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宝言语背诵资料(3).pdf

56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74953983
  • 上传时间:2019-01-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72.57K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第 1 页 共 56 页 目录目录 第三册·第①篇.1 第三册·第②篇.27 第三册·第③篇.31 第三册·第④篇.36 第三册·第⑤篇.41 第三册·第⑥篇.43 第三册·第⑦篇.47 第三册·第⑧篇.51 第三册第三册··第第①①篇篇 第一单元 表示“紧密”的成语 第一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已考) 第二组:休戚与共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已考) 第三组: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安危与共(相关) 第四组:同音共律河同水密志同道合(相关) 第一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珠联璧合:珍珠连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起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共性:同样形容两者关系密切 差异 1.能否体现结果三个词语指两者在一起,但“相辅相成”只是说两者结合,并没有体现出 来结合的结果怎么样,而“相得益彰”和“珠联璧合”都是说结合起来效果更好,着重体现 了两者结合后的一种结果是好的其中“相得益彰”指两者结合会更好, “珠联璧合”指杰 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结果也必然是好的。

      (例句)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解析:该句中只说将学习和复习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强调结果如何,所以应用“相辅相成” , 2 第 2 页 共 56 页 而不能用“相得益彰”和“珠联璧合” 2.对象 “相得益彰”和“珠联璧合”都能体现结果,但“相得益彰”结合的对象没有特定, 人物皆可,好坏都可而“珠联璧合”结合的对象一定是好的人或物,指强强联手 (例句)比尔盖茨的智慧和计算机的发展潮流可谓是珠璧联合 解析:该句中“比尔盖茨的智慧”和“计算机的发展潮流”都是好的,用“珠璧联合”更能 体现这种强强联手的意味 第二组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息息相关: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共性:同样形容两者关系密切 差异 1.范围 “息息相关”就是指彼此有关系,且关系比较密切,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而“休 戚与共”和“休戚相关”特指忧喜、福祸的利害关系 (例句)酒店的发展与旅游事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解析:这句话中只是说酒店的发展与旅游事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有关,并没有说 存在忧喜、福祸的利害关系,所以只能用“息息相关” 。

      2.侧重 “休戚与共”和“休戚相关”都指忧喜、福祸的利害关系但其侧重点也有不同, “休 戚与共”重在忧喜福祸共同承受 “休戚相关”重在忧喜福祸的相互关联 (例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 人民的拥戴 解析:通过“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共同承担,而不仅仅是有关系,所以 用“休戚与共”更好 第三组: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安危与共 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共性:都有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意思 差异 1.侧重 “唇齿相依”侧重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侧重利害关系, “安危与共”侧重安危关 系 (例句)既为兄弟,就应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舟共济,唇齿相依 解析:该句只是强调兄弟之间要相互依存,没有体现出来利害关系,且也没有上升到安危的 程度,所以只能用“唇齿相依” 2.范围 “唇亡齿寒”和“安危与共”都可用于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唇齿相依” 除了可以指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还可指事物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较大。

      (例句)人类和环境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活就无法得到保障 3 第 3 页 共 56 页 解析:环境就不属于国家或人的范畴,而是事物,所以只能用“唇齿相依” 第四组同音共律莫逆之交志同道合 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莫逆之交:非常要好的朋友 志同道合:兴趣相同,意见一致 共性:都有双方关系密切的意思 差异: 1.范围 “志同道合” “莫逆之交”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较小 “同音共律”既 可指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指国与国的关系、 “同音共律”多用于比喻句中 (例句)吴越两国,同音共律 解析: “吴” “越”是两个国家,句中强调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只能用“同音共律” 2.用法 “莫逆之交”重在描述关系好,作宾语; “志同道合”重在强调兴趣、意见一致,作 谓语、定语 (例句)他们都研究红学,见面不久就因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解析:句中所缺少的成分是宾语 “志同道合”只能做谓语和定语,所以只能用“莫逆之交” 第二单元表示“对立”的成语 第一组针锋相对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已考) 第二组:自成一体壁垒分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已考) 第三组: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已考) 第四组: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冷眼旁观漠不关心(相关) 第一组针锋相对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针锋相对: 比喻双方对等或比喻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 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的回击用于争论褒义词,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形容双方矛盾或仇恨很深,无法化解或调和 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有时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不 能在一起 不共戴天: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共性:都有二者关系对立、关系不好的意思 差异 1.感情色彩 “针锋相对”是褒义词,其他三个词语都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例句)对于那些反动言论,我们必须做针锋相对的斗争 4 第 4 页 共 56 页 解析:对于反动言论做出的斗争是正义的、正当的,所以应该用一个褒义词来修饰“斗争” , 所以只能用“针锋相对” 而且“针锋相对”更多的是用来形容争论、辩论的 2.范围 “势不两立”可以用来指敌对的人和事之间的矛盾和仇恨,范围较大 “水火不容” “不共戴天”只能指敌对的人之间的仇恨,范围较小 (例句)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解析: “楚” “秦”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描述的是两个事物,一个强,另一个一定弱,强调就 是两者不能和平共处,所以只能用“势不两立” 3.程度 “水火不容” “不共戴天”都指人与人之间有仇恨的对立关系,但二者表现的仇恨程 度有区别。

      “水火不容”形容有仇恨的双方不能在一起而“不共戴天”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不能再同一个天底下并存, “不共戴天”的感情程度更深 (例句)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 解析:句中“亘古不变”和“壮举”提示,作者的表达的感情程度很重,需要用一个程度与 之相应的词语,所以只能用“不共戴天” 第二组自成一家壁垒分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 自成一家:技艺、思想、主义等有独到之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形成一派 壁垒分明:比喻对立双方界限非常清楚 各自为政:各自行使各自的政令比喻步调不一致,各行其是 条块分割:比喻两种指挥体系把整个国家人为分割成不同的领域 共性:都有关系不密切,各自不相关的意思 差异 1.对象 “各自为政”的主体是人,其他三个词语的主体都是物 (例句)他们两是我们科室的领导,两个在布置工作时各自为政,总凑不到一起去 解析:句中的主体是“两人” ,所以只能用“各自为政” 2.侧重 “自成一家”重在指学术、技能上与众不同, “壁垒分明” “条块分割”重在指不同 领域的界限 (例句)鲁迅文章的内容和技巧都自成一家 解析:句中的主体是文章的内容和技巧,所以只能用“自成一家” 。

      3.范围 “壁垒分明”指界限非常清楚,范围大; “条块分割”指国家分割后的界限,范围较 小 (例句)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壁垒分明,两派意见各不相让 解析:句中主体是意见各不相同,界限明显的两个派别,所以只能用“壁垒分明” 第三组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南辕北辙:本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比喻行动和目的的截然相反 背道而驰:向着相反的道路奔驰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也比喻背离正确的目标,朝 相反的方向走 适得其反:结果与愿望恰好相反 事与愿违:只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共性:都指取得相反的结果 5 第 5 页 共 56 页 差异: 1.对象 “背道而驰”除了指背离自己的正确目标意外,还有与其他事物方向不一致的意思, 其他三个词语都是指与自己的目标或愿望不一致 (例句)面对现实的压力,有时做法和想法不得不背道而驰,真是无奈 解析:句中的对象时“做法”和“想法” ,指两者之间的方向不一致,所以只能用“背道而 驰” 2.用法 “南辕北辙”在句中可作定语、宾语, “适得其反” “事与愿违”在句中做谓语、定 语 (例句)如果离开正确的轨道,人们的努力不但会“事半功倍” ,而且有可能会“南辕北辙” 。

      解析:句中所缺少的成分是宾语,所以只能用“南辕北辙” 3.程度 “适得其反”指结果与愿望完全相反,程度较重; “事与愿违”指事情结果与愿望方 向不一致,程度较轻 (例句)不料后来事与愿违,现在这点局面小的很,应酬不开 解析“后来”提示,事情发展初期跟预期是一致的,而且“现在这点局面”也提示事情的发 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只是跟预期有一定的差距,语义较轻,应用一个程度与之相应的 词语,所以只能用“事与愿违” 第四组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救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 袖手旁观: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 冷眼旁观: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漠不关心:对人对事物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共性:都有不关心、不相关的意思 差异 1.范围 “漠不关心”的适用范围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冷眼旁观”的适用范围是物, “隔 岸观火” “袖手旁观”的适用范围是人 (例句)学生对教科书中出现的古人及古人的故事都漠不关心,只一心追求考试得高分 解析:句中的对象是“古人”和“故事” ,所以只能用“漠不关心” 。

      2.用法 “冷眼旁观”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和状语,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在句中作谓语、 宾语和定语 (例句)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要冷眼旁观,看着别人堕落 解析:句中用来修饰“看着” ,是状语,所以只能用“冷眼旁观” 3.程度 “隔岸观火”指别人有危难不加救助, “袖手旁观”指别人有困难不予帮助, “隔岸 观火”的程度更重 (例句 1)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而不应该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例句 2 )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该极力帮助,而不应该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解析:例句 1 中,强调的是“危难” ,程度较重,应该用与之程度一致的词语“隔岸观火” ; 例句 2 中,强调的是“困难” ,程度较轻,应该用与之程度一致的词语“袖手旁观” 第三单元表示“包容”的成语 第一组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已考) 6 第 6 页 共 56 页 第二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微知著(相关) 第一组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海乃百川包罗万象 融会贯通:指融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存起来 海纳百川: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广泛,数量巨大。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共性:都是含有包容关系的成语 差异: 1.范围 “融会贯通”多用在学习上 “海纳百川”的主语是人,表示某人的心怀宽广,肚量 无限 “兼收并蓄”和“包罗万象”都适用于形形色色的事物 (例句)你花在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愈多,就愈有可能将所学过的资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