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纳】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docx
30页高中数学学问点归纳高一 〔 上〕 数学学问点归纳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1. 主要内容:集合的基本概念、空集、子集和真子集、集合的相等;集合的交、 |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 * | * | * | * | |欢.|迎.|下.|载. 并、补运算;四种命题形式、等价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基本要求: 懂得集合、空集的意义, 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懂得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等概念,能判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懂得交集、并集,把握集合的交并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懂得全集的意义,能求出已知集合的补集;懂得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能写出一个简洁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懂得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在简洁问题的情形中判定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3. 重难点: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难点是对集合有关的懂得,命题的证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别;4. 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子集:假如 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 B,那么 A 是 B 的子集,记作 A B.〔2〕 相等的集合 : 假如 A B, 且 B A,那么 A=B.〔3〕. 真子集:A B 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记作 A B.5. 集合的运算: 〔1〕 交集: AB { x xA且xB}.(2) 并集: AB { x xA或xB}. (3)补集:CU A{ x xU且xA}.6.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假如 P Q , 那么 P 是 Q的充分条件, Q是 P 的必要条件;假如 P Q , 那么 P 是 Q的充要条件;也就是说,命题 P 与命题 Q是等价命题;有关概念 :1. 我们把能够准确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 集合;2. 数集有:自然数集 N,整数集 Z,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3.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列举法 、描述法和图示法 ;4. 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 图示法 ,所用图叫做文氏图 ;第 1 页,共 19 页 |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 * | * | * | * | |欢.|迎.|下.|载. 5. 真子集,交集,并集,全集,补集;6. 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等价命题;7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留意:1. 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各不相同的;2 集合与元素的属于关系与几何之间的包含关系,两者不能混淆;3. 证明 A 是 B 的充要条件:( 1)充分性的证明: A B.〔2〕 必要性的证明:B A.4. 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 ,因此它们是等价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其次章 不等式1. 主要内容:不等式基本性质、不等式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分时不等式的解法、肯定值不等式的解法、无理不等式的解法、某些高次不 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2. 基本要求:把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常用的不等式的性质,把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把握简洁的分式不等式及肯定值不等式的解法,会解简洁的无 理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把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 路,并会用这些方法证明简洁的不等式;3. 重难点: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及其证明;难点是分式不等式与肯定值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的应用,比较 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简洁的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假如 ab,bc;那么 a c.2. 假如 ab, 那么 a cb c.3. 假如 ab, c0,那么 acbc : 假如 ab ,c0, 那么 acbc.4. 假如 ab, cd , 那么 a cb d .5. 假如 a b0,c d0,那么 acbd .6. 假如 a b0 ,那么 0 1 1 .a b7. 假如 a b0 ,那么 a nb n 〔nN 〕 .第 2 页,共 19 页8. 假如 a b0 , 那么 na n b 〔nN , n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这个学问点很重要,可依据 与 0 的关系来求解,留意解的区间的表示, 不等式组也是一样; 解分式不等式的方法就是将它转化为解整式不等式;两个基本不等式: 1. 对于任意实数a和b, 有 a 2 b 22ab,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 |精.|品.|可.|编.|辑.成立; 2. 对任意正数2a和b, 有 a b 2222ab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学.|习.|资.|料. * | * 成立;我们把 a b2和 ab分别叫做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 * | * | |欢.|迎.|下.|载.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1. 主要内容:函数、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2. 基本要求: 懂得函数的概念, 能使用函数的记号 yf 〔 x〕 表示y是x的函数 ,会求函数值 f 〔a〕 ,会求简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懂得函数运算意义,会求两个函数的和与积;把握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概念,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 重难点:重点是函数关系的建立,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的判定,以及由函数图像争论其性质和由函数性质争论其图像的一般方法;难点是求函数 的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留意:⑴函数的运算中肯定要考虑函数自变量的定义域, 定义域会随着函数的运算转变而转变;⑵函数讲到奇偶性时其定义域肯定要关于原点对称;⑶偶函数的性质:f 〔 x〕 =f 〔 x〕 .⑷奇函数的性质:f 〔x〕f 〔 x〕 .⑸单调性和最值性;⑹零点的概念,实际上,函数 yf 〔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0 的解,也就是函数 y f 〔 x〕 的图像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第 3 页,共 19 页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 上〕1. 主要内容: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在〔0,〕 内的单调性;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基本要求: 把握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性质, 特殊是在〔0,〕 内的单调性会画幂 |精.|品.函数的图像,把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3. 重难点: 重点是幂函数性质的探求,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幂函数性质的运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k|可.|编.|辑.|学.|习.留意:1.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 yxx 〔k为常数, kQ 〕 叫做幂函数;|资.|料. * | * | * | * | |欢.|迎.|下.|载.2. 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 y a 〔a 0且a 1〕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R.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形式肯定要区分开;指数函数的性质: 1. 指数函数 y a x 的函数值恒大于零 . 性质2. 指数函数 y a x 的图像经过点( 0, 1) .3. 函数 ya x ( a >1)在 〔, 〕 内是增函数;函数 ya x 〔0< a <1〕 在 〔, 〕 内是减函数 .高一 〔 下〕 数学学问点归纳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 下〕1. 主要内容: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在 〔0, 〕 内的单调性;对数;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简洁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2. 基本要求: 把握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性质, 特殊是在 〔0, 〕 内的单调性; 会画幂函数的图像,娴熟地将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对数积、商、幂的运算性质,把握换底公式并会敏捷运用,把握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以及图像上的关系;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结论,会解简洁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3. 重难点:幂函数性质的探求及其运用; 对数的意义与运算性质, 反函数的概念,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单调性) ;第 4 页,共 19 页说明:①幂函数y x 〔Q, 是常数〕 的定 义域 D 由常 数 确定,但 总有( 0,+ ) D.D不外乎是( 0, + ) ,[0,+ 〕,〔- ,0〕 〔0,+ 〕,〔- ,+ 〕 四种;当D 〔 ,0〕 U 〔0, 〕或D=〔- ,+ 〕 时 ,幂函数 y x 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因此研究 幂 函 数 的 性 质 , 主 要 是 研 究 幂 函 数 在 〔0, 〕 上 的 性 质 ; 当0时, y x在( 0,+)是增函数;当 0时, y x在( 0,+)上是减函数,|精.|品.|可.|编.|辑.幂函数的图像都经过 〔1,1〕 ;|学.y a x a 且a 有些同学常会与幂函数y x 〔Q, 是常数 〕|习.|资.|料. * | * | * | ②指数函数 〔 0, 1〕混淆; * | |欢.|迎.|下.|载. ③换底公式log b Nlog a N log a b.〔其中 a0, a1,b0, b11, N 0〕④函数 y f 〔 x〕 的定义域是它的反函数1y f 〔x〕 的值域;函数 y f 〔 x〕 的值域就是它的反函数 y fy x 对称;〔x〕的定义域;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⑤对数函数 y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