化它与周边环境的边缘性,才不会使设计显得很死板 我们在设计时思考的是将综合体的内外部融为一体, 所以必须专注于塑造一种类似于人们对于家庭的场所归属感 我们的设计会给人产生足够的吸引, 也同时令人感到轻松 假如不考虑这些因素, 即便你有很棒的想法, 做的设计外形很炫, 依然会存有缺陷 毕竟建筑是要融于城市的, 你甚至要考虑一些很细微的条件, 比如街道的边界、地铁站出入口的位置、 周围的学校等 只有这样, 才能让设计的综合体在城市中鲜活起来, 才能与人之间产生共鸣, 从而融入城市当中, 切实发挥效用 有一种情况, 比如说业主现在有一块地, 他邀请你在上面建设他想要的东西, 有可能会和原来的城市环境大相径庭 ;身为一个设计师, 我们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作为城市规划师或者一个城市思考者, 你必须去引导你的客户 所以说, 综合体并非孤岛, 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设计去达到一种平衡, 并且以城市的角度去思考它的作用王:您怎么看待 “综合体是中国城市的未来” 这种说法?您认为综合体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Todd:我认为很难说综合体就代表中国的未来。
但近年来它在中国的建设确实很活跃, 这是事实 我们的设计很有可能要过很多年才能建成 今年或者明年会有很多综合体被设计和实施, 其间有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下一步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实际效果如何, 能否达到预期, 因为这将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向 所以, 我确实认为综合体至少可以塑造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