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6韦庄.doc
6页1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6 韦庄(一)下面我们要讲韦庄的词了我们在讲温庭筠的词的时候,你可以发现,温庭筠的词比较是客观的,他没有直接表达自 己的感情他说这个女子“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这个女子是悲哀,是欢喜?是相思, 是怀念?他说了吗?没有说呀!就是我们讲的第一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 襦,双双金鹧鸪”,所呈现给我们的也只是一幅图画,没有强烈的鲜明的主观的感情的叙述和 说明这正是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美丽的女子去歌唱的歌词,诗 人在写词的时候没有像作诗的时候有一个言志的意思,说我要表达某一种感情和心意言志” ,就是说我自已的志意歌词的作者没有这一种意识存在他客观地写一个美丽的女子,不表 达自己主观的感情可是作品的美感却给我们一种感受,它的语言符号,它的语码给我们一种 联想,把它的意义加深了,这是词第一步的进展但是,它还保留了没有主观思想和感情的特 质,它只是写美丽女子香艳的歌词到了韦庄的时候,词的发展就有了一点的进步韦庄的词有了什么呢?有了主观的抒情 温庭筠他在语码里所透露的,有没有他在生活上仕宦方面、政治方而被迫害或者不得意的托喻? 我们上一次介绍温庭筠的生平,他的词也许有这种托喻的可能、但是他没有直接表现,这就是 为什么很多人不相信张惠言话的缘故。
因为作者自己没有主观的感情的表现,而屈原是有的, 我们相信屈原有托意,因为屈原曾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离骚》 他把他对于国家的忠爱,做了主观的表现和说明他不是只用美女的形象,可是温庭筠只 有美女的形象,没有表现主观的感情因此,我们不能够肯定说温庭筠那些个词里边果然是有 一种喻托这就是大家不完全相信张惠言解说的缘故韦庄的词是表达了主观感情的不过他虽然表现了主观的抒情,可仍然保持了词的本色 就是所写的情,只以爱情为主,跟他所写的诗有一种士大夫读书人的理想和志意是不相同的 只是他所写的爱情不再是一个没有个性的,随便给一个歌女唱的没有主人公的爱情歌曲了他 写的爱情歌曲是有主人公的温庭筠所写的歌词都站在女子的身份上说话,韦庄则往往用男子 的口吻:我,写我所爱的女子我写的就是我自己,是男子对女子的爱情,主观的感情且看 韦庄的两首词: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女冠子》 他说跟一个女子离别了,还怀念她,梦见她了他说的“分明”,直接,跟温庭筠的作风 迥然不相同温庭筠是那样的客观,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韦庄所写的,你看他多么样的 直接,多么样的真率昨夜夜半”,我“枕上分明梦见”我跟这个女子什么时候分别的? 前一首《女冠子》说: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有月,有日,有年,我悲哀,我怀念,这是韦庄温庭筠从来没有说过这祥直接的话、韦 庄说了:“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梦见什么?2梦见我所爱的那个女子回来跟我谈话语多时”,谈了很长的时候这个女子像从前一样的 美丽,“依旧桃花面”而且说话时的表情,古代女子都比较含羞、羞怯,说话时常垂下眼, 低下头来,“频低柳叶眉”说“半羞还半喜”,中国过去的女子都是如此的她一方面见到所 爱的人很欢喜,但是一方面她又很羞怯,“欲去又依依”,我梦中梦到我们再见面,梦中也梦 到又分离,梦到你要走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肯分别的样子然后一梦醒来,“觉来知是梦”, 那桃花面柳叶眉都是梦,所以我有说不尽的不能忍受的悲哀这是多么直接、多么真率的一种 感情不但这一首词,还有: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荷叶杯》他还是用主观的男子怀念所爱的女子的口吻写的。
他说“记得那年花下”,这是韦庄和温庭 筠非常明显的差别,这么主观,这么直接,这么真率,这么明显他说我记得在一棵花树之下, 一个深沉的安静的夜深人定的夜晚在什么地点?是“水堂西面画帘垂”是深夜,我第一次 跟谢娘见面的(这是中国古代常常把欢爱的女子用“谢娘”当一个代称,也不一定韦庄所爱的 女子真的姓谢从唐朝以来,谢娘、杜娘都当做一般美丽女子的代称了)见面的地点是在四 面有水池环绕的一个厅堂,在这个水堂的西边,“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我们 两个人双手相携,互相定了一个期期,是一个约期,一个应许一个承诺,一个约言我们 两个人订了这样坚定的不改的约言可是结果呢?人间的事,常常跟你内心的理想是相违背的 正如冯延巳的词所说:“天教心愿与身违《浣溪沙》)他说执掌命运机会的上天,常使 我们内心的愿望与我们本身的现实生活相违背我们是“携手暗相期”,是海誓山盟,可是, 我们分别了,“惆怅晓莺残月”调怅是一种悲衰,一种失落,一种无可挽回的消逝在破晓 的莺啼,而天上的落月西斜这样的情景之中,我们就相别了从此隔音尘”,我们就消息隔 绝了音,是音信;尘,是踪迹,连信都收不到了,踪迹形影更看不到了如今俱是异乡人” ,我们现在都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如果是我走了,你没有走,我有一天会回来,我们就又相见 了如果你走了,我没有走,再见的希望也有一半存在,你可能回来可是,“如今俱是异乡 人”,我离开了这个地方,你也离开了这个地方,书信都没有,我不知你天涯海角,身在何方? “相见更无因”,再想见面,一个机会也没有了因,是一个因缘,一个机会、一个可能 “更无”,再也没有了因为我也无从寻找你,你也无从寻找我了你看韦庄所写的歌词,完全是主观的,直抒胸臆虽然他写的不是诗里的言志,但是,我 们知道他所写的是主观的抒情这已经是把歌筵酒席之间的没有个性的歌词推进了一步了,是 不是?它不再是写给一般歌女唱的歌词了他可以拿这个形式写自己的感情了,这已经是词的 诗化的一个进展了而韦庄的另一个特色,不只是拿歌词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已,而且韦 庄这个人的个性,他用情的态度,那种真率,那种直接,他那种表现,不但在写自已男子对女 子的怀念的时候是这样写,就是他像温庭筠一样,也站在女子的地位来写女子的爱情,他这种 真挚的直接的真率的表现,也没有改变下面的一首词,我们就可以作证明: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 不能羞《思帝乡》 这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爱情的歌词。
他说“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我在前两讲已经 提到了,我们说一首诗歌、一篇完整的作品,它每一个形象,每一个语言,它的每一字句的结 构,都要传达出来一种作用你不能够浪费,不能够散乱,一定要集中传达一种作用这首词3是写一个女子,春天出去郊游,她要看一看有没有一个漂亮的年轻人是值得她许身的怎样写 呢?本来都是写一个女子的爱情,但每一个诗人他用情和用笔的态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 能说只能够说仁义道德,就不能写男女的感情了男女的感情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感情,我们 应该承认它,不能否定它只是男女的感情,也有感情的品格,也有感情的境界正是如果你 把男女的感情的境界提高了,你做人的品格的境界才能够提高我看到一个电视连续剧《钟鼓 楼》,那个女子说,你要给我买个金表我就嫁给你,你要是不能给我买个金表,我就不嫁给你 了这是什么样的感情呢?人的堕落莫此为甚!如果把人的最原始的、人的最真挚的这样一份 感情的品格都降低了,那真的人的品格是降低了所以,写爱情的,我们应该看他写的是什么样的品格,是什么样的境界韦庄说了,“春 日游,杏花吹满头”我们说在诗歌里每个字都要有作用的你说“春日游”有什么作用呢? 所以,有些人说词是很难讲的。
这词我怎么讲,那一念就完了,一念就都懂了!不能讲,有什 么好讲的但是,你要知道,我在开始的第一节课就说了,王国维特别提出来说:“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是说,词 的情意都是委曲的,都是婉转的,都要你有一种丰富的美好的联想,才能够体会人的心灵感情 之中的那种最精致的最纤细的最深曲的一份情意所以,它是更婉转的更深曲的更能引起读者 联想的,才说“词之言长”长,不是句子长,不是篇幅长,是它带给我们的想像丰富,余味 悠长春日游”,正是一个背景、一种气氛的培养,是全篇整个词所写的这种爱情,这种奉献, 这种许身的感情气氛的培养先说“春日”,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万物草木都开始生长萌发, 人的感情的生命也就随着春日而有一种萌生经过了寒冬的闭塞,感情有一种萌生李商隐有 一首诗说: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 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当飒飒的春风吹来的时候,冰雪融化了;当春雨飘下来的时候,在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 那边,隐隐地听到有轻微的雷声响起了中国的季节,说雷声可以惊眠起蛰,就是把那些冬眠 的昆虫都从它们的沉睡之中唤醒了,是使得你的感情你的生命萌发、复苏、醒过来的季节。
这 是春天所以这诗的后边才说:“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那是什么?是相思和 爱情而他的相思和爱情,正是接着头两句“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来的全诗 是一个整体,就是由万物复苏和萌生引起了人的爱情贾氏,就是贾充的女儿贾午,韩掾,就 是韩寿贾氏因韩掾年少,从帘子里偷窥,所以就发生爱恋了宓妃,传说是曹丕的甄后,说 她跟曹植有一段爱情的故事,她后来留下一个枕头,是为了魏王(就是曹植)的才华这两句 你先不要去管典故的故事,也不要用伦理道德去衡量它是不是合理他所写的是什么?是爱情 的萌发,而且爱情的萌发是为什么?他说贾氏的窥帘是因为韩掾的年少,宓妃的留枕是因为魏 王就是陈思王曹植的才华有这祥年少的人,有这样才学的人是值得这个女子许身而且钟情的 你不要管那些故事,也不要管那些伦理道德,你要看他的精神所写的是说飒飒东风这个时候, 当春雷起蛰的时候,正是人的爱情萌发的时候但是,李商隐是悲观的,后面的结尾说“春心莫共花争发”春天的时候,不让你春天的 那种寻找爱情的心与春天一同萌发,因为“一寸相思一寸灰”,你每一个追求都是失落,每一 个追求都是落空我们今天不是讲诗,不能多介绍李商隐李商隐是个很了不起的诗人,他为4什么悲观?有他的社会,有他的历史,有他的身世,有当时唐朝的种种的政治背景。
李商隐是 个有政治理想的诗人不要只看他爱情的诗篇,且看他那《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里所写的:……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 不复议所适,但欲死山间……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九重黯 已隔,涕泗空沾唇…… 他所表现的对民生疾苦是何等真挚深切的关怀他的诗里边有很多都是关怀朝廷政治的诗 歌我们今天没有时间介绍李商隐,我只是引他的一首诗来说明春天是一个使人的爱情萌发的 季节 我们说,只有诗人,只有多情的妇女,才在春天有这样生命感情萌发的感受吗?我在讲温 庭笃的时候,常常引一些《论语》上孔子的话孔子有一次和他的学生在一起谈话,问他们的 志向,子路一下子就说我怎样怎徉曾誓师一直坐在那里不言语,还在弹瑟孔子说:“点, 尔何如?”曾皙说:“铿尔,舍瑟而作”铿,形容终止时的瑟声,曾皙弹了收尾的一声瑟, 就站起来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夫子喟 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别的学生说了一大堆政治上的怀抱理想,可是最后孔老夫子所赞成的是什么?是曾皙所说 的暮春之游当暮春三月,草长花开,春服既成,把冬天笨重的衣服都脱了,穿了轻松的颜色 鲜明的春装,有成年以上的五六人,小孩子六七人,到沂水边去玩一玩水,到舞雩的台上乘一 乘凉,傍晚黄昏,我们扶老携幼,唱着歌回来了。
孔子说:“吾与点也说曾点(曾皙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