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原因.doc
13页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因素: 一、盛唐土壤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首先,唐朝的政治、经济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和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其疆域之大、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甚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定的时代孕育着特定的风气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性,使得大唐帝国逐步形成并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人们朝气蓬勃、胸襟开阔、豪迈奔放而这种骄傲自豪、乐观奋发、继往开来的精神无疑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历史的最强音 李白就是生活在这个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与交融的伟大时代作为被这个时代孕育出来的诗人,李白像一颗巨星从大唐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俯视天下他在盛唐取得的令人注目的成就,所谓是“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正是他得以成长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高亢豪迈的性格,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反映和真实写照二、屈原楚辞对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李白毫不隐瞒地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慕,诗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在《代寿山孟少府移文书》一诗中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可见其早晚之年都不离怀才报国之思就创作思想而言,李白与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毋庸置疑,是一脉相承的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总能隐约可以看到屈原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子——两者皆擅于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褒贬之情;为了增加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两位诗人都注意了神话传说的运用,并通过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但相比较之下,笔者认为李白的意象比屈原更加丰富从他们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展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常常以神话、传说的题材和象征、比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如《远别离》、《梁甫吟》都是借神话传说反映社会现实;《登高丘而望远海》、《古风》等篇,则是借古讽今;《蜀道难》也以雄奇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写出蜀地的奇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起来并在同一首诗作中体现,无疑李白是继承和发扬了屈原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
如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诗中写到安史之乱,但笔墨不多,而是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低头见到了被叛军蹂躏的洛阳,诗人的情感急转直下,浪漫的幻想亦告破灭这首诗与屈原《离骚》中写他听了灵氛和巫咸的劝告,准备去国远游,在想象中翱翔于天际之时,忽然居高临下地看到危机四伏的祖国,便再也舍不得离去,思想从想象回到了现实不难看出,这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曼妙的仙境与苦难的现实融为了一体 李白继承了屈原那种对理想不息地求索精神,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国家的机会,以实现“济苍生”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受屈原影响,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三、李白的个人经历,所受儒、道、侠客思想的熏陶与影响促进了他独特风格的最终形成,使他成为浪漫主义伟大的旗手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击剑游侠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响甚大,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也使他的诗中有了那种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奋发昂扬的气势。
在26岁时,李白开始踏上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他虽然极端痛苦,但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在这一时期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加强烈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无为”,庄子“无用”的思想,厌世、孤傲的风格在李白身上可找到影子一方面是狂放不羁、大胆追求个人自由与解脱另一方面森严的封建礼法和庸俗社会关系使他窒息,黑暗的社会中要找到出路,所以便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在诗风上表现出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这所以形成浪漫主义风格,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时代、生活环境对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一说到李白就会有人想到杜甫,因为“李杜诗篇万口传”嘛!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也使用笔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卷,逐步攀上现实主义高峰而李白呢?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的“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强盛而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特点以 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生活日趋奢侈糜烂,政治黑暗,奸臣当道,苛捐杂税多,各种社会矛盾并存的时刻李白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抱负,追求建功立业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次又一次险境,当李白一次又一次失败,内心极度痛苦的时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感到从政报国道路的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时,李白只能把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借助于想象、梦境等非现实主义即浪漫主义表现出来。
因此说,时代和生活环境影响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二)儒、道、侠三种思想对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李白又“济苍生”“安黎民”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但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难免不与道家的厌世思想合法,而游侠的思想又使他种诺轻物,轻视传统,养成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的作风这是魏晋开始以来人的觉醒与发展,同时,也是盛唐的精神上升的标志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无为”,庄子 “无用” 的思想,厌世、孤傲的风格在李白身上可找到影子这种道家思想影响又有着双重作用一面是狂放不羁、大胆追求、热切的寻求个人自由与人人平等另一方面是表现颓废避世的一面,一味地求山访道、喝酒取乐、脱离现实,将道家那种及时行乐的因素代入到他的诗中,无形中消弱了他的浪漫主义 再来看看尚侠思想,李白虽然有时自称为儒生,然而却不甘做一个皓首穷经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儒生,他对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视他所深深倾慕着的,是古代侠士们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所奉行的游侠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也正养成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个性的原因,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种独特的思想使他的诗歌创作中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这三种思想也促进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 ,使它成为浪漫主义伟大旗手。
(三)借鉴和继承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优良传统 李白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影响十多方面的,发扬屈原爱国精神和不屈精神,继承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神话传说,奇特想象重视民族遗产方面,他都和屈原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都在题材构思上和屈原一样,他对六朝文人的作品也很认真学习,他效仿魏晋诗人的思想作品,如《蜀道难》、《将进酒》等,显然可见有从鲍照那里吸收了纵横驰骋、雄健奔放的特色;李白的写景诗和五言绝句,如《望庐山瀑布》、《秋浦歌》等,明显是深受谢眺诗歌清新秀丽特色的影响 正由于李白在诗歌创造上善于向多方面学习,吸取多种营养,充分继承前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才能使他的诗歌取得如此崇高的成就,才能把唐代诗歌推向空前的繁荣[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