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送友人》优课教学设计.pdf
3页送友人 送友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诗意,背诵诗歌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情景交融的写法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了解作者生平资料,预习重点字词,熟读并背诵古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继续一起领略古代诗歌之美二、自我研学 二、自我研学1作家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其诗风多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等,皆为人传诵2.背景介绍唐朝天宝末年(约为公元 754 年),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挥毫写下此诗宣城是李白最崇拜的诗人谢朓所居住、担任太守的地方,风景优美,筑有谢朓楼等名胜古迹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注意朗读断句和节奏。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疏通文意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译文: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河水围绕着城东缓缓流过首联描写送别的环境,透出轻快愉悦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译文:译文: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颔联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译文:译文:浮云漂浮不定,就像游子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正如我们难舍的情谊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译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借马鸣之声来抒离别之情,表达了感伤、惜别的心情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本诗的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2.本诗中的“孤蓬”“浮云”“班马”这些意向表达了“游子意”,请问是如何表现的?明确:“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落脚何处,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告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五、本诗小结五、本诗小结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并了解诗意及思想感情2.搜集李白的其他写景诗歌,写一篇关于李白的诗歌短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