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 音韵学.ppt
34页音韵学一、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音韵学Ø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 学Ø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 及其发展演变,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Ø中国传统的一门学问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2、语音发展的分期Ø上古音:先秦——两汉Ø中古音:主要指唐宋Ø近代音:元明清Ø现代音:“五.四” 后至今音韵学的基本概念3、声母 (1)现代汉语声母系统b p m (双唇音) ,f (唇齿音),d t n l (舌 尖中音) ,g k h(舌根音),j q x(舌面音),zh ch sh r(舌尖后音),z c s(舌尖前音) + 零 声母 = 22个[ŋ] 不能做声母,但古代可以 (2)中古三十六字母(3)五音: 唇,舌,齿,牙,喉七音: 唇,舌,齿,牙,喉,半舌音,半齿音九音: 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头,正 齿,牙,喉,舌齿音(4)清浊关涉三方面¡声带颤动不颤动¡送气不送气¡声调的阴阳音韵学的基本概念4、韵母Ø现代汉语39个韵母 1)韵类: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均同 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同韵(韵目):韵腹、韵尾、声调同韵部:韵腹、韵尾同韵摄:韵腹近,韵尾同。
相 近 概性 念渐 渐减 大§ 韵摄: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的若干个韵合并起 来,用一个汉字作为代号,这个汉字就是韵摄 § 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 》 § 第二部是晋代吕静的《韵集》 § 十六摄:以元音收尾:果 假 遇 蟹 止 效 流以辅音-m收尾:咸 深以辅音-n 收尾:山 臻以辅音-ŋ 收尾:宕 江 曾 梗 通2)韵尾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m] [-n] [-ŋ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p ] [-t ] [-k ]3)两呼:根据韵头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开 口”和“合口”两大类合口呼:凡韵头是[u]或是以[u]作主要元音 的,叫合口呼开口呼:凡韵头不是[u]或不以[u]作主要元 音的,叫开口呼3)四等:“等”的概念主要是分析韵腹(即主要元音) 的,同时也和介音[i-]的有无有关即根据韵母中 间主要元音的前后高低和有无[i-]介音,将韵母分 为四等Ø无[i-]介音 ¡一等韵:主要元音为低元素 ¡二等韵:主要元音比一等偏前,偏高 Ø有[i-]介音 ¡三等韵: ¡四等韵:元音的舌结比三等更高,更前Ø例:江永的四等解释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5、声调Ø古代四声:沈约、周颙(南北朝,齐梁)¡平¡上¡去¡入音韵学的基本概念5、反切Ø“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 音Ø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Ø产生时代 ¡东汉后期(公元二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佛经为梵文书写,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Ø意义¡说明当时人已经能自觉运用拼音原理,对汉字的读音进行科学分 析,已能区别字音里的声、韵、调Ø局限性¡用字纷繁¡方音问题音韵学的基本概念5、双声叠韵Ø双声:凡声母相同的词。
¡如:仿佛,参差,安稳(零声母)Ø叠韵:凡韵母相同的词¡如:苍茫,逍遥,崔巍Ø通过双声叠韵的原理创造出来了反切 ¡如:坚奚 -> ?Ø反切的双声叠韵和一般的双声叠韵字的宽严不同Ø双声叠韵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语 音系统二、中古音(一)声母系统1. 中古三十六字母¡唐末守温¡反映了唐宋时代的汉语声母系统情况 2.《广韵》声母系统与中古三十六字母¡《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作者陈彭年,1008年¡北宋早期的一部韵书¡北宋《广韵》 唐《唐韵》 隋《切韵》 ¡《切韵》601年,作者陆法言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广韵》整个语音系统,和《切韵》基本一致,体例基 本相同,反映了中古前期的语音情况§ 《广韵》的性质: 1)是韵书,又是字书,同时又具有类书的性质 2)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依据材料 3)是研究上古音的依据材料,是汉语语音史上一 部承上启下的重要著作3. 中古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1)全浊声母清音化: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2)知组、庄组(照二系)、章组(照三系)三组 合流为卷舌音zh,ch,sh3)精组、见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j,q,x。
现代开口呼韵和合口呼韵前:保持z,c,s或g,k,h现代齐齿呼韵和撮口呼韵前:变成j,q,x4)零声母的字大量增加二)韵母系统1. 《广韵》共1190个反切下字 ¡系联法: Ø293个韵类Ø142个韵母Ø206个韵2. 与现代普通话韵母的区别¡韵母复杂得多Ø广韵: 142个韵母Ø现代: 39个韵母¡韵尾Ø广韵: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Ø现代:阴声韵、阳声韵¡韵头Ø广韵:开合两呼Ø现代:四呼(三)声调系统《广韵》平、上、去、入四声1. 《广韵》声调与今音声调的关系 (1)平分阴阳:古清声母字 阴平古浊声母字 阳平 (2)浊上变去: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变去声古清声母、次浊声母的上声字仍念上声3)入派四声Ø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归今阳平Ø古次浊声母的入声字归今去声Ø古清声母的入声字已派入今四个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三、上古音(一)上古韵部系统 1、研究材料明代 陈第 《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 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可必至 1)诗歌 2)韵文和散文 3)谐声偏旁段玉裁《六书音韵考》:同谐声者必同部2、研究方法 1)系联法系联韵脚(补充:《诗经》的用韵) 2)用同声必同部的规律作补充 3)离析唐韵2、上古三十韵部 1)顾炎武:十部段玉裁: 十七部其它(江有浩、章炳麟、王力) 2)上古三十韵部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二)上古声母系统 1、研究材料清. 钱大昕 1)谐声偏旁 2)通假异文 3)声训材料 4)古人的读音 5)古反切 6)对音 7)方音2、上古三十二声母 1)与中古三十六字母比较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照(二)归精照(三)归端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2)上古三十二声母(二)上古声调系统 1)尚无定论最先谈上古音的声调问题,始于明代陈第《毛 诗古音考》。
2)段玉裁:平、上、入 3)孔广森:平、上、去 4)王念孙、江有诰:古有四声,但调值与后世不 同 5)黄侃:平、入 6)王力四、近代音1.研究材料《中原音韵》 元 周德清 成书于1324年反映了元代的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 2.《中原音韵》的韵母系统 1)19韵部 2)特点: a.只有阴声韵部和阳声韵部,没有入声韵部 b.阳声韵仍然是[-m] [-n] [- ŋ ]三类分立 近代韵母系统同现代普通话系统的最大差异: 近代有[-m]韵尾,到现代汉语中[-m]韵尾合并到[-n] 韵尾中了3.声母系统 (1)《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已经非常接近 现代普通话的声母系统明代 兰茂(字廷秀 )《韵略易通》1442年《早梅诗》 反映了15世纪初的声母系统早 梅 诗(明)兰茂 《韵略易通》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d f p z m h n Ø zh k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b s [v] r g ch c t sh l(2)近代音声母系统与中古音相差很大,接 近于现代普通话声母系统,只是无j q x,而 有一个微母[v] (3)中古声母(《广韵》)与近代声母比较 : a.10个全浊声母消失。
b.知、彻、庄、初、生、章、昌、书八个声母 变为今zh ch sh三个 c.疑母、喻三、喻四、影母变为今零声母4.声调系统: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假借字与通假字§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 、长是也 § 语言中没有表示记录某一词义的字,就依 据读音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 这个词的词义 § 本无其字,说明假借的原因; § 依声托事,说明假借的原则,声音相同或 相近,字义上假借字与本字毫无联系§ 通假字:本有其字,依声托事 § 假借字与通假字的关系: § 相同点:都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表示 另一种意思的字 § 不同点:假借,本无其字,久借不还;通假,本有其字,有借有还§ 假借字与通假字的应用:训诂学上,因声求义—— 你在看神马?—— 我没看神马,我在玩电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