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八下第四单元学案.pdf
10页1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十六 孔乙己 【学习目标】1、 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2、 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3、 精炼、深刻、含蓄的语言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诵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资料背景:1、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 年冬天,最初刊载在1919 年 4 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 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 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作为武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深刻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鲁迅通过描写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读书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众的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2、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名字的由来孔乙己” 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
这六个字是 “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 ,因此成了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即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二、检查预习1、鲁迅,原名,字,现代 ____ __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 将作品有小说集____ 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 ,散文诗集__ ______ 《孔乙己》写于1918 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 年4 月《新青年》 ,后收入小说集《》 这是鲁迅继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2、识记字音字形: 咸亨..()着.了慌()附和.()不屑.()拭.()蘸.()舀.水()哄.笑()间.或()打折.腿()门 kǎ n() tǎ ng 若()tuí唐()chà n 水()阔 chuò()3、释义: 污人清白:格局:阔绰:君子固穷:绽出:间或:不屑置辩:颓唐:三、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节—第节) :第二部分(第节—第节) :第二部分又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第一层(第节—第节)(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①②③④侧重于写对孔乙己的毒害;第二层( 10—11 节)(情节的高潮)侧重写对孔乙己的摧残第三层( 12—13 节)(情节的结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通过品读外貌、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的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1、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2、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又的人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的人3、孔乙己以上的各种行为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呢?■孔乙己 “站着喝酒 “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 “穿长衫 “是因为他■孔乙己 “竭力争辩维护清白“ ■孔乙己 “偷窃 “是因为■孔乙己 “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孔乙己 “好喝懒做 “是因为他■孔乙己 “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孔乙己 “以读书为傲 “ 说明他■孔乙己把 “' 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当作灵魂伤疤 “,表明他■孔乙己 “热心教伙计 ' 茴' 字写法 “表明他■孔乙己 “遭到冷遇 “表明他■孔乙己 “使人快活 “表明他■孔乙己 “无人关心 “表明他2 4、综合矛盾,统一矛盾,全面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5、分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解社会环境的描写,洞悉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的冷漠无情一、深入研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1、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通读课文第4~12 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2)课文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这些笑中包括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他们的笑各是什么样的笑?(3)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二、赏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课后练习三)三、概括本文主旨:小说通过对的描写, 反映了的毒害, 控诉了的罪恶; 同时,小说还揭示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布置作业1、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 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2、仿句练习:(1)蜜蜂和蝴蝶虽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在虚度创造者奉献的是甜美的生活,虚度者留下的却是生活的垃圾。
2)时间是个常数,也是个变数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反思:十七 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1. 感知小说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的结构2. 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 前后对比 ) 3. 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4.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鲜明的对比方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解.( )元作揖.( ) 兀.( )自带挈.( ) 绾 ( )了相.( )公细丝锭.( )子醉醺.醺( ) 腆.( )着肚子啐.( )在脸上星宿.( ) 2.解释下列词语作揖:倒运:狗血喷头:不省人事:商酌:3.作者简介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敬梓的个人3 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4.作品简介 关于《儒林外史》 :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以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没有一个主干,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 洗练, 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5.背景链接本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 岁开始应考,考了20 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 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必须 “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 (2)会试, (3)殿试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2.讨论并归纳:文章结构,全文分成两个部分四、合作交流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胡屠户范进中举前范进中举后原因贺礼称呼态度动作2.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胡屠户怎样的性格?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 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且初步感知了胡屠户的性格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文本,品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并学习对比和夸张的写作手法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范进的语句想想造成这种性格的成因2.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速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来3.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4.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5.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表现了怎样的社会风气?6.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7.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应了什么?(二)写法探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三、概括本文主旨: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炎凉世态四、板书设计:范进中举吴敬梓范进:猥琐懦弱疯圆滑世故胡屠户:欺贫爱富前倨后恭醉心功名 五、拓展延伸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4 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反思:十八 口技【学习目标】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口技》的作者是 ( ),字 () ,() 代顺治年间进士 本文选自《》 ,是 清代()编选的笔记小说2、 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字音少顷..()犬吠.()呓.语()夫叱.大儿声()齁.声起()意少.舒 () 曳.()许许..()声几.欲先走()3、结合书下注释,解释加点字会.宾客大宴()虽.人有百口()几.欲先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两股.战战()妇拍而呜.()不能名.其一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客意少.舒()4、自由朗读课文四到六遍,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5、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二、整体感知1、理出文章结构(按表演前、中、后) 第一部分(表演前)第二部分(表演中)第三部分(表演后)1、 文中哪一句话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哪一个字能统领全文?2、 第一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三、合作探究1、读课文二、三、四段,口技表演主要通过什么来打动听众呢?(声音)本文的声音描写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场面描写)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个场面?2、这几个场面描写表现声音时分别是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