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情业务知识学习资料.docx
32页四季度学习资料水情基本知识水文情报预报的概念水文情报预报是指对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要素实时情况的分析报 告以及未来情况的预报,涉及防洪、抗旱、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以及水生态环境 保护等多个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是水文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 讲,一切围绕水文情报预报所展开的专业工作和管理活动,都称之为水文情报预报 工作,简称“水情”水情工作的基本内涵1、 为防汛抗旱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2、 为突发公共水事件提供预测分析;3、 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4、 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基础依据;5、 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信息;6、 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基础;7、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全面服务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简称水情工作)的主要内容可分为水文情报、水文预报、水情服务和水情管理 4 个部分水文情报工作主要包括:水情编码、水情报汛、水情传输、水情监视、水情 信息报送、质量考核等内容水文预报工作主要包括:预报方案编制和修订、预报方案评定和检验、作业 预报和预报会商等水情服务工作包括:水情信息的提供和发布,危险或灾害性水情的报警、预 报信息的发布,水文情势的分析,旱涝趋势的展望等。
水情工作流程水情工作是一项常年性工作,以汛期为主线、按时间(年度)划分,可分 为:汛前准备、汛期工作、汛后总结三阶段水情汛期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即汛期的主要工作):检测信息――报送信息――入库存储――分析处理――制作图表及文字材料 ――水文预报――防汛抗旱会商――发布信息水情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 — 2005)《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323 — 2005)《实时水情交换协议》(SL388-2007)《水文情报预报技术手册》全国水情信息技术报送质量规定》《全国主要江河干流洪峰编号规定》《全国洪水作业预报管理办法》《全国水情工作管理办法》水情站的主要职责与任务1、按水情任务书和水情委托书要求完成报汛任务,应做到“测得准、测得 到、报得出、报得及时”,保证报汛质量和时效2、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通报水(雨)情3、负责所辖委托水情站的检查、管理、业务培训4、按上级下达的任务,开展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水情人员主要职责1、掌握执行本岗位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依照岗位职责完成水文检测、水文 情报预报、水情值班、设备维护、分析资料等任务。
2、熟悉本地区的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征、水情站网设置和水文测报等 情况,了解水工程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人类活动等情况3、了解本地区历时上洪、涝、旱灾害情况和水文气象演变规律4、熟悉水文预报理论和方法,掌握水文预报方案,了解通讯、计算机等新技 术在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中的应用一、水文情报(一) 水情站网1、水情站分类水情站:凡按《水文情报预报规范》中 4.1 规定报送水情信息的水文站、水 位站、雨量站、水质站、气象站和专用站的统称水情站按照报送水情信息对象可分为中央报汛站、省级报汛站和地方报汛站 等水情站按测报时间、标准和要求,可分为常年水情站、汛期水情站、辅助水 情站三类2、雨量站降水量编报精度降水量编报记至0.1mm每日降水量以8时分界,从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 降水量为本日的日降水量时段降水采用定时分段次测报3、降雨量等级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站点雨量的大小而定出的等级,用来反映降雨的强度降雨 量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个等级降雨量分级标 准见下表:降雨量等级划分表站点降雨量等级12h雨量值(mm)24h雨量值(mm)小雨0.1〜4.90.1〜9.9中雨5.0 〜14.910.1 〜24.9大雨15.0 〜29.925.0 〜49.9暴雨30.0 〜69.950.0 〜99.9大暴雨70.0 〜140.0100.0〜250.0特大暴雨>140.0>250.0水文部门以前划分: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 衡量。
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 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 10~24.9 毫米;大雨 降雨量为25~49.9 毫米;暴雨降雨量为 50~99.9 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 100~199.9 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 200 毫米以上4、暴雨概述暴雨通常以暴雨历时、暴雨强度、空间分布来描述暴雨历时、笼罩面积和 降水总量三者如何组合,对洪水影响很大一类为暴雨历时短、中心强度大,笼罩 范围几百乃至几千平方公里,所造成的灾害是局部性的;另一类大面积暴雨,这类 暴雨过程长,暴雨覆盖面广,可以导致一个地区或几条大河同时爆发洪水5、墒情站墒情站:检测田间或牧场等土壤墒情的水文测站土壤墒情是指田间土壤含水率及其对应的作物水分状态即某一土壤样品中 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墒情站分为国家墒情监测站与地方墒情监测站墒情站按测报目的分为基本站、实验站和巡测站三类1)基本站土壤采用地点固定,以保持墒情资料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正常情 况下按三点法测报墒情,监测深度为垂向 10cm、20cm、40cm2)实验站具有基本站的功能外,收集降雨、蒸发、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等相关水文气象信息;分析测定所辖区域内各墒情站点土壤的理化特性和 土壤水分常数等;分析土壤含水率增长和消退等。
3)巡测站对墒情站的补充为有效掌握区域干旱程度和干旱范围,采用移 动墒情监测设备或快速监测方法进行土壤墒情测报二)水情信息测报1、水情报汛(1)报汛通讯方式:程控信道(采用 PSTN 信道传输数据)、超短波通 信、短信通信(中国移动的GSM短信)、GPRS通信(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 据业务)、通信卫星等2)自动测报a) 系统组成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由遥测站、集合转发站、水情分中心和水情中心组成遥 测站负责数据采集、存储和发送;水情分中心主要负责所辖遥测站的水情信息接 收、处理、存储,建立水情信息数据库,完成编报,把水情信息转发至流域(省 级)水情中心b) 工作体制水情自动报汛通常的工作体制有自报式、应答式和混合式自报式:遥测站按规定时间或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变化时,自动向中心发 送实时的水雨情数据应答式:遥测站响应分中心查询,再将采集到的数据向中心站发送混合式:兼并自报式和应答式的优点2、报汛段次按国家标准,一般将报汛段次规定为六级,其中一级为1 段1 次,每天只在 8 时报送一次;二级为2 段2 次,每隔 12小时报送一次,每天报送 2次;三级为 4 段 4 次,每隔 6 小时报送一次,每天报送 4 次;四级为8 段8 次,每隔 3 小时报送一次,每天报送 8 次;五级为12 段 12 次,每隔 2 小时报送一次,每天报送 12次;六级为 24 段 24 次,每隔 1 小时报送一次,每天报送 24 次;3、水情信息报送具体规定(1)水情报汛应有专人负责,建立审核制度,形成文档。
2)水情信息应在观测后 10 分钟内发出;测报时间采用北京时间,并以 24小时计,精度计至分钟,午夜 12时一律记为次日 00 时3)当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和溃口、分洪、溃坝等特殊水情以及水污染事故时,应及时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能用报文报送的应以送的应以电 话、或其他方式报告4、报送的水情信息有水文基础信息和实时水情信息两类水文基础信息包括:报汛站考证资料;报汛站大断面资料、水文流量关系等 成果;报汛站水文要素特征值;报汛站所在断面的防汛特征值(河段警戒水位、保 证水位和水库汛限水位等)实时水情信息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河道水情、水库水情、泵站水情、土 壤墒情、地下水情以及水质方面的实时信息实时水情信息报送质量考核内容包括报文数量、报送时效性、错报数量(含 格式错报和数据错报)及更正数量等并依据到报率、错报率、更正报率划分的优 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考核三)水情传输处理1、水情编码水利部与2005年颁布了新的《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 — 2005)以下 介绍部分水情信息编码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1)编码格式水情信息编码应包括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测时间码、水文要素标 识符、数据(值)、结束符“NN"六个部分,各部分由空格分隔。
编码格式标识符由格式码和编码分类码组成,格式码(A、B、C格式)在 前,编码分类码(10 类)在后需要修正或删除已报送的信息时,采用A格式编报,并执行如下规定:1)需要修正已报送的信息时,在原编码格式标识符前加符号“R”,组成修 正编码的编码格式标识符,其它部门的编码形势不变2)编报修正信息时,应列出原编码中与错报信息同类的全部信息3) 需要删除已报送的信息时,在原编码格式标识符前加符号“D”,组成删 除编码的编码格式标识符,再编列原编码中的全部内容,编码形式不变4) 原编码中的水情站码和观测时间错误时,应编发删除码,并同时编发正确 的编码5) 编码中漏编某组信息时,修正编报执行第 2)款A 格式应由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测时间码、水文要素标识符、数据(值)、结束符“ NN ”组成,各部分由空格分隔2)编码原则a)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部分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可编报的水情信息及编列顺序水情信息编码类别编码分类码可编报的水情信息及编列顺序降雨P①降水;②蒸发河道H①降水;②蒸发;③河道水情;④沙情;⑤冰情水库(湖泊)K①降水;②蒸发;③水库水情;⑤冰情b)观测时间码 观测时间码由月、日、时、分组成 编码格式:MMDDHHNN说明:MM :表示月份,2位数字,取值01〜12DD:表示日期,2位数字,取值01〜31HH:表示小时,2位数字,取值00〜23NN:表示分钟,2位数字,取值00〜59c)要素标识符要素标识符由主代码、副代码、时段码与属性码四部门组成。
编码格式:主代码[幅代码][时段码][属性码] 注:[]中的内容可省略 说明:主代码:水文要素类型码,1 位;副代码: 对主代码作补充说明,1 位;时段码:水文要素所涉及的时段长,1〜3位;属性码:水文要素的属性标识符,1 位水文要素分类(部分)及其类型码要素分类类型码蒸发量E降水量P流量Q时间、历时T水位Z时段码描述水位要素观测(或计算)值的时段长度,可按下列规定执行:报送水情信息时,年、月、旬、日的时段码分别由Y、M、X、D表示属性码用于表示水文要素的特征属性水文要素的最大、极大、最高用代码 “M”表示,最小、极小、最低用代码“N”表示3) 编码格式a) 降水量编码编码格式 水情 观测 降水 蒸发标识符 编码 时间码 信息类 信息类 NNb) 河道水情码编码格式 水情 观测 降水 蒸发 河道 沙情 冰情标识符 编码 时间码 信息类 信息类 水情类 信息类 信息 类 NN(4) 编码示例某雨量站81012123,采一级编报标准6月30日8时至7月1日8时日降水量为2.6mm,蒸发量为3.9mm(E601蒸发器),8时天气晴;6月下旬降水量58mm,6 月月降水量269mm,其编码为:某河道站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