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单元测试卷(解析版).pdf
26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 章 力单元测试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 0 0 分)姓名:学校: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 分,共 1 2 小题,共计3 6分):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只能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B.墨子:“以卵投石,尽天下之卵,不可毁也”说明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不受力C.“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运动状态D.成 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相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解:A.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 A 错误;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卵投石时,鸡蛋和石头都受到力的作用。
故 B 错误;C.“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形状,也改变了草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成语 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o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力这是因为()A.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弹性形变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C.在弹性限度范围内,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C【解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因为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俩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弹簧伸长的就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对手的拉力也就越大,所以会感到越费力,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故C正确故选:C o3.关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大小与所处位置有关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质量成正比【答案】D【解析】(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2)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3)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4)物体所受的质量与重力的关系为G=m g。
解: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故A错误;B.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 B 错误;C.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故C错误;D.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为g=1 0 N/k g,故 D 正确故选:D o4 .如图,有 关“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说法正确的是()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小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更小C.它们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力相等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没有使石头发生形变【答案】C【解析】鸡蛋碰石头,它们之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解: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产生一作用力,同时石头对鸡蛋也产生一作用力,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A B D 错误,C正确故选:C o5 .关于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人推车时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图中球与球拍的碰撞中,球被击打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图中手按气球,气球被压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图中手拉弓时,弓也在拉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A【解析】(1)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解:A.车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推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不正确;B.球与球拍发生碰撞时,球拍对球施加的力使球被击打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B 正确;C.在手的压力作用下气球被压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D.手拉弓时,弓也在拉手,该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D正确故选:A o6.“女排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如图所示,中国女排以1 1 战全胜的战绩获得第1 3 届国际排联女排世界杯冠军,第十次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登顶下列对运动员发球情景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球时,手对排球施加力,排球对手没有施加力B.发球时,手先对排球施加力,然后排球再对手施加力C.发球时,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发球时,排球飞出去说明手给排球的作用力大于排球给手的反作用力【答案】C【解析】(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2)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A.运动员发球时,运动员对球有一个力的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对手也有一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所以发球时,手对排球施加的力和排球对手施加的力是同时产生的,故B错误;C.发球时,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的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o7.如图所示,把两个质量为5 0 g的钩码挂到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的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个钩码的总重力为1 NB .称量前,需把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C.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D.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答案】D【解析】(1)根据G=m g 求得两个钩码的重力;(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调零;(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4)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解:A.两个钩码的质量m=1 0 0 g=0.1 k g,两个钩码的重力G=m g=O.I k g X 1 0 N/k g=l N,故A正确;B.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前应在竖直方向调零,故 B正确;C.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故 C正确;D.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故 D 错误故选:D o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物重G=2.O N,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A BG GA.O N 2.O N B.2.O N O NC.2.O N 4.O N D.2.O N 2.O N【答案】D【解析】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定滑轮的工作特点是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解:对于A:由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R=G=2.0,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2.O N;对 于 B: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B=G=2.0N,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为2.O N.故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o9.如图所示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其作用点在重心处,据此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A.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其作用点在重心处,故A正确;B.重力作用点没有画在物体的重心处,而是在斜面的重心,故B错误;C.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其作用点在重心处,但图中重力方向没有竖直向下,故C错误;D.图中重力方向和作用点都错误,故D错误故选:Ao10.一根弹簧不受力时长4cm,若在弯钩处加上竖直向下的5N的拉力,弹簧伸长了 5cm,若加上15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弹性范围内),此时弹簧的长为()A.5.5cm B.15cm C.19cm D.20.5cm【答案】C【解析】弹簧测力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或者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解:弹簧测力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当拉力为5N时,弹簧伸长5cm,所以受IN的拉力,伸长1cm,若受1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应该为15X lcm=15cm,此时的长度就为15cm+4cm=19c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o1 1.甲、乙两人的质量之比是6:5,甲的重力为6 0 0 N,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是()g=1 0 N/k g oA.6 0 k g、5 0 0 N B.5 0 k g、6 0 0 N C.6 0 k g,6 0 0 N D.5 0 k g、5 0 0 N【答案】D【解析】根据公式6=1 求出甲的质量,再根据关系求出乙的质量,根据公式6=0 求出乙的重力解:因为G=m g,所以甲的质量:m,黑%=6 0 k g,g 10N/kg因为m 甲:m 乙=6:5,所以乙的质量:m乙=9 0 1 甲 二9 x 6 0 k g =5 0 k g;6 6则乙的重力:G i=m z,g=5 0 k g X 1 0 N/k g=5 0 0 N o 故选:D o1 2.爱米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她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A.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B.相同质量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C.甲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1 5 mD.乙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5 m【答案】A【解析】利用图,根据质量相同时,判定重力的大小;根据9 求出物体的重力G 与其质量m的m关系式。
解:A B.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 k g 时,甲的重力为1 20 N,乙的重力为4 0 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故A正确、B 错误;C.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3竺=15N/kg,则重力G与8kg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X 15N/kg,故C错误;D.乙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40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器=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X5N/kg,故D错误故选:A o二、填 空 作 图 题(每 空1分,每 图2分,共10小题,共 计20分):13.唐代杜甫诗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 中 吹 起 茅 草 的 施 力 物 体 是;这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是答案】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风吹起茅草,对于茅草,施力物体是风,茅草受到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4.抛出去的石块最终会落回地面,这是因为石块受到 的作用;熟了的苹果从树枝上脱落后沿直线竖直下落,这表明这个力的方向是 的。
答案】重力;竖直向下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抛出去的石块,最终回落到地面,熟了的苹果从树枝上脱落后沿直线竖直下落,这是因为它们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的结果解: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抛出去的石块,最终回落到地面,是重力改变了石块的运动状态;熟了的苹果会沿直线竖直下落,这表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