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瑶卿与老生艺术随笔.docx
6页王瑶卿与老生艺术随笔 王瑶卿是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他在京剧旦角艺术的革新创造上有着极大的成就;在培养旦角演员方面也有异乎寻常的出色成绩;他在京剧老生的演唱艺术的继承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瑶卿演戏特别用心,看戏也特别用心,对和他同台的著名演员的表演、唱法,他都学得来他对刘(鸿声)派、汪(桂芬)派都有研究,特别是他与一代艺术宗师谭鑫培合作演出了好几年,因此对谭派老生的舞台艺术十分熟悉他仔细揣摩、体会,把谭派演唱的精华都“吃”到心里了谭鑫培艺术高超,可是不善传授,王瑶卿则最长于给人教授技艺因为这个缘故,许多老生演员就向王瑶卿请教,从而学到谭派艺术的精髓 王又宸是谭鑫培的女婿,可他的不少戏都是王瑶卿教会的他们曾在一起组班,常演谭派的生旦对儿戏 高庆奎十一岁开始学戏,初学娃娃生,曾给谭、王配过《汾河湾》等不少戏后来他学唱老生,请王瑶卿为他指点再后来他多方学习,学谭、学汪(桂芬)、学孙(菊仙)、学刘(鸿声),集各派之长,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高派而他学谭和学汪,得力于王瑶卿者很多 著名琴师杨宝忠,是王瑶卿的内侄,初习老生,所谓“得其姑夫王瑶卿以老谭唱作之精妙处不时指示之,又从叔岩学谭腔,故颇有谭味。
言菊朋原是票友,私淑老谭,“下海”后,又专学谭派,可是他只曾潜心观摩老谭的演出,自己琢磨谭戏的特点,却没有得过老谭的亲传他学谭派的唱腔、念自,都是王瑶卿和陈彦衡教授的到他成名之后,还常和王瑶卿一起切磋,并在王瑶卿的帮助下,把旦角的唱腔吸收进老生的唱腔里,逐渐形成耐人寻味的言腔,终于创出了独具风格的言派 贯大元特别喜爱老谭的唱腔韵味,也是去请教王瑶卿,他的《南天门》《珠帘寨》等许多戏都得到王瑶卿的改正和指点解放后,贯大元与程砚秋一起在中国戏曲学校教《二堂放子》,他们两个人的这一剧目,都是王瑶卿教的 马连良青年时曾搭尚小云班,其时王瑶卿也在班里,他们两人合演的《打渔杀家》很享盛誉以后马连良排演新戏,常去王瑶卿处请教,如《羊角哀》等戏就是在王.瑶卿指导下排成的王瑶卿演的《五彩舆》《万里缘》都是以旦角为主的,经过他改编、整理,突出了老生,授与马连良,后来都成为马派的拿手戏 谭富英在富连成学戏,有许多戏都是按科班的路子学会的他曾与王瑶卿的弟子程玉菁合作演出一些“对儿戏”王瑶卿对他说:“这些戏,你别按科班教的演了,我给你说说,按你爷爷的路子演吧!”象((打渔杀家》《汾河湾》等戏都是王瑶卿按谭鑫培的演法重教的。
由此可见,今天舞台上流传的京剧老生主要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有许多是与王瑶卿的教授、排演分不开的可以说,王瑶卿不只是京剧旦角艺术继往开来的人物,而且、也是京剧老生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第二篇:将生活艺术到底随笔散文 1800字 到达丽江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晚饭后被安排看《云南的响声》我孤陋寡闻,此前与《云南的响声》相关的讯息我一点都没了解,以为这又是一场粗制滥造的东西,没有看头的手里拿到票也没有认真看,抱定“进去打一头就出来”的想法走进了剧场 一进去,演出还没有开始我就被震撼了:舞台背景是云南特有的民居,远处是大写意的远山,灯光制造的是烟云缭绕、雾气弥漫的晨起氛围,背景的响声是远处的鸡鸣,狗叫,羊咩,牛哞……人一进入剧场,很快就被带入了一个悠远的乡村早起的世界里,去享受那只有山野才有的那份宁静 仅仅看了“序”——《胎音》,我就再一次地被震撼了喇嘛吃饭用的“钵”居然可以制作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谁有这么大的本事?看来我之前的判断完全错误了赶紧掏出门票翻看,一看才明白这是杨丽萍执导的作品哦,这就难怪了! 后来的《催生》《太阳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鸟》《茶马古道》《喝醉了的鼓》,每一场都给人一次次的震撼,震撼的原因在于,这些声音都是来自生活——小河流水的声音、大河涨潮的声音、风吹草动的声音、晒谷场上谷落簸箕的声音、人踏水车的声音……可是,搬上舞台后,这些太寻常了的声音都被艺术化了,艺术得让你不得不为之震撼。
《云南的响声》制作于2009年,2016年起就被定点在丽江演出了杨丽萍为什么要把她精心制作的作品最后安家在了丽江呢?听、看演出时,我的脑海里一直翻腾着这个问题 游丽江,最好是在早晨8:00之前,这样的时候你才能有心思看出丽江真正的气质来 头天晚上,看过《云南的响声》之后,驴友们都跑到丽江古街上去了,更多的人则是到酒吧一条街上去凑热闹了,希冀着自己能够有一份意外的艳遇我却独自跑回宾馆睡觉去了 第二天6:00我就起床了,独自一人拎着相机去了丽江古城 头天晚上非常希望第二天早晨能够下点小雨,在小雨中游丽江古城那才够味可惜,老天爷不听我的,虽然是阴天,但并没有下雨 块块薄薄的云朵和着云朵与云朵之间的丝丝的光线风流在古镇的上方,古镇就在云朵与光线的映照之下敞开她温暖而柔美的怀抱接纳我这个千里之外奔袭而来的游子我像一个多年寻家的孩子突然发现母亲就在眼前,立即扑入了她的怀抱 天刚刚明,大街上几乎没有人,连店家也还都没有起床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独享丽江古镇的美丽,很是有几分的自得犹如一个挣怀得孩子扑入母亲怀抱时发现只是自己一个人坐在母亲的怀中,那种惬意溢满心中而又不便与外人诉说得感觉,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得到。
古镇的街道很窄,如果有轿车开入是没办法对开的,所以街道上没有车辆古镇的街道很短,一眼就可以看到尽头,没有一条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古镇的街道很多,据说总的有300多条,我是没有福分一一走过的古镇的街道多弯儿,有些弯儿拐得很陡,街道正往前延伸着呢,正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家店面,街道就会立即拐弯;而有一些街道拐弯很缓,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它就拐弯了,昨天导游就告知我们,在丽江古城里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真的不假,一开始太阳还在东方呢,走着走着就发现太阳跑到南方去了,那就是因为街道已经拐弯了,你却不知道古镇多水,许多从玉龙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形成的溪流就穿城而过,几乎每一个店铺前都有溪水流过,店家在溪流上搭上一座小桥留给顾客走过你家如果是木制的,那我家就是石铺的,你家是拱形的,那我家就是直板的,反正我不能与你一样我走过了很多条街没有发现两座相同的桥 决不雷同还体现在每一家店铺的门脸设计上如果你家的店铺叽角处种了一棵三角梅爬满门厅上方,绽放着艳艳的花儿,那么我就种一棵青藤郁郁地荫蔽了门厅的每一处墙面你的门前是凉棚,那么我的门前就是盆栽反正我不能与你相同 如果说有相同的话,那就是每一家的门脸都很讲究,没有一家是随便的,每一家的设计都很精致,没有一家是粗糙的。
行走在这样的古镇街道上,让人感觉店主不像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生活,而且生活得又是那么的艺术整个古镇不像是一个商业闹市,倒像是一个园艺博览会尽管在游客都涌进来的时候,每一家店铺都是人来人往,生意兴隆,但是古镇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好像每一个店主都不是为了生意而生意,他们的主旨落在生活上,而且将生活给以艺术化,做生意只是顺带的事儿 导游说:“丽江人经过1996年的大地震之后,他们对生命看得很透彻,对钱财看得很淡泊哦,这就难怪了只有这样的古镇人才能让古镇溢发出这种高雅的气质来 于此,我也终于明白,杨丽萍为什么要把她的《云南的响声》落脚在古城丽江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